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最愛專欄

17/05/2024 11:00

《青工俠說-廖錦興》廣東-科技創新提升新台階

  國務院總理李強在全國兩會發表的政府工作報告(報告)中,將2024年的國民生產總值GDP預期目標定為5%左右,這無疑是個巨大挑戰。去年,為疫後首年,各項經濟活動正值重啟之際,經過不懈努力下,我國獲得GDP 126萬億元(人民幣.下同)的成績,增長5.2%,居世界主要經濟體前列。在全球經濟陰霾、兩個地區武裝衝突、地緣政治風險和中美貿易角力等不穩定的因素挑戰下,仍要以增長6萬億元為目標,難度可想而知。

  要實現這一艱巨任務,就需要依靠報告中的「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推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其中報告提及的「大力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便是一個明確指標,讓省市都有發展的方向。

  根據中國新聞網的資料,31個省中有13個需要提高增速,才足以填補其他仍在奮鬥且產業結構各異的省份。當中值得注意的是緊鄰香港的廣東省,從2023年4.8%增長至2024年的5%,廣東省2023年確實是挑起大樑的經濟大省,同時它亦成為全國首個GDP突破13萬億元的省份。廣東連同江蘇省和山東省是去年前三經濟大省,而在今年都將GDP增長目標錨定為5%。

  解讀廣東作為經濟大省,可從微觀的產業結構入手。以2022年為例,第二和第三產業佔總GDP 95%,其中第三產業佔總數55%。在製造業方面,輕工業是其強項,佔全省工業總產值超過五成,主要產品包括家電、消費品、服裝、玩具和電子產品等,大部分產品的出口總額都居全國之冠。2023年,廣東出口機電產品3.56萬億元,佔出口總值65.4%。近年來,轉向發展重工業和高新科技產業。在工業增加值中,重工業佔比在2021年為68%,而高新科技產業在2022年剛達29.9%。此外,廣東的農產品亦是全國前列。據海關總署廣東分署統計,2023年農產品出口額1309.1億元,增長達13.3%。

  在投資前沿科技方面,香港人熟識的東莞市在近年取得明顯進步。它連續7年入選為新一線城市,聚焦於「科技創新+先進製造」的城市特色。由上世紀工廠林立,上千萬的外地勞動力湧入東莞,使其成為加工出口的重鎮,如今轉變成科技創新之城,可算是奇蹟。2020年,東莞松山湖科學城與深圳光明科學城獲批共建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先行啟動區。東莞市被評成國家創新型城市,全市研發投入佔比達4%,並已構建了源頭創新、技術創新、成果轉化、企業培育四大創新體系。

  近年來,廣東瞄準建設粤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旨在打造具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為了加快構建「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轉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撐」全過程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之間的聯繫日益緊密,從而為新質生產力發展營造良好創新氛圍。以智能製造為例,本年2月,廣東省工信廳聯合省科技廳等部門,舉行未來產業新聞發布會,公布將在2030年,「未來電子信息、未來智能裝備、未來生命健康、未來材料、未來低碳」五大產業集群將成為廣東新的經濟增長點。

  全球都在爭相吸納人才,香港更提出要「搶」人才。與此同時,北望廣東省,其正在搭建「人才鏈」。究竟人才鏈的招數如何?不妨看看人工智能技術突破的例子。

  本年2月,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發布了2023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其中「人工智能大模型精準天氣預報帶來新突破」由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完成。為現實這一成就,清華大學錢學森力學班(錢班)畢業生,華為雲業務主任工程師畢愷峰在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畢愷峰的成長之路由破格開始,如畢愷峰的老師中國科學院院士鄭泉水說:「創新人才的培養需要好的環境,就像土壤之於種子,種子的生根發芽,茁壯成長需要適宜它生長的土壤。」廣東堅持把人才視作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支柱,而大灣區人才協作的開放優勢和支持人才創新創業的環境優勢不斷深化拓展。

  截至2023年,總人口1.27億的廣東已擁有技術人才總量達1979萬人,其中高技能人才690萬人,研發人員135萬人,居全國前列。未來將在創新科技產業,如新能源汽車、低空經濟、智慧城市等領域上大放異彩。《香港青年工業家協會榮譽會長 廖錦興》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WoW WoW星期三:健康網購產品低至$99 (只限今天)► 火速行動

廖錦興-青工俠說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貨幣攻略
大國博弈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