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 & Living

寫設計 - 陳丞軒 Keith Chan
16/08/2017

沒有風格的風格:設計師的經營哲學

#Art & Culture #建築設計

  設計這一行,是忙得不可開交的一個行業。生意好的設計師都總是整天忙著趕Project,很少機會停下來檢視自己的路向。前幾天與朋友Rosly喝咖啡,她剛從京都回來,正就她京都的設計公司如何擴展日本以外的市場作準備。當她要為公司寫簡介時,發現公司自成立以來做過的Project幾乎沒有相似之處,全部都不同風格,很是苦惱。

 

  回想起自己幾年前事業到了瓶頸,正好有一段喘息的時間,給我機會思索未來的路向怎麼走。當時我檢視自己的作品,也同樣是很難總結出一種風格。眼見很多設計師都有明確的個人風格,心想往後的Project是不是也要放一些簽名式的元素進去呢?

懷石料理店-石楠花,東京

餐廳及婚宴場地-Fortune Garden,京都

  當時的我有了答案,而那個答案帶領我一路走來直到今天。那天與Rosly的對話,更令我相信我選擇的路是正確的。 FHAMS的作品中有很傳統的和式餐廳設計,也有很歐式的婚禮場地;可以做到精緻裝飾味濃的Cafe,也做到令人眼前一亮的簡約商店。單單看照片,完全不能想像是出自同一家設計事務所的手筆。他們幾個創辦人是紅褲子出身,最初甚至會落手落腳到地盤工作。直到今時今日,他們的社長仍然偶爾會在地盤親自操刀。日本人就是會這樣放下身段,虛心聆聽和觀察,事事親力親為。有說設計是Problem-solving,每一個客人都有不同的要求,每一個項目也有不同的環境和挑戰,如果設計師誠實地為項目找出最佳Solution,當然是每次都不一樣了。

零售店-bHAN,韓國

Blu Jam Cafe-代官山,東京

神社附屬建築物改修-猿田彦神社,伊勢

  我們都覺得,要在項目中放一些個人風格或簽名式元素是很容易的事,可是這是違背了作為設計師的使命。比起建立個人風格,為客人或大眾改善生活、創造美好回憶才是我們首要任務。一家設計事務所的風格,不應該只建基於有形的元素,而應該是它背後的設計哲學。風格是會隨著潮流而變,有些設計今天覺得很時尚,明天可能會變得不堪入目。可是有些設計是經得起時間考驗,幾十年後也能感動人心。我希望我做的作品,不只滿足這刻的需要,更想它經得起時間的考驗,把精神承傳到下一代。我當時所得到的答案,就是希望能做出Timeless的設計,這就是Hintegro的經營哲學。

 

FHAMS

https://www.facebook.com/FHAMSKYOTO/

http://www.fhams.com

 

29/05/2024

澳洲悉尼尋找香港的足跡:從餐飲文化、公共運輸到藝術,滲透於生活各層面的香港文化

#香港文化 #悉尼 #香港藝術 #香港足跡 #Art & Culture

  承上期,因事回澳洲小住一會,同時計劃未來退休生活,可能離開香港不算久,未有思鄉過度,但當投入悉尼生活文化,在北岸遠離唐人生活圈,身邊不時又出現種種香港符號,提醒我們擁有獨特的歷史與文化,甚麼時候回溯都是無可取代的瑰寶。

 

  拿普通不過的唐人街來說,多個國0529 感情倦怠期:當愛變成習慣,甚至質疑自己還愛不愛他,這種關係該進還是該退?家城市的China Town,無論外貌與氣息,大多仍跟波蘭斯基1974年的《Chinatown》相距不遠。悉尼唐人街這些年來無復當年勇,疫情過後門堪羅雀,直至最近,據新聞報道指出,悉尼政府早前倡議斥資發展重建,讓人期待會有甚麼新特色。有趣是,剛在Barossa Valley試酒,加拿大籍團友告訴我,她早前下榻悉尼唐人街附近,很喜歡那邊一帶,還笑說比溫哥華唐人街熱鬧得多,讓我不禁詫異。

 

 

  從來一雞死一雞鳴,悉尼親友告訴我,Burwood晉升成為近年崛起的新唐人街,正如Marrickville 代替Bankstown搶佔成為新越南區。某個晚上飯後驅車前往,食街果然熙來攘往,四周掛滿霓虹招牌,有茶餐廳裝潢充滿香港街頭巷尾特色,甚至把小巴設置其中,瞬間錯覺身在香港鬧巿。

 

 

  香港人不缺創意與藝術,就像走訪悉尼雙年展,在White Bay Power Station看到香港Trevor Yeung(楊沛鏗)的「五盞燈」裝置作品,不同其在威尼斯雙年展的作品,配合《Ten Thousand Suns》展題,串連發電、新與舊、光明、環保,延續「后羿射日」的傳說,在楊氏較多見的植物生態及園藝以外,打開新的想像。

 

 

 

 

  Sydney Bus Museum之前買入數輛香港昔日的「熱狗」巴士,不定期在悉尼不同社區路線載客行駛,例如今年農曆年期間,和最近的雙年展,引起香港巴士迷一陣騷動。但我更心繫黑膠,這次在Manly Beach某二手書店巧遇尋獲香港70年代樂隊Danny Diaz Trio的《The DDT Formula》(1973)——說起來,香港樂壇不得不感謝菲律賓音樂人,Danny Diaz三兄弟各有音樂天賦,Danny Diaz參加香港汽水廠舉辦的1963年業餘音樂才能比賽,摘下殿軍,後來興起樂隊潮流,組成Danny Diaz and The Checkmates,一曲《It's So Easy》成為早期熱門歌,到70年代成立Danny Diaz Trio,但廣東歌開始流行起來,讓這些英文樂隊,到現在大概已被很多人遺忘,但他們對樂壇流變的貢獻不容忽視。

 

 

  數到印象深刻,算是參加悉尼具有百多年歷史的郵政總局(GPO)變身改建Fullerton酒店的保育導賞團。意式建築、英聯邦歷史,加新加坡品牌管理,跟香港同樣充滿混雜氣息。邊走邊也想起印象中,舊照片裏早已拆卸的中環郵政總局,並連結到其他保育及發展項目,平衡新與舊,迸發創意。而不致突兀,其實很考眼光與功夫,在尊重自己獨特歷史文化個性的大前題下,沒有變得假大空,與唯利是圖,善意提升老舊的美好,在這當下與可見將來,遺留海外的「精神文化遺產」,期望替香港帶來某種借鏡與啟示。

 

 

#Guerlain彩妝教室 #Watches and Wonders 2023 #Art Basel 2023 #接吻 #男男女女 #artmonth #Watches & Wonders 2022 #Watches #2022vdaylove #2021xmaslove #2021xmasgift #腹部繃緊 #北宋汝窯器 #親密 #Gym Come True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