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 & Living

一分鐘閱讀 - 李怡
04/11/2016

想飛的人已不知如何正常走路

#文學 #Reading

  2015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斯維拉娜·亞歷塞維奇的作品,過去大都是記述戰爭和蘇聯解體以前的事。2013年,她寫了一本蘇聯解體後的人民訪談錄,書名叫《二手時間》。

 

  這部作品仍然是採取口述採訪的形式,但採訪對象談的,是蘇聯解體後,從1991年到2012年二十年間俄羅斯普通人的生活。在書中,從學者到清潔工,他們的真實講述呈現出一個重大的時代,一個社會的變動,為這一段歷史賦予了人性的面孔。

 

  新一代已經成長,他們不再像他們的父輩那樣關心理想和信仰。小人物訴說他們曾經如何追尋信仰、夢想,訴說二十年來的恐懼。他們為什麼無法適應急劇的現代化,為什麼近兩百年之後,俄國依然與歐洲相隔。本書分為上下兩部分,採訪了生長於追求理想時代的俄羅斯人和今天的俄羅斯人,呈現他們的生活細節,所感所想。

 

  書名《二手時間》,「時間」用俄文,有時間與時代雙層意思。「二手」則用英文Second Hand:俄語中原本沒有「二手」這樣的說法,「二手」含有西方舶來之意。作者說:「今天的所有想法和語言全都來自別人,仿佛是昨天被人穿過的衣服……所以說是二手時間。」她在諾貝爾獎頒獎禮上說:「充滿希望的年代被充滿恐懼的年代所取代。這個時代在轉身、倒退。我們生活在一個二手時代。」

 

  制度塑造人。蘇聯時代的人,接受了烏托邦理想,沉醉在詩歌和鮮花中。解體之時,想飛的人們已不知如何正常走路。因為蘇聯制度不可能給他們學習操作民主政治的條件和機會。極權政治的最大危害不是集中營,而是麻痺普通人的良知,掩蓋常識,混淆是非,製造耳塞目盲而自私的人。

 

  亞歷塞維奇以令人絕望的陰冷,呈現著帝國的後裔在轉型中的彷徨與痛苦。自由改革沒有帶來許諾的自由、平等和富足,窮人逛商店像參觀博物館一樣無奈。昔日帝國的極權、暴政和欺騙,給那時代的人打上精神和人格的烙印,每一個人都是受害人同時也是告密者和劊子手,他們只會鬥爭不會生活。俄羅斯人,永遠把精神生活放在第一位:總要為一些崇高的事情活著。俄羅斯人在看到可憐人的時候,可以把身上最後一件襯衫脫下來送給他,但轉眼自己又會去偷去搶。

 

  「越多談論自由,牛奶和麵包就消失得越快。」在過去的一個世紀裡,俄羅斯人在理想變為現實之後都面臨困境。第一次是建立蘇維埃國家,第二次則是解體實現民主理想。在廚房裡,書和夢想替代了生活,而現在夢想實現了,另一種生活開始了,他們發現廚房裡談論的理想和街頭上發生的事情不一樣。沒人能夠教你怎麼生活。一個時代的英雄,到了另一個時代就什麼都不是,精神病人越來越多,街頭犯罪率一直飆升。腋下夾著詩集的人不再受人尊重,這成了「一無是處」的象徵。

 

  接近21世紀時,有三個俄國人這樣談論現況:

 

  「我希望再出現個斯大林……」

  「只要那裡是蘇維埃政權,哪怕是豬圈,我也樂意生活其中。」

  「即使是牢籠,也是個溫暖的牢籠。」

 

  這三個人都知道前蘇聯國家暴政的可怕,有人本身就是受害者。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經濟改革造成了急劇的貧富分化,一小部分人攫取了絕大部分財富,而大部分人淪入貧困狀態。富人住高檔別墅,用黃金打造浴缸,窮人則流離失所,衣不蔽體,食不果腹。

 

  說出「希望再出現個斯大林」的女士,對改革是不認同的,用她的話說,蘇聯不僅有「勞改營、政治告密和鐵幕,也有公平分享……」

 

  說出「溫暖的牢籠」的是醫生,經濟上也是一個失敗者。

 

  但說出「蘇維埃政權,哪怕是豬圈,我也樂意生活在其中」的匿名採訪者就不一樣了,他不是貧困潦倒的人,而是在克林姆林宮中身居要職。

 

  斯大林時代直至蘇聯解體,蘇聯的經濟發展只體現在國家層面:重工業,軍備競賽和飛船上天,民眾生活一直處於很低的水平。

 

  那位女士回憶說,牛奶、豬肉、香腸上架就被搶光,傢俱、皮包、內衣、襪子靠統一發放……為什麼我們明明完成甚至超額完成了計劃,商店仍空空如也?

 

  醫生親眼目睹過「村民砍死一個孩子,煮熟了養活其他孩子」的慘劇,經歷過在地裡挖蚯蚓吃的生活。解體後的經濟改革再失敗,還能比這更差麼?

 

  但對他們來說,經濟不是主要的。他們的思想和性格,都早已被打上鮮明的國家主義的時代烙印,因此才會想回到斯大林時代。

 

  國家主義暴政培養出來的國民,在高壓下會成為奴隸,一旦卸去鐐銬,就會成為暴民。道理很簡單。他們沒有權利意識,當然就談不上尊重他人權利了。試想,一個人連自己生命都不在乎,怎麼可能在乎別人的生命呢?自己都不理解自由,又怎麼會尊重別人的自由呢?所以,蘇聯解體後,整個社會立即失控,藏在人們心靈深處獸性急劇爆發。

 

  資本和權力勾結,掠奪財富;黑幫持槍在街頭遊蕩,魚肉弱者;不同種族和宗教的人們,互相殺戮,把不同信仰的男孩剝了皮,掛在樹上;把懷孕婦女殺死,用鐵釺挑出未出生的孩子;把人砍成肉醬,憑鞋子才能認出來是誰……

 

  書中一個無名氏說,「我害怕自由,來一個醉鬼就可以燒掉我的房子。」

 

  這就是他們對自由的理解。

 

  只當過豬,沒當過人,當然無法面對一個沒有皮鞭和圍牆的世界!

 

  在全書的末尾,亞歷塞維奇採訪了一個生活在偏遠農村的老婦人,她和那些城市居民仿佛居住在兩個世界。

 

  對她來說,世界依然是多年前的模樣,在這巨大的時代震盪中,她什麼都沒有失去。「我很貧窮,幾十年來我都只關心那些生活必需品,人們說什麼,和我一點關係都沒有。」普京、社會主義、資本主義,對她來說都是一樣。她只等待春天,那時候又可以開始新一輪的播種,而春天總是會來的──不像某些別的理想和希望。

 

  她不被渺茫的希望折磨,也沒有歷史觀念,如同大地一樣卑微而堅強地活著。可能只有這樣的人民,才會覺得這二十多年,沒有經歷一場荒唐的時代悲喜劇。

 

「一分鐘閱讀」推介書籍

《二手時間》

作者: 斯維拉娜·亞歷塞維奇

由中信出版社 出版

 

  本文摘自香港電台第一台 (FM92.6-94.4) 李怡主持的《一分鐘閱讀》。該節目逢周一至周五播出,並存載於港台網站 (rthk.hk)。

 

23/02/2024

跟隨川端康成《伊豆舞孃》的創作之路,回味文學大師「世界第一初戀」的絕美純愛!

#伊豆舞孃 #電影 #小說 #文學 #川端康成 #世界第一初戀 #Art & Culture

  一部好的文學作品或者電影,欣賞的同時彷彿就像跟隨作家一起代入了故事的情景中,在被深深打動之餘,也常常會是觸發我們進入作家描繪的場景,來一趟現實中的旅行的動力。從東京一路南下,掠過美麗的大海和漂浮在海面的島嶼,不時與富士山打個照面,在東京與大阪之間,就是眾多文學家及藝術家創作的靈感源泉之地——伊豆半島,一個靠山面海,召喚靈魂的地方。

 

文學路線最美麗的一段風景

 

  走過長長的「河津七瀧」步道,取材自日本文學大師川端康成(1899-1972)的成名作——《伊豆舞孃》的銅像「舞孃與我」,就矗立在「初景滝」瀑布之下。河津七處大大小小,高低各異的瀑布轟鳴作響,全程山澗溪水淙淙,紅葉爛漫。清幽的山林勝景,一百多年前就被川端康成選定為入讀大學之前的旅行目的地。當年剛剛考上東京帝國大學的他,鄭重其事地把這段旅行當作自己的另一個成年儀式,走過伊豆的這一趟旅程,是自己人生邁向新里程碑的重要標誌。

 

川端康成

伊豆舞孃電影海報

「河津七瀧」的溪澗

 

  然而在旅途中,川端康成與伊豆小舞孃「薰子」之間青澀的愛戀,卻主宰了他的人生走向。1968年,川端康成成為日本歷史上第一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授獎辭讚譽其「以卓越的感受性和小說技巧,表現了日本人心靈的精髓」。川端康成注重個人內在主觀情志的寫作手法,在文學史上定位為「新感覺派」,而這樣的表現風格最為明顯的就是他27歲時的代表作,就是我們熟悉的《伊豆舞孃》。作品中對弱勢群體的同情和對「無垢之美」的發現,在川端的整個創作生涯中一以貫之。

 

電影中的「舞孃與我」

 

  《伊豆舞孃》是川端康成自己的親身經歷,第一次愛和被愛的故事。山色空濛的季節,獨自去伊豆旅行的「我」——小說中的男主角,在山路上遇上一個巡回賣藝的歌舞戲班。他們當時被視為是社會上的底層人士,與川端康成這樣的學生在社會上本應毫無交集。但是藝人們在艱苦的生活中守望相助,是充滿溫情的一家人,加上與天真爛漫、情竇初開的可愛小舞女薰子萌發出一种朦朧的淡淡的戀情,促使從小只有爺爺一個親人的孤兒川端康成,不自覺就願意跟隨巡迴藝人的家庭氣氛走,結伴完成了這趟伊豆半島之旅。

 

純真的小舞孃薰子

愉悅又充滿惆悵的初戀

 

  一部情節極簡,但是細膩感人的《伊豆舞孃》,被六次翻拍成電影及電視劇,山口百惠、三浦友和,吉永小百合,美空雲雀,木村拓哉等等都曾經在伊豆的這一條文學路線最有名也是最美麗的一段風景裏,傾情演繹這個純情唯美的故事。尤其是山口百惠、三浦友和1974年電影版,被普遍認為是對經典最完美的、無法超越的詮釋。初登銀幕飾演薰子的山口百惠當時只有十五歲,豆蔻年華純潔無暇,天真中帶著憂愁的容顏,美得讓人窒息。在小說和電影中,「我」與藝人們的相遇不過幾天,時間雖短暫卻美麗:沒有浮誇的煽情,不在乎世俗與物質,不在乎過去未來,只是一種純粹的喜歡,一切都順其自然。那種若有若無的情愫美妙到令人心頭震顫,愉悅又充滿惆悵。川端康成的筆下自帶一種收放自如的情感,將兩人的純潔友情揉進淡淡愛意,緩緩沁入讀者心中,留下一種繚繞不散的綿長回味。

 

豆蔻年華的薰子

「初景瀑布」旁的「舞孃與我」銅像,定格電影中的經典場面

落差最大的「初景瀑布」

 

  其實有些人,你在年少時已經見過這輩子最後一面了。與愛人擦肩而過的遺憾與傷感,成爲川端康成伴隨一生的回憶。這段青澀懵懂的愛情故事,被人們譽為「世界第一初戀」。

 

#Guerlain彩妝教室 #Watches and Wonders 2023 #Art Basel 2023 #接吻 #男男女女 #artmonth #Watches & Wonders 2022 #Watches #2022vdaylove #2021xmaslove #2021xmasgift #腹部繃緊 #北宋汝窯器 #親密 #Gym Come True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