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熱話#港聞#中國#國際動態#政情#專欄#財金點評#開市Good Morning#專訪#滬港通#收息攻略#外匯#加密貨幣
2016-09-28

超級議息日後的啟示

  上周三(21日)可謂超級議息日,美國聯儲局及日本央行先後在當天公布議息結果。雖然兩行都一如市場預期維持基準利率水平不變,但各自就貨幣政策的未來路向作出啟示,值得細讀。
 
  特別是日央行新推的一系列政策,一度震撼市場,亦為新世代的央行政策掀起序幕。
 
  先說影響力較大的聯儲局,該局周三公布維持聯邦儲備利率目標區間於0.25至0.5厘不變。但在會後聲明中就再次指出「加息的理據愈來愈強」,而隨聲明發布的Dot Plot亦顯示絕大多數(17位中有10位)仍預估測今年底利率會升至0.5至0.75厘的區間,簡單而言,聯儲局官員仍傾向年內至少要加息一次。由於11月的議息會議距離美國總統大選的時間太近,加上該次會期並無會後記招,故普遍認為11月會議後加息的機會微乎其微。
 
12月加息言之尚早
 
  換言之,鐵定12月加息?讀者想確立這看法前,有一點值得三思,就是聯儲局內官員間的分歧明顯愈來愈大,這極可能影響美國未來利率走勢。今次當局雖然維持利率不變,但共有多達3位官員投反對票,分別為Esther George、Loretta Mester及Eric Rosengren,均希望聯儲局馬上加息。
 
  要知道,一次會議錄得3票反對並非常事,去年全年耶倫就只曾收下兩票反對,而今年內(未計今次會議)則只收過一張反對票。對上一次有3票反對為2014年12月的會議,但與今次不同是當時兩票希望加息,另一票則要求減息,相對之下今次3位反對者目標一致,訴求強烈得多。惟與此同時Dot Plot亦顯示,有多達3位官員預計到年底利率仍會維持在0.25至0.5厘的區間,對比6月時無一位官員預期利率可維持不變到年底,明顯可見個別官員的取態變得保守。而文件亦顯示,17位官員預計完成利率正常化後的利率之中位數為2.9厘,微微低於6月預測時的3厘,而長線經濟增長預測的中位數亦由2%調低至1.8%,兩個數字都反映聯儲局內部對美國經濟前景看法趨淡,加息空間可能收窄。因此,就算聯儲局仍傾向於年底前加息一次,各位亦不可輕視利率長期維持不變的可能。
 
日新政或更具效率
 
  另一邊廂日央行的新政策,就較聯儲局的更為有趣。表面上日央行的貨幣政策不變,沒有進一步調低負利率,亦沒有加大每月資產購買量,但該行引進一系列新政,可以為全球未來的貨幣政策帶來翻天覆地的改變。
 
  日央行推出國債孳息曲線控制政策(Yield Curve Control,YCC),將利率政策由現行只為短期利率定下目標,改為控制整條孳息曲線的斜度。該行行長黑田東彥在會後記者會上直言,該行將會透過同時調控長短債息率來刺激通脹,並會將10年期日本國債孳息控制在零息左右。
 

  
  這些政策看似無甚特別,但從貨幣政策的經濟學術角度看來,則意義頗大。要了解這政策的意義,先要回顧一下量化寬鬆政策的本質。所謂量寬,就是央行不再透過借貸市場上的「價格」(即是利率)作為首要政策傳遞工具,改為以貨幣供應的「量」作為主要傳遞工作,即透過向金融機構買入大量資產,以供應新增貨幣。但要知道,量寬的最終目標仍是壓低由市場決定的長債孳息率,以達致刺激經濟之效。
 
伯老料新政可解困局
 
  現在日央行的做法,某程度就是不再以「量」為政策工具,反過來直接為長債息率下錨,將長債息定在某一水平。從這個角度理解,就會見到YCC的效率可能更高,因為央行的工作變成簡單買賣長債,直至息率達標。聯儲局前主席伯南克(Ben Bernanke)這位貨幣政策頂級學者,看到日央行這學術味濃的新政,亦忍不住要在網誌上點評一番。
 
  伯老指,由於日本不少國債已由央行持有,而私人持有的大都在長期持債的機構投資者手上,不會輕易放售,這個環境反而會令央行更易調節利率,中期而言日央行就算減少每月買債量,仍可能令利率達標,對漸漸面對無債可買困局的日央行而言,新政可解困局。
 
  市場在消息公布初期反應熱烈,日圓匯價一跌1%,或反映市場初時相信政策有效。但至周三晚圓匯回升,不單補回跌勢,最終更錄得1%的升幅。分析指,市場擔心新政策令日央行減少資產購買規模,減低刺激經濟之效,令圓匯跌轉升。
 
  但若跟從伯南克的學術分析角度,便知道這個擔憂是多餘的,因為減少購買資產量正是政策的主要目標之一,只要長債控制得宜,政策成效不會削弱。又為何圓匯有如斯反應?伯南克指日央行在推出新政後,仍強調會維持每月約購買80萬億日圓資產是多此一舉,並令訊息混亂,這可能為原因之一。
 
  若市場將之解讀為日央行新政的信心不足,長債孳息會反過更不受控,大大削弱經濟刺激之效。從昨日的市場反應看來,日央行仍要多作工夫才可說服市場其打擊通縮決心。但這次新的貨幣政策實驗,對其他央行亦有重要的啟示,因為無債可買不只是日央行面對的問題,歐央行、瑞典央行等都漸有類似的困難,如果日央行的試驗成功,將可為各央行再開一條生路。
 

轉載自《iMONEY智富雜誌》

沒有相關資料。

延伸閱讀

剖析天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貨幣攻略
大國博弈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