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熱話#港聞#中國#國際動態#政情#專欄#財金點評#開市Good Morning#專訪#滬港通#收息攻略#外匯#加密貨幣#比特幣現貨ETF
2017-09-13

【反轉經濟學】陶冬:跟經濟學家去投資 可能會輸掉褲子!

講樓市:經濟學家 Vs 算命 準確率 50/50

 

  陶冬竟然形容經濟學者的預測是「鬼話」,還著記者不要太相信,實在反高潮,「他們(指經濟學家)也許有更多專業知識,但我覺得在預言一個周期的到來的精確時間上,經濟學家的能力未必比算命的高多少,經濟學家會讓你感覺他是一個權威,其實我們心裏也沒底。」他解釋經濟學是十分複雜的系統,中間涉及因素極多,包括經濟環境運行因素、消費上的因素、政府干預的因素等等。他意猶未盡的續說,「如果你把每一個經濟學家在過去十幾年預測對的和錯的這些話,都拿出來看一遍,我覺得在短期預期上,經濟學家的準確度未必比算命高出多少。」

 

如果我們的同行真的可以告訴你的話,他就不要去做經濟學家,自己去炒股票!

 

「專業」預測只一半準確

 

  他指預測只是一個概率,其中位數是百分之五十對,百分之五十是錯。在統計學裏有大數定律,即預測多到某一個程度,一定是一半對一半錯,「作為分析師,希望以自己的分析和經驗,讓我們的預測準確性從百分之五十推到六十甚至七十,但沒有可能百分之百全對的。」在金融市場打滾這麼多年的陶冬坦言,明白預測有對有錯,對於自己的預測,抱持平常心,相對沒有壓力。

 

  這番「倒米」言論,陶冬直言許多同行不願聽,「但是我講出來的是事實,起碼我自己,一方面我可以告訴你,這個周期是必然性的向下,那你看那裏的負債水平過高,那裏的資產價格或者通漲過高,這個上升的周期就走進到尾聲,這是我可以告訴你,但是在那一點走到由盛轉衰的話,如果我真的告訴你,如果我們的同行真的可以告訴你的話,他就不要去做經濟學家,自己去炒股票!」面前的陶冬不斷「倒自己米」,是用心良苦,無非著人不要把預測當事實,投資者要切記。

 

鏡頭前的陶冬氣定神閒分析經濟形勢,鏡頭後卻行色匆匆,訪問約了下午1點多,午飯未吃,要邊吃邊做訪問。

 

市場瞬息萬變難預測

 

  講到陶冬看錯市,他很老實的說,他看樓市已錯了多年,過去他一直看淡樓市,但樓市升不見頂,他自嘲︰「所以如果你跟著陶冬去投資,你會輸掉褲子!所以大家聽我的話,我是一個反向指標!」雖然經常有傳媒問他樓市看法,甚至追問上車時機,他有點動氣的說︰「我只說我不買房子,我沒有叫任何人去買房子。」他表示從來沒有向小市民建議投資甚麼,「因為我根本不知道他們的風險意識有多高,承受能力有多大。」

 

  2013年陶冬看淡樓市,預測樓價下調20%,甚至「身體力行」賣樓。看淡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預期美國的減少QE,亞洲的資金回流美國。其次是中國有大量信託產品到期而觸發信貸收縮,留港資金被抽回。但形勢發展恰恰相反,大量熱錢湧入本港,令樓價颷升,即使近日美國加息、退出QE,香港樓價也沒有下調,這令不少港人更感迷惑。

 

  陶冬解構現時的香港樓市,在美國加息下仍然照升如儀,其一是香港沒有如以往跟隨美國加息,因為現時有大量熱錢從中國湧入本港,香港的銀行沒需要跟隨美國加息,反而要維持低息消化資金。其次是2003年以前香港的房地產跟美國的貨幣政策周期關係緊密,但回歸後香港跟內地各方面的融合,港樓市跟內地樓市周期的關係更加密切,「如果內地房價跌不下去的話,我覺得香港房價也難跌下去。」他又指過去兩三年港樓市試圖作出調整,但每一次房價要掉下去,國內就有大批熱錢湧入,結果樓價又跌不下去。

 

港人為上車不顧一切

 

  內地有一個說法,為了社會穩定,政府不會讓樓價下跌。陶冬表示在2006、2007年美國也有類似的講法,指美國在二戰後沒有出現超過一年全國性的樓價下跌,結果2008年美國房貸次按危機爆發,「說老實話,政府不想房價跌,不是中國人的專利,歐美、韓國等所有國家的政府都不希望,但在信貸調整的過程中,政府所策劃的軟著陸會不會變成硬著陸,這需要時間給予答案。」

 

  目前香港樓價光升不跌,陶冬指反而出現一批不顧一切「上車」的港人,造就一手小單位熱賣。他指港人房屋需求極大,但儲錢買樓的人等待了好幾年,銀行存款不斷縮水,愈等愈買不到樓,「所以到了某一個時間點 ,他們得閉上眼睛然後跳下去。」這群不顧一切「上車」的港人,由於財力有限,只能買小單位,還要有發展商提供的二按,才能勉強「上車」。近日一手細價樓熱賣,出現人山人海排隊揀樓的「墟冚」場面,正反映這種需求。這不同於6、7年前,當時香港樓市由內地熱錢主導,以買豪宅為主。

 

沒有相關資料。

延伸閱讀

生財有道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貨幣攻略
大國博弈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