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熱話#港聞#中國#國際動態#政情#專欄#財金點評#開市Good Morning#專訪#滬港通#收息攻略#外匯#加密貨幣#比特幣現貨ETF
2024-05-23

京城近觀|共享電動單車,北京率先破局

  共享電動自行車,一個讓人又愛又恨的存在。共享電動自行車方便、環保,解決人們出行「最後一公里」的問題,但同時也是安全隱患。電動自行車不時出現火災意外,大多由停放充電的問題引起。共享電動自行車該如何發展,各方一直都沒有停下過討論。

 

京城近觀|共享電動單車,北京率先破局

共享電動電行車此前已「駛入」多個三四線城巿,唯一線城巿一直未放開。(滴滴青桔官方微博圖片)

 

  最近,一份公告引起了關注。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亦莊)近日發布公告稱,「自5月30日起,將在轄區內開展共享電動自行車試點,試點面積約65.7平方公里,有意參與試點的企業須在5月24日前遞交申請材料。」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稱,試點的目的是為了研究論證發展共享電動自行車的必要性、可行性,利用社會資源為市民提供安全、便利的出行服務。

 

*共享單車按一定比例置換為共享電動自行車*

 

  北京經開區並對共享單車總量調控。公告稱,會將根據試點區域交通現狀、出行需求等情況,將試點區域內既有共享單車按一定比例置換為共享電動自行車,計劃分階段投放共享電動自行車6000輛。北京經開區還要求,試點運行的共享電動自行車應符合「新國標」和北京市電動自行車相關管理要求,按規定註冊登記上牌,配備智能頭盔,具備實名認證功能,車輛定位精度誤差不大於1米。

 

  在運營管理方面,試點企業必須接受當地交通行政管理部門監督考核,共享電動自行車要實行集中充電、分散換電、實施電子圍欄入欄管理(不入欄不落鎖),車輛不得超試點範圍使用。

 

*此前一線城巿均明文禁止投放,因超出城巿負荷*

 

京城近觀|共享電動單車,北京率先破局

共享電動自行車可滿足3-15公里中短距離出行需求,比共享單車範圍更大。(網絡圖片)

 

  共享電動自行車並非新鮮事物,不少企業在三四線城巿如廣東的佛山、河南的洛陽中均有投放運營,但也止步於三四線城巿。北京是一線城市中首個明確表態計劃發展共享電動自行車的城市。在此之前,以北京、上海為代表的一線城市明確表態,不鼓勵發展共享電動自行車。2022年3月,北京市政府印發《北京市新增產業的禁止和限制目錄(2022年版)》提到,全市禁止投放運營共享電動自行車。同為一線城巿的廣州去年還曾發文明確不鼓勵發展共享電動自行車,原因是超負荷:「電動自行車登記上牌數量遠遠超出了廣州市現有道路通行、停放資源承載能力,也對城市正常交通秩序和管理等產生了極大衝擊。」

 

  這並不奇怪。共享電動自行車的投放讓人想起共享單車的早期發展。2017年,國內共享單車發展達到高潮,企業爭相投放,數以千萬計的共享單車湧入街區,使用方便的同時帶來了很多管理上的問題,包括車輛的胡亂停放、巿容不整潔、道路被大量自行車堵塞。當年8月,交通運輸部等十部門聯合發文,規範共享單車發展。共享電動自行車在那時也剛開始發展,政府一方面擔憂重蹈覆轍,另一方面,電動自行車的安全隱患更大,管理上來難度更大。在這份文件中明確提到,不鼓勵發展共享電動自行車。

 

*企業可實現對電動自行車統一充電換電*

 

京城近觀|共享電動單車,北京率先破局

電動自行車的充電和停放必須得到規範,否則容易發生意外。(黃燕明攝)

 

  電動自行車的意外相對自行車來說更多。2024年2月23日,南京發生一場導致15人死亡的火災事故,震動全國,起因是住宅樓架空層電動自行車停放處起火。4月,北京市共發生電動自行車火災41宗,慶幸均發生在室外,未造成人員傷亡。工信部有關負責人曾解釋:電動自行車火災起火的原因主要是鋰電池起火,當中違規改裝的鋰電池起火佔比更大。

 

  共享電動自行車有其優勢。作為新能源交通工具,電動車不產生尾氣污染,減少了對城市環境的負面影響。由企業負責管理,可以統一充電換電。共享電動自行車企業直接把充換電環節集中到遠離居民區的換電櫃上,搭載遠程預警系統、智能安全監控系統,相比居民在居住樓宇停放及充電來得更安全一些。同時,共享電動自行車可滿足居民3-15公里中短距離出行需求,相對共享單車來說範圍更大。

 

  北京對共享電動自行車態度發生轉變,或可反映政策風向,給共享電動自行車行業帶來新一輪的發展機會。

 

撰文:經濟通駐京記者黃燕明

沒有相關資料。

延伸閱讀

市場動向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貨幣攻略
大國博弈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