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4/2019 09:12

《地產人眼-黃漢成》引入海外醫生刻不容緩

  日前醫委會否決放寬海外專科醫生實習期安排的全部4個方案,迅即引發全城怒火,連日來社會輿論不斷炮轟醫委會「閉關鎖國」、「醫醫相護」,連醫委會主席劉允怡亦主動提出要暫緩執行上次投票的決定,並強調應改用明票方式進行投票,而筆者固然對投票結果感到極為失望,亦希望借此專欄,一抒對此事的不滿和憤怒。
 
  香港醫生嚴重不足,已是多年來老大難的問題,公立醫院急症室早已超出了負荷,醫生忙至連吃飯的時間也沒有,專科診治輪候時間更動輒以數年計,香港貴為國際金融大都會,萬千港人卻飽受著醫療匱乏之苦,實在何其諷刺;本港醫生與人口的比例,是每1000人只有1﹒9名醫生,較諸美國的3﹒3、英國的3﹒7及加拿大的2﹒7,香港明顯是嚴重落後,而培訓一個醫生需時七年,專科醫生更要十年以上,隨著香港人口老化及傳染病、疫症的經常來襲,未來的醫療需求,只會有增無減,在遠水難救近火之下,輸入海外醫生,實在是刻不容緩。
 
  醫委會要保護業界利益及保持本港醫療水平,實屬無可厚非,然而醫者父母心,習醫之初心,應是以救人、助人為本,專業自主絕不可能凌駕於市民福祉之上,去年醫委會改革方案雖獲通過,業外委員由4人增至8人,然而醫生委員仍佔24人,在決策上仍然佔著主導地位;多年來,海外醫生欲在港執業行醫,先要透過有限度註冊的制度,在公立醫院、衞生署或兩所大學醫學院工作,考取執業資格試後,再在公立醫院實習滿半年,才可以私人開業,如此過五關、斬六將,海外醫生來港工作的意欲自然大減。
 
  其實香港醫生猶若天之驕子,收入豐厚的「月球人」、「星球人」更是比比皆是,引入海外醫生只是解決民生之苦,對本港醫生其實影響不大,然而醫委會仍要重重設關,也難怪市民大感氣憤,是次醫委會之投票決定惹來民怨四起,政府應乘勢設法修例引入海外醫生,以紓緩整個醫療系統醫生人手嚴重不足的壓力,否則隨著人口老化加劇,醫療問題隨時成為壓垮香港的最後一根稻草。《美聯工商舖行政總裁/地產代理管理協會會長 黃漢成》

etnet榮獲HKEX Awards 2023 「最佳表現證券數據供應商」大獎► 了解詳情

即時新聞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貨幣攻略
大國博弈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