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熱話#港聞#中國#國際動態#政情#專欄#財金點評#開市Good Morning#專訪#滬港通#收息攻略#外匯#加密貨幣#比特幣現貨ETF
2018-11-15

【綠色黃金】花旗參的二三事,港年入口250萬公斤

 

香港篇:港轉運內地比例最大 有華人就有西洋參

 

  加拿大是全球種植最多西洋參的國家,年產量達270萬公斤,其中九成直接入口香港,難道香港人真是很喜歡飲參茶?煲參湯?

 

在港轉口已成傳統

 

  入行30多年的花旗參進口商會主席陳劍明解釋,早在戰後時期,香港已有人從加拿大入口西洋參,行業愈做愈大,主要原因香港是自由貿易港,對入口要求限制少,而且人工便宜,很多北美的西洋參會運到香港加工,再轉口至東南亞或台灣,甚至運返美加再銷售,真正在本地銷售不足20%,「雖然現在很多地方會直接從美加入口,但由香港轉口已成為一種傳統。」他形容,當時有華人的地方,就是香港轉口的市場,其中運往馬來西亞的比例最大,現在則以運往內地為主,「大約在1984、85年開始,內地開放,轉口返內地的貨量都大增,現時數量已超越東南亞,但同時有更多華人移居外地,保持食參的傳統,有華人社區的地方就有銷量,不只是東南亞,有些澳洲或西方國家都有。」但他不違言,隨著香港租金、人工成本上漲,面對的競爭逐漸加劇。早期入口香港的主要是美國參,與加拿大產的屬同一品種,「因為早期加拿大種的西洋參有5、6年,太大支,在市場不流行,反而很多人鍾意美國參細細支。」

 

西洋參偏寒涼,並非人人適合食用,從事參茸貿易數十年的程光強建議,煲參湯加兩粒紅棗便不怕寒涼。

 

  由於美國種植的參與野生參大小相近,陳劍明說當時有商人魚目混珠,間接令客人認為短小的參較好,甚至愈細的西洋參,價錢愈貴,「細支參放一盒看來比較多,送禮較體面,好過一盒得幾支。」

 

  他又說,消費者的喜好有時候取決市場供應,初期有部分消費者懷疑加拿大參質素較差,但經過解釋和加拿大參的數量逐漸增加,客人已沒有太大懷疑,「我自己覺得美國參的味道偏甘苦,加拿大參則帶有甘甜味,視乎客人自己口味而選擇。」不過,美國參的價錢較加拿大參為高,大約高15%至20%,原因是美國的產量少,相對成本較高。

 

消費者以遊客為主

 

  翻查加拿大西洋參過去30年的入口價,高峰期是80年代中期,高達每公斤840多元,至九十年代中,價格已銳減一半,2009年更跌至每公斤只100多元,「價格下跌的主要原因是,加拿大政府鼓勵種植煙草的農夫轉種西洋參,在價格最好時,農夫紛紛轉型,投入市場,但種參要幾年,結果突然同時有大量西洋參供應,市場根本消化不到。」高峰期一年有350萬公斤西洋參從加拿大入口香港,當時每公斤平均只有143元,後來調節產量後,價格才回升至300至400多元。但陳劍明表示,有業界為了籌備上市,將西洋參的價格在2014、15年間推高至超過500元,至近一、兩年才再次回落。內地在90年代初已開始種植西洋參,但在市場不太流行,陳劍明形容,國產參有種獨特的氣味,質素的確不及美加種植的西洋參,「如果覺得美國和加拿大種的參有分別,無理由國產的沒有分別,氣候、土壤、種植和處理的技術都不一樣。」在上環開店數十年的潤豐參茸行老闆程光強表示,參類產品的消費者近年都以遊客為主,他不違言,內地經濟好的時候,來港的遊客多,生意自然比較好,「香港的年輕人放工都很夜,不同老一輩,真是6點放工,可以返屋企煲湯補一補,要新一代慢慢煲個湯,哪有時間。」

 

  至於本地市場,他說仍是傳統地年尾的生意較好,多些日子是一家人坐低食飯飲湯,他認為要令新一代接受參類產品,一定要是方便、簡單處理的。

 

西洋參部位

 

  站在香港的洋參行門口,看住一桶桶外形不一的西洋參,插住的價錢牌上,寫有不同陌生的名稱,原來都是前人用作分類定價、紀錄而「發明」的,部分同名的更會再細分編號,後來的商人逐漸簡化,以下是部分屬於一支西洋參的不同部位名稱︰

 

圖左短泡,圖右長支

剪口

泡參

支口

 

轉載自《iMONEY智富雜誌

 

沒有相關資料。

延伸閱讀

生財有道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貨幣攻略
大國博弈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