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熱話#港聞#中國#國際動態#政情#專欄#財金點評#開市Good Morning#專訪#滬港通#收息攻略#外匯#加密貨幣#比特幣現貨ETF
2018-06-28

【大灣區】港80後 中山升呢記

北闖篇:80後賣港樓套現190萬 轉戰中山倍賺

 

  港人張敏銳開車到中山港接剛下船的記者,沿路介紹兩邊風景,話題轉到在中山的生活,「中山節奏慢點,氣氛相對其他地方悠閒。」談到他在這個地方生活已三年,「我返香港反而不習慣,你都可以講,我已經係半個中山人。」

 

  張敏銳的地產舖在中山有三間店,其中一間在中山市中心,大門上掛了超大的亮麗招牌,上面寫著「粵港澳大灣區樓盤展銷中心」,他直言要捉緊大灣區機遇,目標客戶是上中山買樓的港人。他6月初更反攻香港在屯門開分公司,「在香港有個地方,客人交文件就更方便。」

 

  兩年前在中山創業開地產公司的張敏銳指,愈來愈多港人返內地買樓,現時他公司七成客都是港人,初時多退休人士,近年多了一群年輕客,最多80後甚至90後,「他們在香港根本買不到樓,首期要畀200萬至300萬元,買一層樓隨時透支兩、三代人的積蓄,甚至是男女雙方父母的錢。很多人不是放棄了買樓,終日去旅行,就是轉而返大陸買樓。」他接觸不少年輕客的處境,是手上有幾十萬元積蓄,「這筆錢做生意不夠,在香港畀首期又不夠,但中山樓幾十萬一間,還要在市中心,他們易入場。」

 

賣一層港樓換三層

 

  同為80後的張敏銳,他的上車故事與別不同:自小在香港屯門長大的他,2005年投身做地產代理,工作4年儲了十多萬元做首期,買下一個70萬元、約400平方呎的屯門單位,正式上車;後來又買入屯門市中心一個138萬元、360多平方呎的單位收租。

 

  2011年政府徵收特別印花稅,樓價開始上漲。這一年張敏銳遠走澳洲,30歲前參加工作假期一年,回港後把屯門兩個單位分別以80萬及156萬賣出後,買入元朗新盤尚悅自住,其後決定返回澳洲進修,把單位出租,當時政府出招加辣徵收雙倍印花稅,他指︰「那個時候買不到樓,今日更加買不到。」

 

  2015年張敏銳讀完書從澳洲回港,政府出招「加辣」徵收雙倍印花稅兩年,加上外圍經濟因素,他對樓市不樂觀。當他到過妻子家鄉中山後,認為有發展前景,決定轉戰中山。他把元朗尚悅單位賣出,舉家搬往中山居住,「單位420萬元賣出,當年沒有賣的話,現在升到500萬元,雖然還會升,假設升到580萬元,但我賣掉單位,扣去貸款、稅項等,套現了190萬元,返中山買了三層樓,最後埋單賺了300萬元,你話邊度好玩?」3年前他到中山買入第一層樓僅64萬元人民幣,是雅居樂三房1,000呎單位。

 

  他直言即使有財力返香港買樓,他也不會買,「現在更加不會落去(香港)買樓,入場要500萬元,賣出600萬或者650萬元,但我要畀兩成首期,博得幾十萬元,我不會這樣博,我寧願攞筆錢上來博。」 

 

中山樓價「低水」受港人青睞。

 

中山同見細樓現像

 

  中山樓價在三年間升了一倍,張敏銳指2015年他初到中山,一手樓每平方米均價賣7,000至8,000元,現在要1.5萬到1.6萬元。過去10年中山樓升幅極緩慢,近幾年爆升是受惠於深中通道的消息。

 

  深中通道是連接深圳寶安西鄉及中山的跨海大橋,把兩地近兩小時的車程縮短為半小時,預計2024年通車,令中山北接廣州外、還東接深圳。深中通道在中山四個出口的區域,包括火炬開發區、港口區、城軌中山站及城區博愛路,成為中山樓價最高的地方,例如火炬開發區有一手住宅盤,均價每平方米達2.2萬至2.3萬元,跟珠海樓價拉近。此外,中山樓樓價亦受珠海樓價上升影響,部分嫌珠海樓價高的珠海人,轉買距離車程約一小時的中山樓,推升當地樓價。

 

  中山樓價漲升,單位愈建愈小,「香港樓愈來愈小,其實內地樓都係,3,000呎單位已經很少,偏向40、50平方米,也是大勢所趨。這個年代的人不同,即使取消限生政策(一孩政策),都是以小家庭為主。」張敏銳指以前住宅樓三房有140至150平方米(約1,500至1,600平方呎),但現在三房僅得100平方米(約1,089平方呎)。

 

  中山樓市亦面向港澳,張敏銳表示,現時因限購政策,港人購買力轉向商用公寓,市場上的商用公寓因此大增,其面積普遍亦偏小。公寓房大多是「精裝」,即交樓時已裝修好,只需置一點傢俬,不似住宅以「清水房」(內地稱為「毛坏房」)交樓。對投資者而言,收樓後可馬上出租。

 

張敏銳6月「反攻」香港於屯門開店,針對北上買樓港人。

 

沒有相關資料。

延伸閱讀

生財有道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大國博弈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