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 & Living

12/08/2020

東海一隅,步入「最孤獨」的圖書館,單純的沉溺在書與海之中

#藝術 #建築 #董功 #建築設計 #建築美學 #建築師 #圖書館 #美術館 #看海 #三聯書店海邊公益圖書館 #Art & Culture #Travel #Home Idea #遠離煩囂

  看著海浪柔柔地湧來、聽著它輕輕地拍打海岸邊發出的沙沙聲,偶爾幾隻海鷗在天際邊一劃而過,海風掠過的臉頰,多了幾絲凌亂的髮絲;一不經意,海風順勢吹過手上的書,耳邊的海浪聲頓時夾雜著書籍的揭頁聲,一切都是那麼平靜、自在。

 

  在東海一隅,一座現代式建築聳立在一片荒蕪、寂靜的海灘上,猶如滄海一粟。直線的建築設計與遠處的天際線甚為糅合,遠遠望去,就像是電影中的定格,安靜、唯美。到底這座被孤立在茫然中的建築物是甚麼?它為何在此?

 

 

一座孤寂又遠離煩囂的海邊圖書館

 

  這座聳立在一望無際海邊的建築是一個圖書館,又名三聯書店海邊公益圖書館,位於中國東海,坐落於河北省秦皇島北戴河新區的一處海灘上,距離北京3小時車程,由中國建築師董功和他的團隊直向建築(Vector Architects)所設計,是遠離煩囂的寧靜一角。

 

 

  灰色的混凝土外牆帶簡約感;走近些,能看見自然光透過透明玻璃溜進室內,折射在原木色調的空間中,為混凝土的簡約、冷清添上一絲溫暖。萬餘冊書籍安靜的躺在一層層的書架上,透明的玻璃幕牆下,是三層階梯,就像影院,一層比一層高,讓人坐在階梯閱讀時,也無礙抬頭就可看見一望無際的大海。原來,這是一座圖書館,附近沒有車道、沒有房子,就是一片海與沙灘,就算從最近的車站步行於此,也需要約30分鐘;入夜後,更顯荒涼,因此被譽為「最孤獨的圖書館」。

 

 

  圖書館面朝大海:白天,隨著自然光的照射,孤寂中帶著暖意與愜意;隨著夜幕低垂,黑夜中伴隨著一股深邃的幽靜。董功初踏足此處,荒蕪的沙灘、一望無際的大海和了無建築物的空間,顯得極為空曠,「孤寂」就是他對這裡的感覺。在構思與設計的過程中,他剛好看到桌面上Andrew Wyeth畫集裡一幅名為「Baleen」的水彩畫,畫的是一名老人的背影,他獨自坐在海岸邊的礁石上,看著遠處的海,畫面的孤寂感成了這個設計的其中一個微妙處。

 

Baleen by Andrew Wyeth, 1982

暖陽下的圖書館

漸漸入夜後的圖書館

 

  Readmore:社交距離下倍感孤獨?Andrew Wyeth筆下的孤寂哀愁更讓人隱隱作痛

 

幽玄美學下的光、影、線

 

 

  圖書館的採光主要以自然光為主,陽光除了從透明玻璃折射而入,在不加修飾的灰色混凝石屋頂上,還有一排整齊的陣列式小光筒,當太陽升至上空,一天內總有幾小時可以看見小光筒透出的點點光斑,隨著太陽移動,光斑也有了獨特的軌跡,在閱讀、看海的同時,感受時間、生命的流動。

 

 

  圖書館不算大,面積約450平方米,分為閱讀空間、冥想空間和活動空間。閱讀空間是圖書館的主要空間,坐在閱讀空間的看台上,放眼望去,玻璃後的一片海景宛如另一齣戲,是設計師的另一個潛在主題 —— 書與海的平衡。然而,階梯式的坐台設計就是讓每個坐在看台上的人,都可以毫無遮擋的欣賞那一片海。底層的玻璃門是旋轉型的設計,在天氣好時,可以完全敞開,讓室內與室外的空間形成更直接的關係,讓讀者與海更近一步。

 

 

  在閱讀空間的一側,還有一個冥想空間,讓人發呆、放空……相對於敞亮的閱讀空間,這個空間是幽暗的,寂靜的;坐在此處,雖看不見海,但還能聽見海浪的聲音,也是感官與自然的另一種關係與意境。半開放式的小小空間裡,有一條長長窄窄的縫隙,就像頂端的小光筒,透過30厘米的縫隙照射進來的光影也會有屬於自己的軌跡,隨著陽光移動,形成可行走的光和影,散發著一絲幽玄美。

 

 

  董功畢業於清華大學建築學學士與碩士,後來到美國伊利若大學攻讀建築學碩士並留在美國工作;回國後,於2008年在北京創立了直向建築事務所。早些年,他喜歡在郊區或是風景區做設計,愈是在煩囂、急促環境下,他便愈放慢節奏,以簡潔回應繁複。除了海邊圖書館,他還參與不同類型的項目,如2015年的海邊教堂、2016年的蘇州非物質文化遺產博物館、2017年的船長之家、2019年長江美術館和阿麗拉陽朔糖舍酒店等等……於他而言,無論何種類型的建築,他都以一種態度面對。

 

  從海邊圖書館的設計可見,光是他喜歡的重要元素,他認為光對於建築而言,呈現了一種視覺意義。他的圖紙上沒有華麗、繁複的設計,比起那些一下吸引眼球的設計,他更偏向於安靜、自然;他設計中的簡約、利落線條和幾何的呈現不顯一絲累贅,再借助自然陽光下的直線光線,成為設計的一部分;隨著光線的移動,設計也跟著變動,建築物變得不再呆板。

 

海邊教堂

 

 

蘇州非物質文化遺產博物館

 

 

 

長江美術舘

 

 

阿麗拉陽朔糖舍酒店

 

 

更多作品:http://www.vectorarchitects.com/

 

26/04/2024

日本開國歷史之港下田小鎮:隨川端康成到懷想追憶之地,一探改變日本命運的時代風景!

#日本 #旅遊 #建築 #藝術 #伊豆半島 #下田港 #伊豆舞孃 #川端康成 #Travel

  伊豆半島的下田港,是川端康成膾炙人口的小說《伊豆舞孃》裏面流浪藝人們的家鄉。電影中,「我」與薰子也曾並肩站在山巔上,朝著家鄉下田的方向眺望。從他對下田的細膩描寫中,不難看出他對薰子家鄉的特殊情感。與薰子分別後,川端康成常常情不自禁地反复多次前往南伊豆,到下田去尋覓舊日所愛。「忽然心血來潮,打算去一行。為了寫《伊豆的舞女》續篇,最好去下田一遊。二十分鐘之內,匆匆做好準備,乘上了一點多鐘那趟開往下田的班車。」——《南伊豆紀行》,川端康成。

 

下田港——日本最早對外開放的口岸

 

  「伊豆急」號列車承載著我們沿海岸向南疾馳,去追尋大文豪昔日的足跡。陣陣細雨中的下田港,雖未能呈現川端康成筆下初升朝陽的燦燦金光,但遠山近海仍然明媚清新。雲層不時透出太陽的微光,投射在平靜的海面以及樹立在港口數個紀念性標誌物件上,這一切與周圍特別的地貌構成了一幅絕景小鎮的素描,歷史的敘事畫卷也隨之徐徐展開。原本以為川端康成的懷想追憶之地,只不過是一個物產豐饒,歲月靜好與世無爭的港灣小鎮,卻不曾想她曾經在日本的歷史上寫下過濃墨重彩的一頁,成為改變日本命運之地。

 

「伊豆急」號歡迎您光臨下田!

垂柳依依 小橋流水人家

歲月靜好的下田小鎮一隅

 

  1854 年 3 月的一天,當下田民眾像平常一樣忙著拉網捕魚、做買賣過生活之際,遠方海上出現了「黑船」的身影。這是繼去年美國海軍準將馬修·佩里(M.C.Perry)率領四艘船艦駛入東京灣的浦賀,並將美國總統的國書遞交給日本天皇,要求開放通商的「黑船來航」事件之後,按照日本的允諾再次來航。佩里率船隊從香港出發,其中兩艘先行駛入下田港,考察是否可以供應美國船隻所需的水、木炭和其他物資。末代幕府在痛苦的思慮之後決定放棄閉關鎖國,選擇了符合民眾和國家利益的對外開放政策 —— 雙方在下田的「了仙寺」締結了歷史性的《日美神奈川條約》,開放下田與箱館(今北海道函館市)兩港口與美國通商,佩里的其他七艘船隻隨後進入下田港。由此,下田成為開國歷史之港,日本的近代史也由此拉開帷幕。

 

仿造成當年美軍「黑船」的觀光船

黑船觀光電車在風光旖旎的海岸穿行(圖:伊豆急鐵道公司)

黑船來航紀念碑

締結《神奈川條約》的「了仙寺」

 

  下田是日本首次正式對全世界公開其面貌的地方,也是肥美的金目鯛魚最著名的產地,她的海洋、山川和風物景緻令美國軍人也為之折服。當年美國艦隊在下田靠岸的地點,如今已經成為佩里登陸紀念公園。佩里將軍在日本家喻戶曉,這位令日本改變命運的重要人物,同時也改變了日本人的世界觀。他們不但沒有把曾經試圖用武力來敲開國門的「洋鬼子」當成敵人,反而是把他們視作為本國帶來經濟繁榮和政策昌明的恩人,從而為佩里「樹碑立傳」。

 

當年美軍船艦在下田港的分佈圖

 

  從港口到了仙寺700米長的道路亦被命名為「佩里之路」。一條名為「平滑川」的清澈小溪將這條優美的步道從中間分開,兩岸之間由數座古雅的小橋連結。老舊的石板路兩旁,別樣風情的老建築和岸邊的依依垂柳,營造出「小橋流水人家」的別樣氛圍。川端康成游歷下田時曾發出感嘆:「畢竟是下田,還有一片高級飯店」。至今佩里路旁的咖啡店還完整地保存了當年的模樣,慵懶的爵士烘托著異域品味的裝潢,內裏還陳設著美軍用品,賣著和當時一樣的餐點、酒水和雪糕。當老闆娘特意為寒風細雨中進店的我奉上她們為自己熬的熱湯,也不禁感慨:不變的還有下田人細緻溫暖的待客之心……「山川異域,風月同天」。願所有民族都放開懷抱擁抱文明,互相尊重共謀發展 —— 這就是源自日本國長屋王這句佛偈的真諦。

 

平滑川將佩里路分成兩岸

佩里路旁的咖啡館,一切還是舊時的模樣

下田特有的建築風格,已成為受保護的文化遺產

 

#Guerlain彩妝教室 #Watches and Wonders 2023 #Art Basel 2023 #接吻 #男男女女 #artmonth #Watches & Wonders 2022 #Watches #2022vdaylove #2021xmaslove #2021xmasgift #腹部繃緊 #北宋汝窯器 #親密 #Gym Come True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