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auty

識食Hea住瘦 - 曾欣欣
30/10/2019

發炎會導致體重上升?營養師建議6大抗炎食物,抵禦慢性疾病

#Health & Fitness #發炎 #藍莓 #花青素 #薑黃 #牛油果 #西蘭花 #燕麥 #綠茶 #超級食物

 

  平時普通生病,發炎是一種自然反應,有助身體對抗感染及損傷。可是,另一種發炎,卻會導致體重上升及各種慢性疾病,這就是慢性炎症。工作及生活壓力、過多加工食物、及少運動量都會增加發炎風險。既然飲食可增加炎症風險,亦有機會減低風險。

 

6大抗炎食物

 

1. 藍莓等顏色鮮艷水果

 

  顏色鮮艷水果含有豐富膳食纖維、各種維他命及礦物質等,各款莓果例如藍莓、士多啤梨、黑莓等含豐富抗氧化物,尤其是花青素,特別對抗炎有功效,亦可降低患上其他慢性疾病風險。 

 

  一項於2011年刊登的研究顯示,參與男士進食藍莓後,身體的白血球數量遠多於沒有吃藍莓的組別,證明藍莓有助維持免疫系統運作。紫藍色組別的莓果例如藍莓及黑莓之花青素量會較多,但是紅色組別,例如士多啤梨、番茄、車厘子亦含有花青素,所以各款莓果都有幫助。

 

2. 薑黃 

 

  薑黃原本是香料,主要用作咖哩香料及製作其他印度菜式。現在由於發現有護肝排毒功能,薑黃變成超級食物。研究發現薑黃有作減低炎症,包括關節炎、糖尿病及其他疾病等。煲薑黃飯、煮咖喱加多一點薑黃粉、或自己沖薑黃茶都是容易添加薑黃的方法。

 

3. 牛油果 

 

  近年大熱的牛油果,大家亦聽過其功效,相信亦清楚牛油果含豐富有益心臟的單元不飽和脂肪及膳食纖維。對於抗炎,牛油果亦含豐富類胡蘿蔔素及維他命E,研究顯示有助減低患上癌症風險。一份2013年報告指出,參與研究人士組別添加牛油果於漢堡包後,發炎指標水平比純粹吃一個普通漢堡包的組別為低。儘管牛油果含有高脂肪,但卻不會增加體內三酸甘油脂水平。所以研究人員總結出,牛油果或含有抗炎及對心血循環的益處。 

 

 

4. 西蘭花 

 

  屬於十字花科蔬菜,同類還有椰菜、菠菜、椰菜花、椰菜仔、羽衣甘藍等,研究指出進食大量十字花科蔬菜,可以降低患上心臟病及癌症風險。這個功效或來自這種蔬菜所含抗氧化物中的抗炎效能。西蘭花含有一種豐富抗氧化物名為蘿蔔硫烷,可減低會導致發炎的細胞因子水平,從而壓抑炎症出現。

 

5. 燕麥

 

  早餐經常進食全穀物燕麥,不單止能攝取豐富膳食纖維,而這些膳食纖維更加可以降低血液中的C-反應蛋白質,一款衡量身體發炎狀況的指數。另外,燕麥亦含有另一款營養素,稱為燕麥酸酰胺。燕麥酸酰胺不但是一款強效抗炎物質,特別對於皮膚病更為有效。所以無論是早餐還是下午茶,可以的話盡量多進食燕麥。

 

6. 綠茶 

 

  大家都知道綠茶是其中一種最有益健康的飲品之一,它可降低患上心臟病、癌症、認知障礙症、及其他疾病等風險。綠茶只可以被視為抗炎飲品,是因為他含有強烈抗氧化功效及抗炎特質,其中一種特別物質,稱為EGCG。EGCG能降低體內生產促炎性細胞因子,從而壓抑炎症。 

 

05/06/2024

糖尿病 | 薯仔高澱粉增糖尿病風險?最新研究:不會增加患慢性疾病機會!每天進食更可降低死亡率?每日食幾多分量?

#食得有營 #健康飲食 #EatClean #慢性疾病 #營養 #降低死亡率 #薯仔 #糖尿病 #低碳飲食 #Health & Fitness #識食 #Eat Well

  「減肥不應吃薯仔」、「食得太多薯仔會增加糖尿病風險」 等,都是我最常聽到關於馬鈴薯的意見。事實上,由於近年低碳低醣飲食盛行,所以屬於高澱粉的薯仔,亦一併被列入邪惡食物之一。雖然我經常度拆解,要食得健康,不需要避開薯仔;但就很少有研究去支持,經常進食薯仔,不會引起糖尿病增加死亡率。5月中就有一項大型長期研究指出,每天食薯仔,不會增加患慢性疾病風險,反而可降低死亡率。

 

 

最新研究:每天兩個薯仔降低死亡率

 

  這個研究的數據,來自超過77,000名歐洲國民。參加者的平均年齡為41歲,而性別亦各佔一半。研究的目的,是主要想找出長期每天進食烚薯仔,跟所有疾病死亡率,以及因心血管疾病的死亡之間的關聯。

 

  參加者被跟進平均年期為33.5年,屬於大型長期研究。在此期間, 超過27,000多名人士死亡。經過分析後,研究人員指出每星期進食14件薯仔人士,相比每星期進食6件薯仔人士,死亡率風險減低12%。而進食高分量薯仔人士,其因心血管疾病引致死亡率也較低。研究人員分析過後,就計出每天每100克薯仔進食量,可減低死亡風險4%。

 

要多食薯仔?也不需要

 

  雖然研究將每星期進食14件烚薯仔人士,與每星期進食6仵以下人士比較,研究結果看下去好像每天食兩個薯仔較健康。不吃薯仔的話,估計參與者進食其他高澱粉食物,例如麵包、意粉、米飯等,亦有可能進食加工溵粉例如餅乾、曲奇餅等,全部都不像薯仔,並非原型食物,所以營養價值較遜色。以歐洲人士飲食習慣,可能以薯仔代替小麥製澱粉,會有益處。

 

  反而,研究帶出3個重點:

 

  1. 即使長期30多年每天進食兩個薯仔,都不會導致慢性疾病,或增加死亡率,打破薯仔無益的誤解。

 

  2. 用水烚薯仔,通常會令升糖指數增加;長期以烚薯仔作為主要糧食,也並不會增加糖尿病風險。

 

  3. EatClean進食原型食物,即使是用水烚,相比其他加工澱粉有益處。

 

  以我們在香港的飲食習慣,在家中食薯仔,通常都是偶然以炆煮方式作為其中一個菜式,並非作為主要糧食,所以不需要特別去增加分量,也不需要因覺得薯仔高澱粉而要去避開,繼續偶然進食。當然,炸薯條則例外。

 

#Guerlain彩妝教室 #Watches and Wonders 2023 #Art Basel 2023 #接吻 #男男女女 #artmonth #Watches & Wonders 2022 #Watches #2022vdaylove #2021xmaslove #2021xmasgift #腹部繃緊 #北宋汝窯器 #親密 #Gym Come True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