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 & Living

24/10/2019

Art Tokyo:是珠寶展,也是藝術展!走訪東京國立新美術館,飽覽Cartier逾300件鐘錶與珠寶珍藏

#Art & Culture #Watch #Jewelry #Cartier #衫本博思 #榊田倫之 #新素材研究所 #卡地亞,時之結晶 #東京 #珠寶 #鐘錶

  莎士比亞曾說過:「美麗的女人,戴合適的珠寶是相得益彰;戴不合適的珠寶是錦上添花。反正只要是珠寶,沒有不讓女人發光!」說到珠寶,不管是耀眼的、還是簡約輕盈的,只要是珠寶,相信大部分女生都不會拒絕。

 

  獨特的理念、獨一無二的寶石、精細的做工、巧妙的設計和經得起時間的磨練都是一件好的珠寶缺一不可的元素,這也賦予珠寶更深更遠的意義。就像喜歡輕盈美的,或許會對Van CLeef & Arpels的珠寶感興趣;喜歡有音樂感或閃耀的,Chopard或許是你的心水。鍾情於希臘的典雅和意大利的古典與文藝,Bvlgari或能滿足你。然而喜歡高貴優雅又帶點自由不羈,那Cartier便是不二之選。所以一件適合自己的珠寶,不僅能為你的外觀氣質畫龍點睛,還暗暗地透露着你內心的某種特質。

 

  不管你是否找到了那件屬於你的珠寶,在擁有之前,可先學會欣賞,汲取一些靈感與美感養分;而想一次飽覽多件經典名貴的珠寶首飾,可以留意Cartier與東京國立新美術館舉辦的「卡地亞,時之結晶」展覽。今次並非品牌首次在日本舉行的展覧,早在1989年起,Cartier曾三度在日本舉辦過展覽,分別是1995年於東京都庭園美術館、2004年在京都醍醐寺和2009年在東京國立博物館表慶館合作過。而今次除了名貴和難得一見的展品外,美術館本身已是一個藝術建築,但今次更找來藝術家衫本博思和建築師榊田倫之的建築設計公司「新素材研究所」負責展場的設計,打造符合展覽主題的展示空間。

 

 

  展覽耗時4年籌備,以「時間」為主軸,主要從「色彩與素材變幻」、「型態與設計」和「萬物好奇心」三大主題/展區去探索Cartier多年來的設計和走向。展覽焦點都放在1970年後的設計品上,屆時將展出300多件典藏和個人收藏品,包括珠寶、首飾和鐘錶,有些更是超過百年歷史、難得一見,若有機會在年尾到東京旅遊的話,絕對值得一看。

 

 

由「時間」打開序幕 — 鐘錶類

 

 

  走進美術館展場入口處,映入眼簾的是一台3.5米高的逆行鐘樓,以「時間」打開序幕。作為創造神秘鐘和棱鏡鐘的先驅,同場還有大型「廟門」神秘鐘和神秘雙陀飛輪懷錶展出,感覺仿如在幽暗的環境帶來了一刻靜止。

 

卡地亞典藏系列大型「廟門」神秘鐘

卡地亞巴黎、1923年

黃金、鉑金、天然水晶、縞瑪瑙、黑色琺瑯、珊瑚、鑽石

 

個人收藏:卡地亞神秘雙陀飛輪懷錶

2016年

白金、鋼、藍寶石、黑色琺瑯(錶)

天然水晶、黑玉、純銀(錶座)

 

Cheater 1/ 走進「色彩與素材變幻」展區,從材質、工藝以及色彩上得到靈感

 

 

  以日本檜木與輕紗為主設計的展區,會讓你感受到一絲溫暖;而檜木散發的天然芳香能讓你在平靜中欣賞Cartier在材質、工藝以及色彩方面的創新,包括材質的選取、工藝的精細和色彩的配合下完成的珍貴珠寶,好像品牌擅用的鉑金材質和雕刻技法、還有20世紀初開始加入豐富色調設計的珠寶首飾,都令人歎為觀止。

 

 

卡地亞典藏系列Trinity 手鐲 | 1924年設計

卡地亞巴黎、1977年

黃金、白金、玫瑰金

 

個人收藏:卡地亞高級珠寶系列手鐲 

2015年

白金、綠玉髓、縞瑪瑙、珊瑚、鑽石

 

卡地亞典藏系列Hindu項鏈

卡地亞巴黎、特別訂製、1936年、1963年作更改

鉑金、白金、13顆重146.9克拉的水滴形切割藍寶石、2顆重93.25克拉的樹葉形雕刻藍寶石、祖母綠、藍寶石、紅寶石、鑽石

 

卡地亞典藏系列戒指

卡地亞巴黎、1974年

白金、鉑金、珊瑚、縞瑪瑙、鑽石

 

Rotonde de Cartier 系列腕錶

2017年

白金、青金石、黑曜石、瑪瑙及美蛋白石、鑽石、皮革錶帶

 

Cheater 2/ 步入「形態與設計」展區,尋找珍貴的高級珠寶

 

 

  藝術家杉本博司以1,500萬-2,000萬年前的海底火山爆發所形成的「大谷石」作為布置展場的主要元素,一個個展示盒就置於這些約100公斤重的石塊上。與其說走進展區,更像是走進了探索歷史的空間。大家可從展出的珍貴高級珠寶中,了解品牌在綫條和結構上的設計與突破;例如利用基本簡約的綫條設計、還有球體的元素增加設計的分量,又或將幾何學和結構學加到首飾設計中,當中更可留意到品牌對「流動感」的執着。

 

 

卡地亞典藏系列項鏈

卡地亞倫敦、特別訂製、1932年

鉑金、1顆重143.23克拉的枕形祖母綠、鑽石

 

卡地亞典藏系列手鐲

2017年

黃金、一顆167.64克拉的八角形淡黃綠寶石、褐色黑曜石、沙弗莱石石榴石、縞瑪瑙、褐色鑽石、鑽石

 

卡地亞高級珠寶系列手鐲

2010年

玫瑰金、粉紅蛋白石、縞瑪瑙、粉紅藍寶石、黑藍寶石、鑽石

 

卡地亞Crash鏤空系列腕錶

2015年

鉑金、一顆藍寶石、皮革錶帶

 

個人收藏:卡地亞高級珠寶系列戒指

2013年

白金、黑色真漆、鑽石

 

卡地亞典藏系列微型棱鏡鐘

卡地亞巴黎、1937年

黃金、天然水晶

 

Cheater 3/ 於「萬物好奇心」展區中,放眼各地文化與文明

 

 

  各地文化和文明是創作靈感的來源,在「萬物好奇心」展區中,燈光雖然幽暗,但大地色調帶來了溫暖的感覺;陳列珠寶作品的16米橢圓形展示櫃亦散發出高貴感。在這裏,可以見到Cartier從世界各地的文化和文明汲取靈感後,設計的經典作品。包括象徵埃及文化的聖甲蟲、象徵中國文化的龍、象徵日本文化的櫻花和象徵Cartier的美洲豹珠寶首飾。

 

 

卡地亞高級珠寶系列項鏈

2008 年

鉑金、坦桑石、祖母綠、鑽石

 

卡地亞典藏系項鏈

卡地亞巴黎、特別訂製、1935年

黃金、14顆重82.13克拉的橢圓形星彩紅寶石、黑色琺瑯、白色琺瑯

 

卡地亞典藏系列美洲豹腕錶

卡地亞巴黎、1914年

鉑金、玫瑰金、縞瑪瑙、鑽石、莫列波紋錶帶

 

卡地亞典藏系列Scarab胸針

卡地亞倫敦、1925年

鉑金、黃金、古董代爾夫特藍瓷、黃水晶、縞瑪瑙、紅寶石、祖母綠、鑽石

 

卡地亞高級珠寶系列戒指

2007年

鉑金、一顆重32.25克拉的雕刻錫蘭黃藍寶石、鑽石

 

卡地亞高級珠寶系列項鏈

2016年

白金、1顆重68.82克拉的糖包山切割的紅碧璽、鑽石、黑色真漆

 

「卡地亞,時之結晶」| Cartier, Crystallization of Time

 

日期:即日起至2019.12.16,逢星期二閉館

地址:東京國立新美術館The National Art Center, Tokyo

網站:https://cartier2019.exhn.jp/en/#info

 

25/04/2024

白明羅馬個展「百維交匯」:在探討傳統如何走向當下時,或許先擁抱改變

#藝術 #展覽 #羅馬 #白明 #陶藝家 #陶瓷藝術家 #季豐軒 #Artcation #Art & Culture

  四月的威尼斯甚是熱鬧,這邊廂是第六十屆威尼斯雙年展,那邊廂則是朱德群的回顧展「星雲」,而在距離威尼斯數小時火車的羅馬鬧市中,季豐軒畫廊則為中國當代藝術家白明於羅馬國立現代及當代美術館的個展「百維交匯」拉開了帷幕。

 

白明,《器·形式與過程》,2004年,瓷、多種高溫礦物顏料、瓦斯燒,每件19-26cm(高),7-10cm(寬)
季豐軒,©2024KWAI FUNG HIN

 

  時次展覽以藝術家三十年的藝術生涯為主軸,展出80件跨媒介作品,媒介涵蓋陶瓷、裝置、水墨和漆畫,作品所採用的媒介與材料無疑是植根東方文化的底蘊,但經煉化後,傳統與現代匯合,帶來新的解讀。如陶瓷作品《岩畫風景》(2016年)採用了元代發展成熟的釉裏紅與氧化鐵作為釉彩燒製而成,但箭筒器型的瓷器上抽象樣式,卻帶著古代岩石的圖騰;《墟·卷軸牆》(2022年)將瓷泥融入紙漿中,構成捲軸的形態以不同溫度燒製,以非傳統的手法傳遞來自傳統的觀念;《器·形式與過程》(2004年)則以器型、體量、形式與空間作為切入點,探討瓷土不同的表情,以及與空間之間的互動。除了瓷器作品,其水墨作品《山海新經》(2020-2022年)與漆畫作品《凝固的空間》(2018年)也是循著這思路發展而來。

 

白明,《墟·卷軸牆》,2022年,瓷、紙漿泥、多種燒法,每件8-18cm(長),6-11cm(寬)
季豐軒,©2024KWAI FUNG HIN

白明,《山海新經—半島》,2022年,宣紙、國畫顏料、墨、茶,129 x 255cm(連框)
季豐軒,©2024KWAI FUNG HIN

 

  幼細而又充滿律動的線以青花繪製,形成一片水,在透潤的白瓷上搖漾著。看白明的作品,看得不只是瓷器工藝的傳承,還有傳統於當代語境下的存在意義。在當代藝術的世界中,並非只有科技與創新,也有傳統文化、工藝、藝術如何走向當代的命題。但其實這個命題並非一時之間冒出的,在每個朝代更新,藝術或工藝都有著微妙的變化,以回應當下社會狀態。但在探討如何走向當下之時,或許是先要擁抱改變。AI或3D打印的出現,無疑完全改變了整個陶瓷的製作方法,但白明卻表示,他找到了當中的包容性,「現當代陶藝並不是要顛覆傳統,而是在傳統裡的經典和審美中去蕪存菁,繼而再增加一些新的東西。」攝影的出現,讓法國畫家Paul Delaroche說出了繪畫已死的感概,但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攝影不但沒有殺死繪畫,還讓繪畫從現實主義中解放出來,激發了不同流派的誕生,也從當初的絕望成了推波助瀾的希望。面對日新月異的科技,白明相信未來一定有比3D打印、AI更顛覆思維方式的東西出現,「但所有新的東西未必會以替代某一種藝術為代價。」

 

 

白明,《線釋水系列之二》,2022年,瓷、青花,54 x 58.5cm
季豐軒,©2024KWAI FUNG HIN

白明,《岩畫風景》,2016年,瓷、釉裏紅、氧化鐵,118 x 33cm
季豐軒,©2024KWAI FUNG HIN

 

關於白明

 

  白明生於1965年,是屢獲殊榮的跨領域藝術家,其創作媒介涵蓋陶瓷、水墨和漆畫。作品為大英博物館、法國賽努奇博物館、薩拉貢博物館和中國美術館等重要博物館所收藏。現任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陶瓷藝術系主任、教授和博士生導師,以及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美術館執行副館長,引領中國當代藝術發展。

 

展期:2024年4月24日至6月30日
地點:羅馬國立現代及當代美術館
地址:Viale delle Belle Arti,131 羅馬,意大利

 

#Guerlain彩妝教室 #Watches and Wonders 2023 #Art Basel 2023 #接吻 #男男女女 #artmonth #Watches & Wonders 2022 #Watches #2022vdaylove #2021xmaslove #2021xmasgift #腹部繃緊 #北宋汝窯器 #親密 #Gym Come True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