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熱話#港聞#中國#國際動態#政情#專欄#財金點評#開市Good Morning#專訪#滬港通#收息攻略#外匯#加密貨幣#比特幣現貨ETF
2019-01-31

科技解決食物危機!

 

植物廢料再用 變車殼 膠囊 護膚品樣樣得

 

  「走飲管吖,唔該!」近月在香港宣傳得最多的環保信息,一定是「走塑」,問題已存在多年,環保團體也呼籲多年,但當有大型連鎖食肆終於肯帶頭行動,其他品牌自會紛紛響應,去咖啡店自備杯可以便宜幾元、快餐店不主動派膠飲管、樽裝水公司設塑膠回收中心等,無論如何對環境應該都是好事。不過,最多人的問題是,一人之力可否真是拯救地球?除了減少使用即棄塑膠之外,多用環保生物物料製成的產品,都是另一個可行的途徑。在加拿大的旅程中,記者還到訪了幾間研發生物物料的機構和公司,以農業生產過程產生的農業廢料,再製成有用而環保的新物料。

 

農業廢物可作建築物料

 

  用乾草為車殼的車,聽起來不太穩陣,在南部溫尼伯的Composites Innovation Centre(CIC)專門研究複合物料,包括碳纖維、纖維玻璃、天然纖維等,機構屬於非牟利,由政府、大學、企業如飛機製造廠波音等,派人組成董事局運作。中心副主席Mike Hudek向記者展示一部農夫車,表面看來沒有很特別,只是新得閃亮,但走上前近看,從車身外殼看到一絲絲乾草,「我們用的物料可以是農業廢物,例如禾桿草,對農夫也有好處,因為他們不用自己處理廢料,但這些物料對我們很有用。」

 

單是用乾草製成硬身的車殼、做建築物料並不可行,但加入其他原料成為複合物料,節省了不少金屬或膠的用料。

 

  但他直言,以目前的技術製造眼前的農夫車,成本為現時兩倍,因此未能推出市場,加上「還有一個原因,有一些物料要從其他省運來,運費也增加製造成本。」除了農夫車,植物纖維混合不同的樹脂等其他物料,可以有很多用途,例如是汽車、電單車的摩打箱、傢俬等,甚至作建築物料,興建車房等簡單建築。

 

以複合物料製成車身,需顧及摩打等零件帶來的承重問題,也可能因此增加了製作成本。

 

咖啡豆皮製膠 可完全分解

 

  使用咖啡膠囊愈見普遍,但每次在短短數十秒沖出來的咖啡,享受的同時也極速製造了一件垃圾,破壞力驚人,雖然部分咖啡商會回收膠囊,但生產咖啡膠囊的公司眾多,而且用料不一,這種帶來方便的產品難免造成大量垃圾。又如凍飲的膠飲管,在餐廳食飯叫「走飲管」,侍應亦可能習慣而忘記,對不少人而言,不用飲管飲凍飲或隨身帶備可重用飲管也不易,「加拿大每日有1,500支飲管被送到堆田區。」

 

咖啡糠本身是有機廢物,製成咖啡膠囊或飲管之外,一般人也可用來施肥。

 

  與其等待全世界的人改變習慣,不如從源頭做起,貴湖大學教授Amar K.Mohanty表示,咖啡豆表面有層很薄的外皮,在洗豆時會脫落,烘焙時也會產生咖啡渣,混合其他生物物料,可用作即棄飲管和咖啡膠囊中的膠圈物料,製造成本與傳統膠一樣,「膠圈有20%是咖啡豆的外皮,其餘成分可以是任何農業廢物製成的生物膠,因此不擔心供應問題,也保持物料堅固。」研究計劃正與加拿大品牌Club Coffee合作,對方提供咖啡渣,製成品以PurPod100的品牌發售,成為全球首個可完全分解的咖啡膠囊。

 

Amar K.Mohanty表示,食物生產過程製造生大量廢物,部分可變成有用的環保物料。

 

  根據網頁資料,去年全球銷售了120億個咖啡膠囊,Amar直言,新物料無助解決用完即棄的廢物問題,但由於以前的咖啡膠囊中的塑膠成分太細,回收後也可能處理不到,回收公司最終送往堆田區,新物料用了一些農業廢物,製成品相對容易分解,而且較輕,對環境已有很大幫助,「但飲管仍未找到合作伙伴,未真正在市場測試。」

 

市面上愈來愈多即棄咖啡膠囊,對環境造成壓力。

 

粟米提取糖原 抗皺防衰老

 

  隨年月增長,臉上長出一條又一條皺紋,一日比一日深,很多人不惜大花金錢,傾盡方法想填補空隙,結果,錢花完又再花,這正正反映護膚品市場之大。Mirexus原本是貴湖大學轄下一個研究部門,去年5月分拆成大學旗下的獨立公司,研發由粟米提取植物糖原(Phytoglycogen),製成抗衰老的護膚品,大學會從收入中拆帳。

 

  提取過程所需的位置不大,以零下溫度冷藏粟米後,放入大鍋中以50多度煮成「粟米湯」,最後兩次隔走當中的固體物質,殺菌後的白色晶體,就是植物糖原的原型。公司創辦人兼主席Phil Whiting表示,品牌用的粟米來自安大略省的有機農場,提取出來的植物糖原已獲證實不會刺激皮膚,也不會令皮膚敏感,更已獲加拿大及歐盟證實可用為食物材料,而作為護膚品,已有第三方機構邀請120名不同年齡的女性做臨床試驗,證實可縮細皺紋範圍75%,減少皺紋深度達20%。

 

記者們在製作植物糖原的工場,一踏入已聞到濃濃粟米味。

從粟米提取的植物糖原,已變成白色晶體,最後可變成抗皺紋護膚品。

 

  目前產品仍未在市場上應用,但去年成功進入護膚品牌L'Oréal舉辦的創新比賽最後階段,有機會獲品牌採用,Phil指出,公司不會自行生產護膚品,只會透過分銷商出售產品給護膚品牌,現已有多間護膚品牌對產品有興趣,他說售價要視乎植物糖原的用途,護膚產品大約每公斤700美元(約5,460港元),「最後護膚品的售價當然是品牌自己決定。」他又說,由2009年開始研究,已投資2,000萬加元(約1.2億港元)他預計今年開始才有盈餘,至於何時可在市場見到產品,他說需時更久,「賣了給護膚品牌後,他們要進行自己的研究、測試,製成產品,還有最少兩年的市場推廣準備期,最快都要數年後才見到用了植物糖原的護膚品。」

 

轉載自《iMONEY智富雜誌

 

沒有相關資料。

延伸閱讀

剖析天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貨幣攻略
大國博弈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