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熱話#港聞#中國#國際動態#政情#專欄#財金點評#開市Good Morning#專訪#滬港通#收息攻略#外匯#加密貨幣#比特幣現貨ETF
2017-07-05

【回歸廿年】市民心中3位最代表香港人物

政治篇:專訪鍾庭耀 民意天文台 兩度預警民怨爆發 

 

  記者就香港回歸20年訪問港大民意研究計劃總監鍾庭耀,到他辦公室甫坐下,他即遞上他近日在Facebook寫的文章,都是他按民調寫的個人評論,這不禁令記者想起多年前一次由他主持的記者會,他公布最新民調後,被記者們問及數字背後的成因、反映了甚麼等,當時的鍾庭耀堅持只談數字,不管記者怎樣鍥而不捨、旁敲側擊地追問,他也不肯推測背後原因,還表明不講個人意見。

 

 

  當年「只講數字,不談個人意見」的一幕,對照今天見面即遞上一疊個人評論的鍾庭耀,可是回歸20年一位民調人的重大轉變。為何有此改變?「2000年前我是不講個人意見,是因為想數字先行,現在也是數字先行,但個人意見可以教下人睇數字,而我就是這樣看世界的。」他說數字是無可爭拗,但對數字可以有不同演繹,最重要是數字和意見分清楚講,「我都有權利講我的意見,我講了又不是害人,寫《鍾言亦議》這個欄目,是我個人看法,同埋係唔啱聽。」該欄自2015年開始撰寫,特意取「忠言逆耳」諧音,表明「你唔聽、我照講」,是鍾庭耀一貫風格。

 

民調預示管治危機

 

  2000年爆出民調風波,鍾庭耀向傳媒透露有人施壓要他停止對特首做民調,因為特首民調數字一直下滑,最後施壓者離職,他繼續做民調。3年後發生50萬人上街,說起此事,他語帶無奈。他指在2002年的民調已顯示,時任特首董建華的民望處於低位,但仍獲連任,是中央為面子不希望首屆特首只當一任。隨後董建華推《23條》、要求人大釋法等,港人極為反感,並反映到民調上。鍾指2003年中期特首及特區政府相關的民調指標性數字跌至歷史新低,低到會出現重大的管治危機。他公布數字、寫文章,「我自問做咗預警,如果我係天文台長,我話你知已掛八號風球。」但當時有人質疑他危言聳聽,更有人將他的民調結果扭曲,演繹成特首民望其實很高。

  

  同年,香港有50萬人上街「大慶」回歸,要求特首董建華落台,「之前從數字上知道有危機,個心一直好寒,但不知自己對不對,畢竟香港人的承受力很高。但到50萬人上街,群情洶湧,當然之前醞釀了很多,『七一』當天地鐵排大隊,又不准人在維園加入遊行。身在其中,原來是這樣。有喜有悲,更多是傷心。」喜是因為自己所做的民調準確預示危機,這是他做民調前所未見,他坦言自此對民調的危機數值更有信心;悲和傷心自然是出自對香港的感情。

 

佔中爆發擔憂度日

 

  11年後,民調數字又見新低。鍾庭耀指2003年的低位被第三任特首梁振英打破。2014年佔領運動前,不論特首還是特區政府,民調數字均重現2003年的情況,甚至更低,「大鑊,我真係講大鑊。」堂堂學者也爆出「大鑊」一詞,可見事態嚴重,他再次拉起預警,今次慘被左報抹黑、建制圍攻,特首則否認自己民望低,但鍾庭耀堅信民調數字將預告民怨爆發,「我心裏面真的好驚,好驚出事,但我還是不能百分百肯定會出事。」他說上次董建華的民調數字去到低位即出事,梁振英民調最低位後約3個月發生佔中,情況比2003年更嚴峻,「20年回歸以來從畫面上,你覺得2003年50萬人上街震撼,抑或2014年9月放催淚彈震撼,我覺得是後者。」

 

佔中期間,鍾庭耀擔心一念之差,演變成翻版六四。

 

  佔領運動期間,鍾庭耀每日提心吊膽,他向記者憶述那段日子時,不斷用上「擔心」一詞去形容,「我那時候真的很擔心,我是大學宿舍舍監,擔心學生受傷或被拘,擔心得不得了,擔心了很久。後來有消息指特首請解放軍出來,警察又抬子彈入政總。」他說最擔心是解放軍真的出來鎮壓,「雨傘出催淚彈,擔心得好厲害,擔心出解放軍、翻版六四。我沒有經歷抗戰、文革,但我在電視目睹六四,現在看到佔中,覺得好嚴重,一念之差,會演變成六四。」他說若香港解放軍出來鎮壓,「好難再返轉頭洗底,要好長時間,一國兩制50年不變,若然回歸十多年就發生這樣的事,打後的日子會很難過。」

 

  特首換屆在即,鍾庭耀公布香港首位女特首林鄭月娥上任前夕,其支持度評分為52.2,他指林鄭現時得分比她任政務司司長時略低,相信是故宮事件令她失分。他認為,現時社會似乎出現一點點修補縫合,他會用疑中留情的態度去觀察上任後的新特首一個月,他分析梁振英當選後有很多事想做,當時很多人鼓掌大讚,但林鄭似乎沒有,一來可能是她文官出身,二來是梁振英仍然強勢,政府內仍有大班梁粉。他認為林鄭不需急於建功立業,反而靜靜地、慢慢地展開工作更有利。

 

官方熱烈歡迎,但民調顯示港人對中央程信度只有三成多。

 

5年後應回顧一國兩制

 

  回歸20年香港是進步還是退步,鍾庭耀指不應只著眼香港,還要放眼跟香港有文化關聯的中國、甚至台灣及海外華人社會。過去20年中國經濟起飛,國力提升變強,在物質條件上中國跟香港的差距愈拉愈近,但在人心上仍有落差,而著眼點只是政治文化上,「因為我們不甘心中國發展了幾十年,還未追上來,在人權、開放法治和自由。如果著眼這些問題,對於香港前景是很悲觀的,但我希望看得長遠一點,或者是帶點阿Q精神,過去20年香港整體是不錯的,雖然中間有意見分歧,有小規模的社會動盪,但中國社會仍是平穩向前,假設2003年董建華落台,香港出了亂子,適逢內地又亂,甚至台海兩岸動手,現在的香港可能很不一樣。」

 

  鍾庭耀認為回歸20年應該為5年後,即回歸25年做準備,到時推行一國兩制維持50年不變的路走了一半,「在25周年做一個中期檢討和回顧,我認為很適合,亦有象徵意義,不論是普選、啟動下一輪政改、2047年是否自決等,應該望著回歸25周年做個小總結。」他指小總結應似政策諮詢,並定下目標,讓社會認定一個大方向,繼續走出餘下25年的路。

 

未來難測 緊守民調崗位

 

  5年後林鄭會否連任?香港會不會有一人一票的真普選?鍾庭耀笑言手上沒有水晶球,難以預測未來,接著他爆出一句︰「我也不知我可以在這崗位上做多長。」莫非他又被要求停止民調?「我明年退休,但我未啟動申請延期,亦不要預期我會申請成功。」他指即使延期,估計最多可多做5年,他明白始終有交棒的一天,他相信他所做的民調不會因他退下來而突然消失,他甚至樂觀地想,或許將來中國也需要做民調,「你問我前瞻未來5年甚至30年,我看不到,但不管樂觀悲觀,都不會影響我這幾年的工作,因為我仍會緊守崗位。」

 

追上潮流 引入手機民調

 

  鍾庭耀表示,過去民調主要透過固網電話進行,但今年七一後,港大民調計劃將試行引入手機民調,預計每1,000個訪問中,有五分一即200個將以手機進行。暫時並無意進行網上民調,但會加入網上挖掘工具做測試,「例如發現特區政府支持度突然颷升,我們便會在Faceboook、Twitter等社交媒體就網民意見,探討背後原因,藉此多一個參考。」

 

沒有相關資料。

延伸閱讀

最新專題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貨幣攻略
大國博弈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