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最愛專欄

21/07/2022 10:01

《宏觀有法-艾西亞》美中兩國博弈持續,亞洲將是焦點

  自從美國前總統特朗普對中國掀起經濟戰後,近年來地緣政治局勢一步步升級。俄烏衝突爆發後,局勢走入更加緊張的狀態,拜登聯合一部分發達經濟體對俄羅斯實施了嚴厲的制裁,甚至包括日本、澳洲、韓國、台灣和新加坡這些與衝突相距較遠的國家和地區。中國並未公開反對西方國家對俄羅斯的制裁,但立場上仍然更接近俄羅斯。中美兩國在世界棋盤上展開博弈,雙方關係的複雜程度更勝從前。
  從歐洲的角度看,俄烏衝突及對舊大陸的影響似乎是這場博弈的關鍵,但如果從全球的角度來觀察,將會得到一個不同的結論。拜登已經釋放明確的信號,他在這場博弈的中期戰略目標並非歐洲,而是亞洲。歐洲理事會(European Council)已經達成一致、同意給予烏克蘭加入歐盟的候選資格,這符合美國將烏克蘭留給歐洲、自己則將外交和安全政策的重點重新放在亞洲的意圖。
  近期有兩個例子可以表明亞洲之於美國對外政策的重要性。第一是今年5月拜登在白宮舉行的東盟峰會,此次峰會目的在於拉攏對烏克蘭衝突持中立態度的東盟國家,但效果並不理想,除新加坡外的其他國家都沒有改變立場,原因無疑是來自中國的壓力,中國是東盟最大的交易夥伴,也是東南亞重要基礎設施項目的主要融資方和實施者。
  但拜登沒有放棄,隨後開啟了他執政後的第一次亞洲正式訪問,此次行程的重點是聯繫美國的兩個盟友--韓國和日本。鑑於此前東盟峰會的成果有限,因此人們對拜登這次訪問的期待值不高,但出乎意料的是,12個亞洲國家支持拜登提出的建立印度-太平洋經濟框架(IPEF)的建議,雖然拜登並未就框架的具體內容和成員國的經濟收益提供多少細節,但許多亞洲國家仍然表示幾乎無條件的支持,這反映出這些國家希望制衡中國在亞洲經濟中的主導地位。
  拜登的印太框架還有一個未言明的目標--台灣。中國的目標是兩岸統一,但台灣在亞洲的高端半導體生產領域佔據主導地位,無論是出於經濟還是政治考量,美國及其亞太地區的盟友(日本、澳洲和新加坡等)都要設法維持現狀。如果台灣回歸中國,美國很容易失去對太平洋地區的控制。因此,美國沒有邀請台灣加入印太框架不代表台灣無關緊要,反而表明美國更加謹慎和靈活、更願意深化與台灣的雙邊經濟關係,而不是簡單將它納入印太框架區域化。簡而言之,雖然烏克蘭衝突令美國暫時將重點轉向歐洲,但拜登的亞洲之行傳達了亞洲對於美國的戰略重要性。其次,印太框架的提出也表明,亞洲不僅關係到美國的安全戰略,也關係到經濟秩序。事實上,在這次亞洲之行中,拜登本可以滿足於參加圍繞印太概念建立的新安全組織--四方安全對話(Quad)峰會,但他並未僅限於此。他對亞洲提出的經濟方面的內容也應該引起重視,因為我們處在一個戰略競爭更加激烈、經濟和地緣政治界限模糊的時代。隨著美國將目光轉向亞洲,中國也在調整應對戰略。
  中國是許多國家和地區最大的交易夥伴,特別是在亞洲。烏克蘭危機帶來的一個警示是,中國需要強大的安全力量來保護經濟發展。從擴大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zation)到四方安全對話和印太框架,美國加強聯盟的舉措只會加速中國的反應。從這個意義上說,4月中國在博鼇論壇上發表《全球安全倡議》(GSI) 的用意不應被忽視,最近金磚國家領導人會晤的議程也展現出對安全議題前所未有的重視。由此可見,中國似乎也正在聯合能夠制衡美國及其安全盟友的力量。
  總體而言,美國和中國都在加強安全戰略。美國需要找到一種成本更低的方法來支持其安全聯盟,中國則需要提供一個安全選項來維護其巨大的經濟影響力。那麼哪一邊的目標更易實現呢?拜登的弱點在於國內政治制度極大地限制他的發揮空間,而中國面臨的問題是國內經濟形勢面臨諸多不確定性,此外,中國在國外的形象急劇惡化,對於其呼籲建立安全聯盟是一個不利因素。簡言之,美國和中國的博弈將會繼續下去,焦點將會落在亞洲,而非歐洲。
《法國外貿銀行亞太區首席經濟師 艾西亞》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你點睇】機管局獎勵航空公司增往來香港航線,措施能有效推動航空業復常?► 立即投票

艾西亞-宏觀有法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大國博弈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