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熱話#港聞#中國#國際動態#政情#專欄#財金點評#開市Good Morning#專訪#滬港通#收息攻略#外匯#加密貨幣#比特幣現貨ETF
2017-07-05

【回歸廿年】市民心中3位最代表香港人物

樓市篇:內房搶地 屢奪天價地王

 

  內地房地產集團自2000年後進軍本港賣地市場,其後愈投愈積極,今年政府批出4幅住宅土地,全部由中資地產商奪得,其中3幅同位於啟德發展區,餘下一幅是位於鴨脷洲利南道的住宅地王,約1.2萬平方米的土地,地價高達逾168.5億元,每呎樓面地價達2.2萬元,已高於近期不少一手樓盤的開售呎價。

 

  再往前看去年和前年的批地紀錄,以土地面積計算,中資佔了三分之一,遍布港九新界,以投得土地數目的比例計算也佔了兩至三成多,與以往中資每年只投得兩三幅土地,只佔所有投地的一成,數量明顯大增。

 

  香港大孖沙近年志不在投地,李嘉誠轉為投資新科技,四叔李兆基有舊樓和農地在手,就算政府近年陸陸續續推出啟德發展區的新地皮,都鮮見傳統地產商的蹤影,相反地該區批出的14幅住宅用地,有8幅落入這批北方「新力軍」手中,當中以最有財力的海航集團和中國海外(00688)兩大財團最為積極,本地代表呂志和的嘉華集團(00173)投得兩幅用地,而羅氏地產及會德豐(00020)在2014年各投得一幅土地。

 

置業送3粒星 引爆內地客買樓熱

 

  香港人死慳死抵也未必買到樓,但以往一定聽過有內地睇樓團來港,也有以現金一次過畀錢買樓的內地富豪。早在中資用數以億元來港投地之前,已有不少內地富豪以千萬、百萬元來港買豪宅,「北水南下」的趨勢大概始於沙士後,香港推出投資移民計劃,非本地居民可透過在本港置業取得居民身份,與此同時,九龍站上蓋等千萬豪宅相繼落成,成為不少內地買家的入貨目標,政府在2010年修改政策,將投資額門檻由650萬元增至1,000萬元,並剔除房地產項目。

 

 

  內房熱炒之下,內地買家一度轉回內地市場,根據中原地產去年報告,去年第二季購買一手豪宅的內地買家,佔整體比例約16%,是自2008年第二季以來的新低,但因應內地政府的房策、香港樓價不斷上升、匯率等因素,雖然該比例減少,但內地買家近一兩年都有「回歸」跡象,並集中在一手樓及豪宅市場。政府在2012年10月推出的辣招之一,正是向非香港永久性居民徵收買家印花稅(BSD),稅率為樓價的15%,意圖遏抑樓價,但根據稅務局提交立法會的文件顯示,2016至2017年度的買家印花稅收入增加,反映非本地買家回升。

 

  除了買賣市場,來自內地的港漂也承接了一定的租務市場,近年不少內地生來港讀書,但大學宿位不足,他們只能與同學分租私樓,現時在網上不時找到相關租盤,大都在鄰近大學的港鐵沿線,間接推高同區租金,甚至有業主表明只租給學生。有港漂則成立組織協助其他港漂搵樓,逐漸發展成一盤生意,提供一條龍租屋服務。

 

沒有相關資料。

延伸閱讀

最新專題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大國博弈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