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熱話#港聞#中國#國際動態#政情#專欄#財金點評#開市Good Morning#專訪#滬港通#收息攻略#外匯#加密貨幣#比特幣現貨ETF
2024-05-24

牙科實習妥論述,醫患利益同兼顧

  本港公營牙科服務匱乏、私營昂貴,近日再傳出有新科牙醫「未剝過牙」,令人訝異。坊間一直以為強制畢業生實習1年,旨在補充人手,惟醫衞局批評,港大課程臨床訓練不足,已到足以除名地步。各主事單位務必釐清來龍去脈,說服學生要再增培訓,更要維持大眾信心。

 

政策目標似變 遲補救惹疑問

 

  全港每千人口僅得0.37名牙醫,與醫生比例一樣,遠遜海外發達地區。社會向來認為,醫衞局主張港大的6年制牙科畢業生,最快明年起須再在指定機構半薪實習1年,才能正式註冊,是跟研究引入非本地培訓牙醫、放寬牙科輔助人員執業範圍相若,主要放眼應對人手不足,特別是衞生署連年上升的牙醫空缺比率。

 

  不過,有別醫衞局3月仍然發稿形容,實習是為「進一步提升」牙醫專業水平,「加強」臨床經驗,當局周二援引牙醫管理委員會揭示,港大課程2012、2017及2022年(港大稱2023年)分別受到3次評審,近兩次均因學生前線經驗不足,僅獲「有條件保留認可」。一旦課程除名,所有本地畢業生將要額外通過牙管會許可試,才獲專業資格。

 

  據醫衞局副局長李夏茵昨天所指,有牙科生承認有些技能沒做過、有些病症沒見過,強調不會考慮延後推行實習安排。

 

  從市民日常體驗,不少私家牙醫的確會拒接棘手重症,常會轉介至公營專科,但要是新手缺乏經驗問題如此嚴峻,政府口腔健康及牙科護理工作小組,或審計署等第三方報告均未曾發現,不免令人感到奇怪。

 

  就算醫衞局前年才知悉評審出問題,決定出手補救,牙管會歷年年報從沒主動談及港大牙科培訓有缺失,是否未能及早對市民的健康負責?1982年成立的港大牙醫學院是本地唯一相關課程提供者,也訓練出牙管會多數成員,當中又是否有瓜田李下之嫌?

 

  港大牙科在國際一直名列前茅,固然可以憑力攻科研引用量和影響力來取分,若院方真的長年忽視臨床培訓,甚至已有失卻認可資格之虞,而從沒與學生或公眾交代,恐怕難辭其咎。

 

港大已作改進 立法裨益待釐

 

  然而,港大牙科生昨天所發聲明顯示,院方2023年已因應牙管會要求,學生必須診治過至少50名病人,且完成指定數目的假牙、「杜牙根」及脫牙等項目,才能畢業,比瑞典和瑞士兩家知名大學還要嚴格不少,一時間各執一詞。

 

  從大眾角度看,港大改進課程後似已覆蓋常見牙患,牙醫學院、牙管會及醫衞局三大單位,或有需要聯合向市民解釋,牙科生有沒有透過1年實習才更易得到的經驗,例如處理智慧齒橫生、製作牙橋,或者掌握技能去診治精神、肢體有障礙者。

 

  政府爭取立法要求牙科和醫科生未來畢業後均先實習1年,以提升醫療水平,相信大部分市民無任歡迎,但要警惕今後會否出現不同年份畢業有技能參差的觀感,疫下加入職場的牙醫,不及後來者予人信心。

 

  從沒準備要額外半薪工作一年的牙科生,肯定感到不公平,主事部門必須交出一套完整的論述,且確保額外培訓機制,有利其職途發展,以免牙科生盤算遠赴海外直接就業,加劇牙醫短缺,又或令公開試精英改為揀選其他學科,影響行業質素。

沒有相關資料。

延伸閱讀

財經熱話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貨幣攻略
大國博弈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