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 & Living

世界在讀什麼 - 馬靄媛
13/04/2017

《你不值得我仇恨》無懼恐襲以愛日誌悼亡妻

#文學 #你不值得我仇恨 #Reading

《你不值得我仇恨》

書名:你不值得我仇恨 (You Will Not Have My Hate)

作者:安托尼·雷西斯 (Antoine Leiris)

出版:采實

(讀本由商務提供)

 

  這是一本紀念巴黎巴塔克蘭劇院恐怖襲擊一周年的書,也是一位失去妻子的勇敢丈夫,寫給亡妻的16封感人信扎。

 

  這場發生在2015年11月的巴黎恐襲悲劇,奪去137條人命。當中一名死者——愛蓮娜的丈夫雷西斯,在妻子罹難後撰寫了一封給兇手的信,題為《你不值得我仇恨》,信中化憤怒為愛,傳揚寬恕和愛的普世價值。

 

  雷西斯給恐怖分子的公開信,被世人在網上瘋傳,隔天,本身當記者的雷西斯,開始執筆記錄由獲知喪妻到照顧年幼兒子馬維爾的生活點滴和心路,娓娓道來沒半點煽情,但卻令讀看得熱淚盈眶,在心底感受到作者驟然失去摯愛後淌血的痛。

 

  在給恐襲兇手的公開信中,雷西斯説:「我不會如你所願的恨你。如果我們以仇恨及憤怒來面對你,將顯得如同你一樣無知。」他正正是以自己的人生作見證,收拾悲慟的心情,努力做個稱職的單親父親,盡心盡力譲兒子快樂地成長。

 

  《你不值得我仇恨》中,内容大多圍繞父子間的日常生活軼事,他多次寫替兒子洗澡──那是以往一家三口最享受的快樂時光;他替兒子剪指甲卻不慎弄傷愛兒;兒子馬維爾的幼兒園的母親家長,輪流為馬維爾準備食物,他表面欣然接受其實卻通通丟掉,寧願讓兒子維持母親在生時慣吃的超市罐頭食品,保留那份「家」的温馨回憶……。種種微小的動作丶對兒子呵護式的叮嚀丶單親父親的自責和內省,都隱隱透著對亡妻的思念。字裏行間流露無限溫柔。

 

  有時候,一本好書不一定要經年嘔心瀝血地完成,在生命的特定時刻,文字有強大的震撼力。如作者所寫:

 

  「這些最無不足道的時刻,雖然沒甚麼好特別指出來,也沒甚麼好説的,卻是最美麗的時光。我的回憶,就是充滿了這些時光。」

 

  當世人面對種種死亡威脅丶不公不義,失去人生鬥志,雷西斯的書,既能撫慰同樣喪親者的心靈,對他來説也是一場自我療癒之旅。

 

23/02/2024

跟隨川端康成《伊豆舞孃》的創作之路,回味文學大師「世界第一初戀」的絕美純愛!

#伊豆舞孃 #電影 #小說 #文學 #川端康成 #世界第一初戀 #Art & Culture

  一部好的文學作品或者電影,欣賞的同時彷彿就像跟隨作家一起代入了故事的情景中,在被深深打動之餘,也常常會是觸發我們進入作家描繪的場景,來一趟現實中的旅行的動力。從東京一路南下,掠過美麗的大海和漂浮在海面的島嶼,不時與富士山打個照面,在東京與大阪之間,就是眾多文學家及藝術家創作的靈感源泉之地——伊豆半島,一個靠山面海,召喚靈魂的地方。

 

文學路線最美麗的一段風景

 

  走過長長的「河津七瀧」步道,取材自日本文學大師川端康成(1899-1972)的成名作——《伊豆舞孃》的銅像「舞孃與我」,就矗立在「初景滝」瀑布之下。河津七處大大小小,高低各異的瀑布轟鳴作響,全程山澗溪水淙淙,紅葉爛漫。清幽的山林勝景,一百多年前就被川端康成選定為入讀大學之前的旅行目的地。當年剛剛考上東京帝國大學的他,鄭重其事地把這段旅行當作自己的另一個成年儀式,走過伊豆的這一趟旅程,是自己人生邁向新里程碑的重要標誌。

 

川端康成

伊豆舞孃電影海報

「河津七瀧」的溪澗

 

  然而在旅途中,川端康成與伊豆小舞孃「薰子」之間青澀的愛戀,卻主宰了他的人生走向。1968年,川端康成成為日本歷史上第一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授獎辭讚譽其「以卓越的感受性和小說技巧,表現了日本人心靈的精髓」。川端康成注重個人內在主觀情志的寫作手法,在文學史上定位為「新感覺派」,而這樣的表現風格最為明顯的就是他27歲時的代表作,就是我們熟悉的《伊豆舞孃》。作品中對弱勢群體的同情和對「無垢之美」的發現,在川端的整個創作生涯中一以貫之。

 

電影中的「舞孃與我」

 

  《伊豆舞孃》是川端康成自己的親身經歷,第一次愛和被愛的故事。山色空濛的季節,獨自去伊豆旅行的「我」——小說中的男主角,在山路上遇上一個巡回賣藝的歌舞戲班。他們當時被視為是社會上的底層人士,與川端康成這樣的學生在社會上本應毫無交集。但是藝人們在艱苦的生活中守望相助,是充滿溫情的一家人,加上與天真爛漫、情竇初開的可愛小舞女薰子萌發出一种朦朧的淡淡的戀情,促使從小只有爺爺一個親人的孤兒川端康成,不自覺就願意跟隨巡迴藝人的家庭氣氛走,結伴完成了這趟伊豆半島之旅。

 

純真的小舞孃薰子

愉悅又充滿惆悵的初戀

 

  一部情節極簡,但是細膩感人的《伊豆舞孃》,被六次翻拍成電影及電視劇,山口百惠、三浦友和,吉永小百合,美空雲雀,木村拓哉等等都曾經在伊豆的這一條文學路線最有名也是最美麗的一段風景裏,傾情演繹這個純情唯美的故事。尤其是山口百惠、三浦友和1974年電影版,被普遍認為是對經典最完美的、無法超越的詮釋。初登銀幕飾演薰子的山口百惠當時只有十五歲,豆蔻年華純潔無暇,天真中帶著憂愁的容顏,美得讓人窒息。在小說和電影中,「我」與藝人們的相遇不過幾天,時間雖短暫卻美麗:沒有浮誇的煽情,不在乎世俗與物質,不在乎過去未來,只是一種純粹的喜歡,一切都順其自然。那種若有若無的情愫美妙到令人心頭震顫,愉悅又充滿惆悵。川端康成的筆下自帶一種收放自如的情感,將兩人的純潔友情揉進淡淡愛意,緩緩沁入讀者心中,留下一種繚繞不散的綿長回味。

 

豆蔻年華的薰子

「初景瀑布」旁的「舞孃與我」銅像,定格電影中的經典場面

落差最大的「初景瀑布」

 

  其實有些人,你在年少時已經見過這輩子最後一面了。與愛人擦肩而過的遺憾與傷感,成爲川端康成伴隨一生的回憶。這段青澀懵懂的愛情故事,被人們譽為「世界第一初戀」。

 

#Guerlain彩妝教室 #Watches and Wonders 2023 #Art Basel 2023 #接吻 #男男女女 #artmonth #Watches & Wonders 2022 #Watches #2022vdaylove #2021xmaslove #2021xmasgift #腹部繃緊 #北宋汝窯器 #親密 #Gym Come True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