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4/2019 13:00

《神州縱橫-凌昆》中國外貿結構逆勢優化

  當世界主要經濟放緩及貿易戰戰雲仍密布之時,國際貿易成了受衝擊的重災區。中國同樣感受到巨大壓力,因此優化貿易結構及以創新創科提升競爭力,已成了更為關鍵及緊迫的任務,幸好中國正努力求進並取得成效。
 
*出口結構升級轉型*
 
  根據日本的最新研究,中國出口結構已實現了重大升級轉型,由過去入口高增值部件組裝成品轉為今天的部件生產及出口大國,令出口的本地增值顯著提高。中國出口的中間產品、資本貨品及消費品在2000年分別佔31%、21%及48%,到2016年則為41%、31%及27%。中國在國際上仍是消費品出口大國,總值未有縮減,但其他類別產品的出口卻增加更快,令消費品佔出口比重大減。出口中的本國增值比例,在2018年中國為87﹒1%,高於美國的86﹒7%及日本的79﹒4%。同年美國的出口中入口部件佔增值約13%,其中由中國來的佔12%,遠高於2000年的4﹒9%,而由日本來的佔5﹒6%,遠低於2000年的13﹒6%。這似乎顯示中國正取代日本成為美國出口中入口部件的主要供應國。上述數字反映了中國出口結構優化的驚人成就,尤其是回想開放之初中國出口以加工為主本地增值甚低,到今天形勢已見逆轉。今年來頭兩個月又有值得注意的情況出現:傳統的外貿大省如廣東、江蘇及浙江等外貿總額下降,而內陸省份如湖南湖北及西南地區等都有喜人其至雙位數增長。這顯示出口來源結構正趨於平衡,縮少了沿海與內地的巨大差距。
 
*入口替代同時大進*
 
  出口升級的另一面是入口替代,產品由入轉出是個重要的結構性逆轉。這種逆轉還在不斷深入,涉及的產品種類日多技術水平日高。其中一例是LCD及OLED等顯示器部件的生產,這些本都為韓國皇牌產業,但現正被中國趕超。之前當LCD的專利申請量韓國被中國超越後,再過七年中國產量也超越韓國。現時OLED的專利數量又出現類似逆轉,故韓方擔心約五年後中國的OLED產量也將超越韓國。LCD及OLED等均為「東亞產業」族群成員:此類產業的研發及生產、出口基地均在東亞,特別是中日韓三國。過去其發展依循「雁行模式」:日本是領頭雁,二傳到台灣及韓國等,再三傳到中國大陸。現時模式亦已逆轉,雁尾的中國大陸正變成雁頭,反而原來的雁頭日本卻走向式微。東亞及全球產能分工布局正開始豹變,主要原因是中國的科技及產業迅速地進行升級換代。另一事例是半導體晶片行業,中國的迅速冒起亦已震動「雁頭」美國,中國主業補短板速度之高令人矚目。《資深評論員 凌昆》

etnet榮獲HKEX Awards 2023 「最佳表現證券數據供應商」大獎► 了解詳情

即時新聞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大國博弈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