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熱話#港聞#中國#國際動態#政情#專欄#財金點評#開市Good Morning#專訪#滬港通#收息攻略#外匯#加密貨幣
2018-08-02

【荷蘭日本直擊】型住過晚年,與長壽作戰

老人院很危險 認知障礙症專家:最重要有社交

 

  人口老化,要處理的還有疾病。患認知障礙症的風險隨年齡增長,現時本港沒有確實數據顯示認知障礙症患者人數,而根據醫院管理局的資料,本港65歲以上人士患上認知障礙症佔同齡總人口的比率,估計為5%至8%,而80歲以上人士的患病比率則估計為20%至30%。

 

 

小空間造就大家庭

 

  不少長者手腳靈活,但腦袋出了問題,叫家人不知所措,結果老人院成為了他們的落腳點,這將是社會未來必須面對的一大難題。「一個社會要照顧所有認知障礙症患者,需要的錢是很多。」問題不只在香港出現,來自荷蘭的認知障礙症專家、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學阿茲海默醫學中心總監Freek Gillissen指出,至今未能判定該症的成因及治療辦法,因此現時最重要是解決照顧患者的問題,其中必須改變傳統的照顧模式。

 

根據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學阿茲海默醫學中心總監Freek Gillissen觀察,六成照顧認知障礙症的家人,會出現最少一種抑鬱症的徵狀,特別是患者的伴侶,壓力主要來自沉重的照顧工作及另一半的巨大轉變。

 

  「荷蘭和香港老人院的問題分別不大,同樣是教育程度低的護理員,薪金很低,我認為最好辦法是拆細現有的大型老人院。」他說,荷蘭有不少老人院以12人為上限,患者同住一間大屋,各有獨立睡房,除了護理員外,患者的家人以義工身份參與舉辦不同活動等,「有些人煮飯、有些人洗碗,好似一個大家庭,不是老人院決定食甚麼,患者坐住等食。」

 

家人鄰居應多合作

 

  對於認知障礙症患者和照顧者,Freek認為保持社交活躍和生活質素相當重要,他見過不少照顧者的身體日漸變差,患高血壓、腸胃病、抑鬱症等,但如果雙方能多一起出外散步、游泳等,可各自放鬆,「未到最後一刻,患者在家生活是最安全,老人院是很危險的地方;但如果患者開始半夜起床遊蕩,就必須去老人院。」他又說,照顧者也應該讓鄰居知道家人患病,「鄰居在街上見到患者一個人,都不會打完招呼就走,識得通知你。」

 

  「要處理一個問題,必須在社會引起很大的關注。」他慶幸荷蘭人對認知障礙症的關注愈來愈多,有助找出社區的隱藏患者,「認知障礙症早期病徵不明顯,很多人以為是記憶衰退,但最先出現病徵是行為有變,突然對社交生活提不起勁,不願外出接觸外界。」由於現代社會有很多獨居長者,他們的病徵更難被發現,Freek說現時有不少荷蘭人發現自己或身邊人的記憶力衰退或行為有變,會主動找普通科醫生做初步評估,但早前來港的他留意到,很多香港人選擇直接找專科醫生,浪費了大量時間,「評估診斷是非常重要,能及早發現,才不會延誤處理問題。」

 

沒有相關資料。

延伸閱讀

生財有道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大國博弈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