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熱話#港聞#中國#國際動態#政情#專欄#財金點評#開市Good Morning#專訪#滬港通#收息攻略#外匯#加密貨幣
2019-05-29

科技戰因禍得福 中芯國際迎難而上

  華為事件全面發酵,相隔約一年時間,研發國產晶片又成為當務之急。

 

  綜觀最具條件肩負國家任務的,仍然是內地第一晶片廠中芯國際(00981)。

 

 

  美國對華為發出禁令,與華為有業務往來的公司特別是零部件商,可謂一呼百應,接二連三爭相割蓆。英國ARM、日本東芝等晶片商已暫停向華為供貨。其他主要廠商如台積電等,現時雖仍有向華為提供服務,但台積電與ARM關係密切,雙方技術又有專利協議,隨時不用待90天禁令結束就宣布加入封殺行列。

 

中芯技術國內領先

 

  台積電是全球晶圓代工龍頭,華為最新旗艦機P30用到的7nm麒麟晶片亦是由台積電代工。董事長任正非提到可以啟動「備胎」計劃,讓中國晶圓代工廠商「擔正」代為生產,市場相信他口中所指的公司正是國內第一晶片廠中芯國際。

 

  中芯今年正式量產14nm晶片,12nm晶片亦開始準備量產計劃。再數到內地第二大晶片廠華虹半導體(01347),目前只擁有28nm技術,預計明年才正式量產14nm晶片。而且華為定單數量大,有相對產能應付的廠商並不多。在蜀中無大將下,中芯的確已是最接近華為要求的廠商。

 

中央背後重點栽培

 

  中芯的制程技術只去到14nm,與台積電7nm技術有差距。雖然理論上,14nm技術亦支持5G技術,美國晶片商高通首款X50 5G晶片亦只是採用28nm制程技術。不過納米愈小,晶片面積愈小,手機功耗亦愈小(見圖一)。由7nm轉用14nm,未計零件相容性及設計問題,手機功能上已大打折扣,故發展更先進制程技術才是長遠之計。

 

 

  7nm以下技術必需用上EUV光刻設備,技術含量極高,需要用上的資金亦是天文數字。EUV光刻機未計保養費用,單價就接近10億元人民幣。故目前僅台積電及三星兩間公司擁有該技術,就連全球第二大晶圓代工廠格羅方德,以及台灣第二大晶圓代工廠聯電亦先後宣布放棄7nm制程技術研發。不過去年中芯已向荷蘭廠商ASML訂購光刻機,當然到正式量產相信仍需一段時日,但要出產真正「中國芯」已開始見到希望。

 

  事實上,近年中央以國家產業基金形式向高新科技企業注資,中芯在行業中一向佔比最高。去年研發費用超越聯電(見圖二),總費用達到5.6億美元,亦是另一晶片廠華虹半導體的2.5倍以上;研發費用佔收入比重亦升至史上最高的17%。當年台積電由16nm升級到10nm制程就用上3年時間,雙方資源及技術人員數目「差一截」,集團研發進度算是相當不錯。眼見集團研發成績交到課,相信中央十分願意再對中芯「開水喉」。

 

同業集體上調盈測

 

  撇除研發技術去看,行業去庫存周期結束亦有利集團業績復甦。廣發證券指去年行業收入及產品售價有所回落,拖累集團表現。不過以整個行業來看,台積電收入及售價分別下跌25%及8%,中芯表現算是跑贏,分別只下跌15%及4%。今年第一季業績公布後,各廠商紛紛上調下季收入指引,台積電上調約5%,中芯則上調約兩成,有理由相信集團收入及盈利將重新踏入上升周期。

 

  自華為事件爆發,集團股價就逆市向上,不過相信目前資金仍主要作短炒為主,故股價屢次在9.3元附近便見到沽壓。考慮到中國加快發展晶片技術,應會以中芯為首,相信待集團制程技術取逐步取得突破,長線資金會分段吸納該股。不妨待其回落至升軌底部的8.1元買入,參考廣發目標價9.38元,若遇上突發事件股價跌穿3月低位7.6元仍要止蝕離場。

 

轉載自《iMONEY智富雜誌》

 

沒有相關資料。

延伸閱讀

生財有道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大國博弈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