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 & Living

14/11/2022

《正義迴廊》:繼《飯戲攻心》、《明日戰記》後,今年又一不能錯過的高質港產片!讓自己也成為戲中一份子,經歷兩小時的正義思辯之旅

#真人真事 #麥沛東 #Movie and Drama #林海峰 #舞台劇 #同理心 #楊偉倫 #影評 #改編 #蘇玉華 #睇戲 #何天爵

  2022上半年因為疫情關係,使香港電影迷統統「餓戲」餓足半年,下半年隨著《飯戲攻心》、《明日戰記》,還有幾套由Mirror成員為主角的電影上映,戲迷一於來個「報復式睇戲」!正當《飯戲攻心》不停破票房紀錄之時,又一不能錯過的港產片在等大家。改編自香港2013年真實事件「大角咀肢解父母案」的懸疑犯罪片《正義迴廊》,在大約兩小時的電影中,由案件中不同的相關人士,帶各位觀眾踏上一場思辯之旅。

 

 

  多加了解電影的精彩之處之前,不妨先欣賞一下《正義迴廊》預告片。

 

《正義迴廊》預告片:

 

 

改編自2013年「大角咀肢解弒親案

 

  《正義迴廊》故事以2013年轟動一時的大角咀弒雙親案作藍本,案件原為一宗兩老失蹤案,由其兩位兒子報案。周榮基(65歲)及蕭月兒(62歲)與兩名兒子周凱膺及周凱亮(案發時29歲)一同居住在西環,電影中的小兒子名為張顯宗(楊偉倫 飾),角色原型就是案件兇手周凱亮。當年報案時,周凱亮聲稱與父母飲茶時,父母對他說會回內地遊玩兩天,之後兩兄弟卻一直無法聯絡父母,在家中發現二人護照,回鄉證則不見了。兄弟二人稱會回內地找尋父母,但同樣失敗告終,最後報警求助,但警察發現父母沒有出入境紀錄,二人在沒有辦法之下為父母開設Facebook專頁「失蹤的爸爸媽媽」,又向傳媒求助,希望可以找到父母。

 

  而當年一眾「高登神探」網民認為媒體影片中的周凱亮肢體動作及閃避的眼神十分古怪,推測他可能正是謀害父母的兇手。警方在連番查證後找到了各項證據。原來兩位失蹤者當日離開屋苑沒有回家,閉路電視亦證實周凱亮沒有與父母飲茶;同時更有市民報案,指周凱亮在打機時突指自己謀害了父母。警方收到消息後馬上拘捕周凱亮,周凱亮亦直認是自己與朋友謝臻麒(由麥沛東飾的電影角色唐文奇藍本)一同謀害父母,然後就發展成長達兩年的法庭案件。

 

 

精心設計的劇本:所有角色包括觀眾都變成主角

 

  電影改編真實案件,名稱之所以為「正義迴廊」,正代表各個事件人物,都在圍繞著事實真相走,大家在走的就正是「正義迴廊」。電影中有很多角色,兩位主角亦即是被告 -- 張顯宗和「肥仔」唐文奇、兩位被告的代表律師、檢控官、警方及重案組代表、陪審團、傳媒記者等,雖然戲份不相同,但人人都佔了重要的位置,而且每個角色都擁有不同的目的,因而產生不同的思考點。而擁有上帝視角的觀眾,其實也是案件中的主角之一,因此在欣賞電影的時候,觀眾則要更花心思去了解不同角色的思考角度及行為,才能一同參與這場有趣的思辯遊戲。

 

 

猶如舞台劇情節編排:發揮演員功架

 

  看過《正義迴廊》的預告片及海報後,相信不少人都表示對劇中演員沒有太多認識,尤其是兩位主角楊偉倫、麥沛東,其實都擁有舞台劇演員背景,電影觀眾對他們的陌生感,反而造就更強的代入感。有別於一般懸疑片,正因為現實中也沒有人知道弒親案事實的真相全部,劇本中特別採用重複而且跳脫的情節展現,利用不同時空、幻想與現實,配合具有舞台感的燈光及音響效果,都令人驚喜,也更投入。好像張顯宗化身為希特拉的幻想情節,利用德文來說對白,使觀眾聽不明白卻更加留心;在大牌檔重組案情一幕,陪審團及律師都一同進入場景,同一句說話由不同角色口中說出,效果大有不同;最重要的殺人案發現場,在重複的舉證試驗下,到底哪個才是真正答案?觀眾在看電影時,冒出愈多問號,就代表劇本愈成功。

 

 

下一頁:錯判冤獄比放過有罪的人更不公義?

 

錯判冤獄比放過有罪的人更不公義?

 

  不少網民於討論區上分享觀後感,而最多人感疑惑的,就是第二被告唐文奇的判決結果,對於這個議題,有網民分享謝票場的經驗:導演何爵天完場後問觀眾「覺得唐文奇有份謀殺的請舉手」,幾乎全場觀眾都舉手;導演再問「如果你是陪審團之一,你會投有罪一票的請舉手」,依然舉著的手就剩下很少了。

 

  從電影初段主角張顯宗與代表律師吳冠峰(林海峰飾)見面,以及陪審團出場之後,劇情中都有提及香港司法制度中的「無罪假定」和「疑點利益歸於被告」,陪審團成員之一的哲學系畢業生 - 高思鈞,更提出過「錯判冤獄比放過有罪的人更不公義」的論點,而正因為沒有確實證據證明唐文奇有份策劃甚至殺人(當然,編者認為被告的認罪片段,因為警方錄取口供手法不正當而被當作無效,也是可惜而且不解),而且案件事發經過亦存在很多疑點,而令唐文奇最後以陪審團9:0的一致認為罪名不成立。在這個情況下,亦使人反思「如果坐在被告欄的是你,你寧願相信人還是制度」?

 

 

「同理心」是造成弒親案的關鍵?

 

  使人心寒的弒親案,除了殘忍恐怖的殺人手法,讓人更希望加以了解的,就是兇手的心路歷程以及冷血弒親之後的關鍵。電影中有一個情節是傳媒使用不正當手法,向當時正還柙的被告張顯宗做訪問,此涉嫌妨礙司法公正的採訪手法當然引起爭議,而在記者的訪問中,亦有提出過關於「同理心」的議題。導演在特輯訪問中,亦有提出一個問題:這兩個主角是否有「同理心」?他們如何理解這個世界?若然疑犯是因為「沒有」同理心才會犯案,之後利用傳媒報道引起市民的同理心,那麼將事件當成事不關己的社會,其實又有沒有所謂的「同理心」?令張顯宗(或者真實世界中的周凱亮)下手殺人的導火線,真的只有他自身嗎?

 

  在看過電影後,建議大家亦可以看看不同演員及導演的訪問,定能令大家更加明白到電影的精心。

 

導演何爵天訪問

 

 

主演楊偉倫(角色:張顯宗)訪問

 

 

主演蘇玉華(角色:唐文奇代表律師 — 游嘉莉)訪問

 

 

#Guerlain彩妝教室 #Watches and Wonders 2023 #Art Basel 2023 #接吻 #男男女女 #artmonth #Watches & Wonders 2022 #Watches #2022vdaylove #2021xmaslove #2021xmasgift #腹部繃緊 #北宋汝窯器 #親密 #Gym Come True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