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07/2021 13:00

《神州縱橫-凌昆》下半年疫情及中美關係成風險源

  中國上半年經濟表現略如預期,依靠外貿拉動的復甦繼續,內需動力仍不足。展望前景疫情及中美關係是主要的不明朗因素。
 
*復甦持續但內需不足*
 
  中國GDP次季實增7﹒9%上半年增12﹒7%,乃不過不失表現,即使下半年增幅減半至6%,全年仍可如一般預期增約8%。GDP兩年平均增5﹒3%,仍未達疫前的6%以上水平,顯示復甦尚未完全到位,但比首季增幅稍高則表示復甦持續。分部門看第一產業兩年平均增4﹒3%屬正常,第二產業增6﹒1%仍稍低,第三產業增4﹒9%乃偏低。這反映疫情對農業無明顯影響,對工業曾有較大影響但已接近復原,對服務業影響仍較大令復甦較慢,主要是旅遊集會等活動依然受限。動力來源靠外需,出口較前年也增約兩成。內需則仍弱,投資兩年平均增4﹒4%,零售增4﹒4%,均比首季稍高,表示復甦雖持續但偏慢。展望明年,基本面有利有不利。有利者是內需繼續回復,可帶動服務業及投資、零售等增長上升。不利者是外需的替代效應將轉弱,隨海外生產復常訂單轉來中國將減少。當然海外經濟復常也會帶動中國出口,美國的財政刺激措施(如失業補助等)便帶動了自華入口,上半年中美貿易勁升逾三成而遠超平均,貿戰影響全被抹掉。另一不利因素是基數效應將壓低下半年經濟增長。除上述基本因素外,今後還須注意疫情及中美關係變化等兩大風險源。
 
*中美鬥爭將激化*
 
  海外疫情一如筆者所料出現波浪型發展模式。各國的不徹底封城助長了病毒變種及其汰弱留強,又多地出現疫情大反彈。各國爭相解禁尤其放開旅遊將令情況更趨惡化,也反映了嚴峻政治難題:民眾抗拒封城及經濟受創,令執政者面對的解封壓力重大。疫苗也有問題:面對變種效力大減,本身可帶來嚴重副作用。同時供給不足,許多發展中國家接種率極低,民眾又基於不同原因抗拒接種。如寄望疫苗救世的希望落空而疫情拖長,引發的國際產能重組對中國有利,故務必把握時機提升生產效率及競爭力,令疫情的有利影響固化。同時中美關係的走勢已很明晰:拜登在全盤接收特朗普的反華路線後再加辣,或擴大範疇或增添新措施或加重原有措施力度,也全力拉攏別國反華,積極按美蘇冷戰模式重塑中美關係。這表示中美鬥爭還將激化,中國想由對話解決或處理分歧乃空想,而美國已表示無計劃重啟美中經濟與安全的戰略對話。美國現安排峰會及設置緊急熱線,只不過是為防止變成熱戰甚至核大戰。總之目前中美間不是以對話而是以鬥爭為關係主調,中國只有重手回擊美國,才可望迫使美方有誠意對話。《資深評論員 凌昆》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全新節目《說說心理話》青少年不可以戀愛!?真實個案講述驚心動魄經歷► 即睇

即時新聞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貨幣攻略
大國博弈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