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最愛專欄

09/11/2023 12:50

《行內行外-梁崇讓》體恤民間疾苦方為上策

  虛擬資產交易平台JPEX事件繼續發酵,截至筆者執筆時,警方公布共有2599人報案,涉款約15.8億元,至今已拘捕36名懷疑涉及串謀詐騙人士。早前警方採取拘捕行動,主要是因JPEX被香港證監會點名未獲發牌而涉嫌違法,隨後警方陸續拘捕多名人士,包括名人、網紅和虛擬貨幣找換店負責人。香港雖然已立法監管虛擬資產交易平台,卻引發外界關注其相關行業並未納入監管範圍,出現漏洞多多,造成滿城陷阱。
 
  日前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在立法會財經事務委員會上表示,因應外界關注虛擬資產場外交易所(OTC),有關當局正研究修訂法例監管OTC,將會討論具體的監管要求,未來可能還會諮詢公眾意見;更指出目前證監會已有權力,打擊代言人或網紅以不當方式宣傳虛擬資產平台。證監會行政總裁梁鳳儀則稱,《打擊洗錢條例》賦予證監會新權力,能針對虛擬資產的廣告及宣傳執法,包括網紅不可以欺詐或罔顧事實誘使他人買賣虛擬資產,如發現有詐騙及失實誤導,證監會有權對發布廣告者發出中止及停止命令信,若不停止,證監會可向法庭申請禁制令。不過她提到,如網紅並非受僱者,證監會只能向他們發警告信,無實質規管方法。
 
  文章已多次提出,沒持有合規牌照的人可以宣傳或介紹投資產品,這對持牌中介人有欠公平;由於無牌人士對投資知識和運作未必有正確的認知,對投資者來說也存有不確定的風險。可惜時至今日,有關當局仍採取拖拖拉拉的態度,俗點說有點「闊佬懶理」之嫌!對涉案者只能發警告信,難有嚴懲警誡之效果,怪不得有財經持牌資深分析員,也放棄受規管牌照,轉為獨立股評人來規避監管風險。
 
*第一類持牌中介法團,欲結業也難關重重*
 
  此外,受規管的第一類持牌中介法團和持牌中介人受「零佣金」打擊,今已難以生存,加上市道疲弱,令業界人士續有脫離行業的打算。持牌中介人放棄牌照還較容易,如是持第一類牌照的中介法團,想結束營業也要經過一定的程序,程序是否繁複則見仁見智,除了在結束過程中,仍要繼續支付多個月的基本支出,最難處理的當然是俗稱「死倉」的客戶和股票,例如怎樣處理沒法取得聯絡的客戶之資金或資產,以及在港交所(00388)已被撤銷上市地位的股份等問題,也夠費煞思量。可以簡單地說,生意沒前景,離場也要付出不少代價,因此很多業界持牌法團總希望把整盤生意出售,或找有興趣經營的投資者接手,可惜以目前的市況,要找投資者接手這燙手山芋並不容易。據悉坊間有傳出,有持牌法團因月月虧損,竟向有意購買者提出只要願意接手繼續經營,可以分文不取而雙手拱讓,這可見業界的經營狀況如何。
 
  至於持牌中介人,即俗稱經紀,多是自僱人士,在現時經營環境如此惡劣下,有持牌法團為減輕財政負擔,要求經紀人每月要交「座位或房間費」,或每月都要「交數」,甚至連報價機費也要繳付,可算是自負盈虧的經營方式。試問在「零佣金」下,客戶主任(經紀)如何承擔這類支出?那只好留家工作,時間久了,變相也成為失業人士,惟由於仍持有牌照,又不能算是失去職業,此種情況非常尷尬,但在香港,這種現象已是非常普遍。
 
  雖然本工會已多次公開說出業界的苦況,但仍是官有官想、民有民說,因此有業界人士質疑有關當局的做法或動機,是用時間拖垮全靠賺取佣金為生計的從業員,料到最後,本土傳統的證券經營中介法團存活也不多,最終這行業可能變成寡頭壟斷。
 
  至於第二類牌照是經營期貨的持牌法團,如在營運的,也未必能隨時結業,其面對的情況和經營環境,與第一類牌照差不多。現有部分第一類和第二類持牌法團或持牌人早已轉為代客戶買賣他國證券或商品期貨產品,以增加收入。這種做法,對本土市場是喜還是憂、是利還是害,仍需明言嗎?但為求生存,也只能這樣做了。因其他市場的行業制度不同,參與外地買賣反有生存空間,有點無奈!
 
*申上市企業數目急降,保薦人多意興闌珊*
 
  現今持有第三類外匯牌照的法團不多,因被業界評為條件苛刻而無法經營;持第四類和第五類牌照多是輔助性。於過往一直是業界天之驕子的第六類保薦人牌照,由於申請上市的企業數目急降,對保薦人的需求大減,而且保薦人的責任愈來愈大,上市審批制度漸趨嚴謹,加上行內競爭激烈,並已被多間大型投行壟斷,導致大部分第六類持牌法團或保薦人意興闌珊或已退出市場。現時有俗稱「大6」的保薦人為了繼續持有牌照,只能與持牌法團以無薪拆帳方式合作;至於所謂「細6」的持牌人,由於市道不理想,市場缺乏資金,收購合併以及財務顧問的項目相繼減少,生存也不容易,甚至傳出有顧客無法支付應付的財務費用,因而變成壞帳,真是生意難做。
 
  近年冒起的第七類可提供自動化交易服務牌照,自香港證監會擬立法監管虛擬資產交易平台更是吃香,當然要獲得發牌的條件極高。筆者執筆時,香港只有兩間持牌虛擬資產交易平台營運商,資料顯示,現仍有五間公司正在申請牌照中,據稱期間也有不少申請者被證監會要求撤回申請或自動撤回。第八類牌照是提供證券保證金融資。
 
  第九類牌照提供資產管理服務,這也是近年特區政府和業界認為最具發展潛力的金融服務業務,其中更鼓勵和支持家族辦公室來港開業或設立辦事處,同時也引入開放式基金型公司(OFC)制度,以鼓勵基金在香港落戶。資產管理業務能否有理想的發展,仍要拭目以待!相信在「一帶一路」倡議和「大灣區發展規劃」下,特區政府仍會不遺餘力繼續推動香港資產管理業務。第十類牌照是提供信貸評級服務。
 
*從無探訪中小型證券行,官員續紙上談兵*
 
  在香港,無論申請哪一類牌照或要開業,大部分都是要過五關斬六將,除了要聘請適合人選作為負責人及董事外,股東的背景、幕後或背後的資金等等,更不可缺少或含糊不清。此外,申請牌照也需要一定程序和時間,公司在等待審批時也有一定的營運支出,例如申請第一類牌照,就包括交易權、結算權和可以做融資等業務,所需的註冊資本、實繳資本和營運資金會更多。理論上,申請牌照的過程中,申請者多會與證監會有多次的信來信往,申請所需時間無法確實,如審批時間愈久,租金、人手和水電等固定支出自然愈多,可算是未見官先打八十,假使最終結果是不獲發牌,申請的公司或集團便會血本無歸,損失數目不菲。因此申請前,申請者多會諮詢或聘請專業機構或人士代為申請,以確保萬無一失,這也衍生了與金融有關的另類行業。
 
  以上都是香港金融服務業現時的部分實況。今屆的特首政策組、金發局和早前政府所成立的「專責小組」,對此可有了解或知悉多少呢?多年來有沒有探訪中小型證券和期貨公司,以及單靠佣金收入的從業員呢?據筆者所知,答案是沒有。如是沒有的話,官員們又是紙上談兵了,相信又是官有官說、民有民訴,其實可否切實體恤民間疾苦呢?
 
*後記*
 
  日前筆者與的士司機交談,問及他的生意狀況怎樣?香港市面情況如何?他簡單回答指,中秋節後的市道轉差,眼見街道上的行人和消費只是一般般,未如想象中的好。的士司機以上的感受和說法可信嗎?文章多次提及,「收入、信心、消費」是息息相關的,有關當局只是鼓勵市民消費,但如何解決市民的收入和信心呢?官員是不了解情況?還是無辦法解決呢?
 
  樓價下跌,令負資產數目已急升2.3倍至過萬宗,雖然特區政府已宣布減辣,但有業界人士估計樓價短期無法回升,負資產數字仍會增加。據消息指,香港上半年財赤已達約1800億元,財政儲備降至約6500億元,但政府仍堅持增加公共開支和基建,卻無法切實地有效開源。上周東涌東發展區土地招標拍賣出現流標收回,這已是今年第五宗流標,明顯政府今年賣地和股票印花稅的庫房收入必定減少。在疲弱經濟的壓力下,公司和個人的稅收也不會理想,特區的財政將陷入結構性赤字。只因香港的稅基一向狹窄,又是被動型經濟,政府要增加收入絕不容易,或許只能望天打卦吧!
 
  日前特許公認會計師公會(ACCA)和管理會計師協會(IMA)公布最新2023年第三季《全球經濟狀況調查報告》,結果顯示全球經濟信心指數連續第二個季度下跌,正面臨嚴重的下行風險。大部分國家推行緊縮貨幣政策、地緣政治不穩和油價上漲,以及中美兩國關係和經濟出現隱憂等,使無論新訂單、就業和資本支出等三個主要指數在第三季均呈現下跌趨勢,顯示全球經濟增長動力進一步削弱。香港沒有本土能源礦產,是外向型經濟,全球經濟不景氣,香港確難不受影響,剛公布的香港10月份採購經理指數(PMI)下跌至48.9,已是連續四個月低於50盛衰分界線,短期的經濟前景還會樂觀嗎?
 
  有外媒報道,美國今年金融業的裁員人數較去年多一倍,高盛在制訂年內第三輪裁員計劃,花旗集團正計劃業務重組,有機會裁員最少10%,畢馬威將裁員2%,安永將削減3000個美國崗位;倫敦金融業前景同樣黯淡,職位招聘數量下跌約33%,羅兵咸永道打算在英國裁減約600個職位,以上全都是外圍不利就業的消息。至於香港金融業的就業情況又如何呢?從政府資訊得知,香港缺乏人才,政府頻頻出招和聲稱要搶人才和挽留人才,但金融服務業實況所見,卻不斷有行內人士流走和裁員,尤其是靠佣金收入的第一類和第二類持牌人士。撤銷了最低佣金制後,缺乏了收入的保障,又怎會有人留戀在行業裏拼搏呢?這又突顯政府有關當局的政策出現矛盾和自說自話,當年增加印花稅反映了「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吧!
 
  早前媒體報道有內地來港的單親媽媽以操作隧道挖泥機月入四萬元以上,養活了幾個小孩;也有25歲內地港漂高調宣稱送外賣月入五萬元,消息指該外賣員每日送超過60單外賣。送外賣的收入以單計,有單就有錢,可算是多勞多得,但單靠佣金收入的金融服務業從業員又如何呢?如每月沒有固定收入,在「零佣金」下,多少成交,收入也是零。現今社會毋須特別專業的外賣人員也可以有可觀的收入,要申請牌照的專業人士卻可能是零收入,這是否有點諷刺?值得大家思考啊!應否勸告那些想加入金融服務業的人才,倒不如去考挖泥機牌照,收取四萬元以上的收入?或考電單車車牌加入送外賣行列,收取以單計的收入更實際吧!話雖如此,在金融服務業傳統經紀中介人的功能式微之際,金融科技的發展和應用卻方興未艾,料將成為日後金融業的新趨勢啊!《香港證券及期貨從業員工會總幹事 梁崇讓》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全新節目《說說心理話》青少年不可以戀愛!?真實個案講述驚心動魄經歷► 即睇

梁崇讓-行內行外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大國博弈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