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09/2016 14:19

《中國透視-白贊寧》中國能否汲取西方的教訓,活化鐵鏽地帶?

  當中國由投資型經濟(例如重工業)轉型至現代消費型經濟時,人們的關注重點通常放在整體經濟的淨收益上。然而,轉型往往對某些地區造成負面影響,包括一度繁榮的工業中心變成了衰落的地域,在西方這些地區被稱為鐵鏽地帶(Rust Belt)。
  中國的傳統鐵鏽地帶位於東北三省-沿海的遼寧省以及內陸的吉林省及黑龍江省。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這些省份受惠於豐富的天然資源及較高的工業水平,發展相對完善,例如遼寧省的鞍山及本溪就建有兩大鋼廠。
  數據顯示,鐵鏽地帶對於中國整體經濟的重要性有所轉變。1960年,鐵鏽地帶約佔中國經濟活動五分之一。在1978年改革開始時,此佔有率顯著下跌至約14%,由於國家安全的原因,工業中心在地區上慢慢分散,但主要仍然位於華北地區。
  於1978年開始的改革開放為華南地區帶來龐大發展機會。最明顯的例子是廣東省,特別是珠三角地區迅速發展成為消費產品的主要製造業樞紐。廣東省佔國內生產總值比率由1978年的約5%大幅上升至2015年的10%,而該比率在鐵鏽地帶則由1978年的14%下跌至2015年的約8%。原因是鐵鏽地帶在1990年代受到國有企業改革拖累。根據《經濟學人》的報道,當時全國約有3千萬名工人失業,其中四分之一都來自鐵鏽地帶。
  鐵鏽地帶近來持續表現欠佳,因為以服務業為主的省份佔中國經濟增長的比例最高。
2015年,經濟增長最低的四個地區之中,三大鐵鏽地帶省份佔了三席。當中遼寧省的實質經濟增長最低,2015年只錄得3%增長,而於2016年上半年則錄得1%跌幅。
  鐵鏽地帶經濟表現欠佳原因之一是無法成功轉型至中國的新經濟增長模型。鐵鏽地帶的經濟增長仍然過度倚賴投資,近期數據顯示,2014年投資佔地方生產總值約64%,而投資佔國內生產總值則為47%。加上鐵鏽地帶尤其是吉林省及黑龍江省的平均工資落後於全國趨勢,限制了消費助力經濟轉型。
  同樣,制度性障礙也令鐵鏽地帶難以轉型,例如上述的國有企業改革帶來的挑戰。《經濟學人》數據顯示,2014年國有企業在鐵鏽地帶的佔有率(50%)顯著高於全國平均數
(30%)。
  西方國家鐵鏽地帶的經驗正反映中國當局在經濟轉型時面對的挑戰。鐵鏽地帶經濟增長持續表現欠佳,失業率較高,弱勢社群較多,可能對中國造成較大的政治影響。過往西方鐵鏽地帶出現的民粹主義也是給中國的警惕。
  戶籍制度改革限制了鐵鏽地帶居民遷移至發達城市。中國政府尤其是地方部門必須繼續推動鐵鏽地帶的改革,以減少對國有工業企業的依賴及支持服務業增長。
《澳大利亞國民銀行亞洲區高級經濟師 白贊寧》

【母親節限時優惠】 送價值$288維柏健30天逆轉肌齡(膠原蛋白+生物素) ► 火速行動

即時新聞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大國博弈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