24/05/2024 16:19

彭博:中資銀行資本充足,料未受購買存量房影響

  早前彭博新聞社報道,中央初步考慮要求國有銀行協助,促使各地方政府參與收購尚未售出的住宅單位,以支撐房地產市場。我們認為中國銀行業擁有充足的放貸能力,可為地方政府通過地方國企購買全國範圍內的存量住房的潛在行動提供資金,當中或涉及1.2萬億至2萬億元(人民幣.下同),這與2023年22.2萬億元和今年第一季度9.5萬億元的新增貸款相比,只是一小部分。由於企業不良貸款率下降、資本充足,以及國企償付能力穩健,銀行的資產質素有望不受影響。
  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3月未售完工住房面積達到4億平方米左右,而平均售價為每平方米9779元。假設國有企業可以三至五折的價格購買這些庫存,總融資需求可能達到1.2萬億至2萬億元。這僅相當於銀行系統2023年22.2萬億元新增貸款的一小部分。僅第一季度,銀行業新增貸款就達到9.5萬億元,其中我們覆蓋的10家銀行新增6.7萬億元。今年,大多數新增銀行貸款可能流向政府青睞的部門和行業,包括那些尋求支持「新質生產力」的部門和行業。
  中資銀行為計劃購買住房庫存的國有企業提供融資支持,此舉對我們覆蓋的10家中資銀行的企業貸款質素的威脅應該不大。去年,這些銀行的加權平均不良企業貸款率從2022年的1.61%降至1.47%,原因是不良企業貸款僅增長7%,而企業貸款餘額則增長17%。假設用於購買未售住房的1.2萬億至2萬億元新增貸款的平均不良貸款率為1.5%,則相應的不良貸款可能僅為180億至290億元。這10家銀行可能佔其中的80億至130億元,這或許僅會推動其不良企業貸款率增加1至2個基點。
  不過,我們覆蓋的10家中資銀行的整體資本緩衝可能擴大,以支持本地企業購買存量住房的融資需求。在最新資本規則框架下,風險加權資產增長受到抑制,主要原因是許多貸款類別(如有抵押房地產開發貸款、自住業主按揭貸款和信用卡貸款)的風險權重下降。這料將提振銀行的資本充足率,並為新增貸款和逼在眉睫的內部紓困債務需求提供保障。
  儘管系統貸款增長4%,但我們覆蓋的10家銀行第一季度風險資產總額仍與去年年底持平。同期,它們的普通股權一級(CET1)資本總額增長3.5%。此後,銀行超出監管最低標準的CET1資本已從2023年底的3.8萬億元增至4.3萬億元。《彭博行業研究》
《經濟通通訊社24日專訊》

【你點睇】辭任終院法官撰文指本港法治受干預,政府反駁強調不受政治壓力,你是否支持政府回應?► 立即投票

大行報告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貨幣攻略
大國博弈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