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5/2024 13:30

【FOCUS】信貸放緩,焉知非福

  【FOCUS】M1(狹義貨幣)轉負,社融轉負,M2(廣義貨幣)新低,中國4月金融數據周六(11日)甫一公布,即引發「崩塌」驚呼;非金融企業、住戶存款單月急劇縮水逾3.7萬億元,亦掀起「錢去哪了」猜想。 從央媽的口風看,前者屬反應過度,後者或暗示資產配置騰挪。

*央媽重融資需求「真實有效」*

  人民銀行公布,4月社會融資增量破天荒減少1990億元(預期:增1萬億元),為2012年有數據以來首次;其中,政府債淨融資、企業債淨融資按年分別縮水5532億元、2447億元;4月信貸數據則顯示,反映消費意願和買樓熱度的居民短期、中長期貸款,當月分別減少3518億元、1666億元。
  政府、企業、個人齊齊對加槓桿態度保守,固然顯示實體融資需求待振,但貨幣供給端的M2增速放緩至7.2%的有記錄以來最低,背後既有監管引導的直接作用,又有居民應變的間接效應。
  證據之一是,央媽明言,「當前信貸增長已由供給約束轉化為需求約束……當貸款投放超過實體經濟真實有效的融資需求時,不僅會使得低效企業長期佔用信貸資源……也帶來企業資金空轉套利問題。」

*存款搬家或為尋求確定性資產*

  此無疑顯示,面對社融存量直逼390萬億大關、M2餘額突破301萬億,央媽貨幣投放的關注重點已轉向「質」而不在「量」。此外,各銀行被勒令在4月底前完成「手工補息(突破存款利率自律上限攬儲)」整改,令過往貸款後再把錢存入銀行賺息差的行為收斂,亦產生存款「擠水分」效應,推動M2增速放緩。
  證據之二是,跟M1增速負增長趨勢一致,4月非金融企業存款、住戶存款分別減少1.87萬億、1.85萬億元。與之對應,4月內地全市場理財產品規模粗略測算增長達2萬億元,上周五(10日)發行的總額300億元國債亦再度上演「日光」搶購。還值得一提的是,內地客青睞的「港險」公司之一友邦保險,首季新業務價值創13億美元季度新高。
  有何啟示?在經濟從過往依賴房地產向新質生產力轉型的過程中,借信貸流向推動出清和優勝劣汰,借存款搬家尋找更具確定性的資產,社融告負和M2放緩,未必是壞事。

《說說心理話》與你分享應對性騷擾三部曲,減輕心理陰影創傷、提升自我肯定方法 ► 即睇

FOCUS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貨幣攻略
大國博弈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