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熱話#港聞#中國#國際動態#政情#專欄#財金點評#開市Good Morning#專訪#滬港通#收息攻略#外匯#加密貨幣#比特幣現貨ETF
2015-07-24

後QE大時代: 美國額外儲備可大增貨幣供應 有央行可能破產

  2008年美國次按危機爆發,時任聯儲局主席伯南克於當年底推出量化寬鬆(QE)買入按揭證券和國債,向市場注入1萬億美元,並大幅減息,以免美國進入經濟「大蕭條」。不久,美國此舉促使歐洲多國和日本等效尤,中國亦推出中國式「QE」,全球陷入QE救市大行動,量寬沒完沒盡。畢竟全球經濟未見大起色,由於美國加息退市,金融危機陰霾不散,有專家已提出QE陷阱警告,令人開始擔心QE最終會為經濟帶來甚麼壞影響。

 

美國加息退市,令人開始擔心QE最終會為經濟帶來甚麼壞影響 (iStock圖片)

 

 

全球QE不停可能帶來災難性後果

  日本野村總合研究所首席研究員辜朝明早前接受本地財經雜誌訪問,指出美國在次按危機後的QE,並沒有對症下藥,更會帶來災難性後果。

  美國近年多次的QE行動,就是聯儲局向銀行買入大量國債,銀行從而獲得流動性,惟辜朝明指,銀行並沒有把這些資金放貸出去,而私人市場也沒有借貸意欲。

  次按危機後,企業損失慘重,主張去槓桿化不再借錢,私人市場一直只在儲蓄。因此,新增的資金變成超額準備金,並沒有進入實體經濟,美國通脹率繼續維持於較低水平。

  聯儲局發表了最新的地區經濟報告褐皮書,顯示美國經濟持續增長,然而,美國的官方數據一直被指「報喜不報憂」,例如失業率下降其實是由於國民放棄尋找工作而不被納入為勞動人口。所以,QE對振興美國經濟的實際成效備受存疑。

  有市場人士指,美國現時情況與日本迷失二十年有相似的地方,金融海嘯後,聯儲局把利率降至接近零,以刺激經濟,美國卻不見大有起色,通脹率仍然偏低,以某指標計算美國或可能已陷入長期經濟低迷,復甦力度不強。

 

美國額外儲備可大增貨幣供應 有央行可能破產

  本通訊社記者與身處美國財經評論作者楊衛隆做了專訪,楊氏曾經為本港一家收費電視主持財經評論節目,著作包括《金融海嘯系列》,近期著有《後量寬時代歐美中日經濟密碼》、《次按風暴高清面目》和《大國衰落》等。

  楊衛隆對環球經濟時局有多番大膽頗準確的預測,今年4月,他曾於網上撮文,指「現在的情況和97年幾乎一模一樣,樓市股市到頂,不能再升上去。」以及「中國債務危機急速惡化,全球經濟放緩……香港人仍不顧一切地入市」,楊氏卻預期股災將會來臨。

  不過,其後因資金南下出現「港股大時代」,但誰料到7月A股爆發股災,港股單一曾暴跌逾二千點創紀錄。現時內地出口減慢,人民幣有貶值壓力,資金外流,A股拖累港股大跌等都顯示市場負面消息主導。

 

美國急於利率正常化 部分因樓市開始太熱

  對於美國零利率,楊氏有一番見解,「美國聯儲局急於利率正常化,部分原因是樓市開始太熱。現在,美國的超低利率對經濟的好處不大,基本上,超低利率已無存在價值。聯儲局還未加息,不是超低利率對經濟有甚麼作用,而是加息會怎樣打擊經濟。」樓市太熱要抑制,但加息或會引致超級通脹,對經濟影響深遠。

 

QE後遺症或令銀行破產 通脹或轉跌為升

  辜朝明提出的QE陷阱,是針對現時美國銀行體系中的2.6萬億美元的額外儲備,銀行如果把這些資金全數放貸而有承接的話,即時會令貨幣供應增加18倍,有機會引致通脹率暴升。

  不過,筆者認為「超級通脹」未出現原因很多,包括工資未有大升。

  這時聯儲局加息,若向銀行出售債券,美國債息抽升令債券價格下跌,持有大量美債的其他國家將大受牽連。

  據美國財政部最新的數據顯示,美債最大持有國中國持有美債金額增至1.27萬億美元,辜氏預期,債券價格下跌或會使各地央行破產。而楊衛隆也認同資產泡沫可以令到國家和銀行破產,即是QE會間接令到一些國家和銀行破產。

 

撰文: 周涴楠

沒有相關資料。

延伸閱讀

生財有道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大國博弈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