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05/2017 13:56

《神州縱橫-凌昆》中國引領可燃冰革命

  中國最近宣布成為首個開採海底可燃冰的國家,為人類開發新能源拓展了新途徑。這事例再一次顯示中國在能源開發領域力爭上游並實行全面趕超戰略,其經濟意義十分重大
,相關效益及潛力更不可忽視。

*中國建立技術優勢*

  成功試採的冰田在距香港285公里的海南北部,水浮過千米再鑽地逾200米,乃全球首個海底鑽井可連續出氣七天範例,期間累計出氣逾11萬立米。可燃冰乃甲烷與水壓低溫高壓下產生的合成物,其藏量豐富,有估計指所含碳總量為煤及油氣總和的二倍,為人類未來可用的豐厚能源而蘊藏主要在海底(佔逾九成)。相對煤油等來說這是低污染能源,燃燒後所排放的二氧化碳最少。陸上冰田多在凍土帶,且早有開採先例:前蘇聯在70年代曾於北極圈內少量開採,而美國在阿拉斯加北坡亦曾成功試採。海底冰田開採難度大得多,中國能率先取得突破反映了幾方面的技術優勢:(一)海洋地質探測及找礦能力,中國已自主創立了可燃冰成礦理論;有助引導勘探。(二)創立可行開採技術。採冰要有逐步可控的升溫減壓方案,尤須注重安全及防污染
。此外,海底冰礦九成處在泥質粉砂土中,排砂是個難題但看來已被克服。(三)海洋工程技術
。負責鑽井的「藍鯨一號」乃全球最大且鑽探最深的同類平台,由中國自主研發製造。

*採冰將引發世界能源變局*

  由上述可見中國率先成功海底採冰殊非僥倖或偶然,而是經過巨大投入和加倍努力所得回報
。中國將進一步試驗以便技術走向成熟,並為大規模開採作好準備,估計可於2030年前實現商業化生產。若達此目標將有重要發展戰略意義:(一)提高中國的能源及整體經濟安全。採冰可減少中國對能源尤其油氣入口的需要而提高自給率。遭遇能源瓶頸的風險也會降低。(二)遏抑油氣及能源價格。採冰作為油氣替代將減少油氣需求。中國的影響尤大,因已是全球最大的入口國。中國帶動的可燃冰革命將比美國帶動的頁岩氣革命影響更為深遠,可發揮作用的潛力也更大,令世界能源生產格局將進一步調整和重組。(三)開拓了新的中國海外能源市場。中國可憑技術到海外冰田投資開發,或出口技術、設備及相關服務等。這可助一些缺油氣國家提高能源自給,和借助北極圈北水洋航道。總之,中國有可能引領新一輪建基於採冰的能源革命。目前中國應放更多注意力於陸上開採,因這成本更低更近市場而技術要求也較低。陸上資源主要在東北及青藏地區,後者藏量便估計有300多億噸石油當量。《資深評論員 凌昆》

etnet榮獲HKEX Awards 2023 「最佳表現證券數據供應商」大獎► 了解詳情

即時新聞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貨幣攻略
大國博弈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