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正式提出概念,2019年2月公布規劃綱要,國家戰略--「粵港澳大灣區」近日再添助力。
坐擁天時地利的「9+2」世界級城市群11個節點之上,中央最新拍板將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前沿陣地前海合作區面積擴大逾7倍,放眼2025年初步形成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營商環境,2035年營商環境達到世界一流水平。
深港如何以深度融合及差異互補,超越「一國兩制」的鴻溝,以Greater Bay的人流、物流、信息、資本的自由流動,助力中國蛻變為科創強國的Greater Dream,並令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時隔40年再寫新的「獅子山下」故事?拭目以待!
內地應用型本科改革提供了一個契機,讓大灣區的大專院校的合作能夠切實對區域經濟的未來發展提供有利的支持。 ...
香港社會與其抱怨「被規劃」,不如把握自身優勢,在新典範制度化過程中掌握話語權。 ...
大灣區作為一個區域發展大計,已不能只談各城市之間的互補優勢,而是走向分工合作的協同效應,將各城市之間的經濟、資源、人才和創新活動都串連起來,發揮香港的特殊功能。 ...
近期,市場很多憂慮聲音怕邊緣化,更憂心香港獨特地位被削弱,但是,如果我們繼續過往廿年來的習慣,有時自怨自艾,又不時自我感覺良好的話,香港在這個大Project中 ...
大灣區的人才分佈呈現以珠江為界的東強西弱態勢,高水平和數字人才以廣州、深圳、香港為三大人才集聚中心, ...
在科技與創新的引擎拉動下,大灣區如何將區內世界級的城市群串聯起來,並產生協同效應,這尤其關鍵。這便需要完善大灣區內的科技流及信息流,例如區內的電訊網絡的聯通、學 ...
總理李克強日前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表示,支持港澳抓住共建「一帶一路」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大機遇,同時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