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8/2018 11:46

【填出個未來】一舉填出半個九龍,黃元山:規模大方可遏囤地

  團結香港基金日前發表研究報告,提出「強化東大嶼都會計劃」,將政府在《香港2030+》提出興建的中部水域人工島面積,由1000公頃擴大一倍至2200公頃,面積相當於半個九龍。報告一出如大石投進本已不太平靜的湖中,各界議論紛紛,房屋問題是否可以就此解決?團結香港基金副總幹事兼政策研究院主管黃元山始終認為,「麵粉」的預期供應大增,才可以逼使手持「麵包」的人「割價求售」。
 
*政府一直只得「麵包碎」*
 
  坊間經常將土地比喻作「麵粉」,房屋比喻作「麵包」。黃元山就指出,做麵包要有個過程,當發現麵包不夠時,本應積極地栽種小麥,才可解決麵包問題,「可是當時政府只是找一些『麵包碎』,即在本不是規劃作建屋用途的土地起樓。」
   基金會的研究報告指,「強化東大嶼都會計劃」可興建25至40萬個新住宅單位,其中七成建成公營房屋、三成為私樓,估計可以容納70至110萬人口。
 
*大規模填海,地產商難再囤積居奇*
 
  黃元山認為,基金會的方案還有一個很吸引的地方,就是可以推動地產商盡快釋出單位,「因為沒有麵粉(土地),他們才會囤地,而透過填海就可以告訴他們,我們很快就會有麵粉。
   他斷言,要有一個大規模的、恒常的種小麥過程,才可令麵包供應穩定,「我們一直需要的是一個土地儲備。沒有儲備,做麵粉是需要很長時間,需要麵包時就會來不及。」他認為,填海此一選項既可以做到具規模和易規劃,亦不牽涉賠償、拆遷、回收、安置等在土地改革時要面對的必然事項。
 
*新市鎮闕如,何處覓300個橫洲*
 
  以往香港不乏移山填海而來的新市鎮,那時更是每10年就會有3個新市鎮「誕生」,如沙田、大埔、將軍澳、東涌。黃元山憶述,過去十幾年以來再沒有新市鎮落成過,「上一個已是東涌,下一個可能是洪水橋,但(面積)比較小,而且討論廿年都未開始動手做,(政府預計)完成可能要到2038年。」
   一段時間沒有移山填海來興建新市鎮,自然是沒有新的土地。黃元山指,若要再興建新市鎮,「未來30年應該要興建多少個沙田才夠?假設只造3個,都已經是涉及9000公頃,橫洲才30公頃,即是要300個橫洲,香港到哪裡找300個橫洲呢?」這幾千公頃的土地從何而來,他認為這個問題不可忽視。
 
*黃元山:尚欠了9000公頃地*
 
  說起填海,黃元山很喜歡將香港與新加坡作比較。他說,香港是山多平地少,只有四分之一的土地可用;而新加坡就因平地較多,有四分之三土地可用,而照道理應是山多平地少的地方需要填更多的海,但事實是香港填海而來的地只是佔總體土地的6%,相反新加坡有20%,甚至已規劃在未來會再填4000至5000公頃的土地,「這就解釋到他們為何有更好的(土地)規劃,可以住得鬆一點、住大一點。」
  黃元山強調,2200公頃是一個合適、具規模效應的造地方案,觀乎新加坡,其人均居住面積比香港大10%,「要住到像新加坡那麼大的人均居住面積,就要多3500公頃的土地。」他說,是次花費大量人力物力進行研究,並發表報告,最終目的就是想向市民表達出一個訊息:「我們不是只欠一百幾十(公頃),而是欠了9000公頃,所以必須要有更加合理的藍圖。
《經濟通通訊社記者黃佩珊30日報道》

etnet榮獲HKEX Awards 2023 「最佳表現證券數據供應商」大獎► 了解詳情

即時新聞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大國博弈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