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熱話#港聞#中國#國際動態#政情#專欄#財金點評#開市Good Morning#專訪#滬港通#收息攻略#外匯#加密貨幣
2019-04-11

【熱炒除息】操作睇日子 賺蝕看市況 「財息兼收」談何容易?

  每年3月份為上市公司年度或中期業績公布期,接下來4月至7月份正是各家已宣派股息的公司「除息」的日子。「除息」即是股價扣除股息權益,故各公司在「除息日」當天,股價下調相等於股息金額,換言之「除息」後股價等於之前股價減去股息。

 

 

(iStock圖片)

 

  「食息一族」要在「除息日」前買入或早已持有股份,才可以穩袋股息。上市公司只會派發股息予在記錄日期已在公司登記冊上股東,由於T+2交收制度,在截止過戶日期首天之前兩日,股票便會「除息」,在「除息日」當天或之後買入該股票,投資者不會獲派已宣派的股息。例如建行(00939)擬派股息每股30.6分人幣,除息日為7月2日,投資者在當日或之後買入該股,不能享有所宣派的股息,只有在6月28日(周五)或之前買入並持有股份,均可以收息,而派息為7月30日。

 

  不少投資者為了賺取股息,便在「除息日」前買入股份,期望之後股價在短期內反彈至「除息」前水平便沽出套利,賺息之餘,又可賺價,正是所謂「財息兼收」。背後想法是:股份「除息」之後,股價看似「便宜」,可望吸引其他投資者入市,支持股價短期內返回之前水平。然而,最終股價會否升返「除息」前的水平,沒有人說得準,故投資者要承受「賺息蝕價」而且「息不抵價」的風險。

 

  正是由於有「除息」因素,「炒除息」活動應運而生。上市公司公布業績並宣派股息,不少已同步公布截止過戶日期,只要派息增加或股息較高,投資者便「睇實日子」部署買入,故此股價往往在「除息」前炒起,只要股價累積升幅,投資者可以「除息」後即沽出從而「財息兼收」,亦可在「除息日」前出售而「賺價棄息」。當然,投資者要「炒除息」,大前提是整體大市氣氛良好,沒有多大不明朗因素影響投資情緒,「炒得成」機會才較大。

 

表列藍籌股派息及除淨日期

 

 

表列其他熱炒股派息及除淨日期 

 

 

撰文:市場組

沒有相關資料。

延伸閱讀

生財有道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大國博弈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