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vel & Dining

廚職背遊 - 梁芷靈
28/05/2020

BNO 平權又近一步?考慮移民英國前,必須認清楚4個殘酷真相!

#移民 #BNO #英國 #Travel

  抗疫尚未成功,恒生指數又突然單日急挫逾千點、國際局勢如箭在弦,獅子山下的香港人除了很久沒有去過一趟悠長旅行之餘,亦不知道馬照跑、舞照跳的日子還有多少年不變?

 

 

  人心惶惶的時刻,關鍵字「移民」、「台灣」、「BNO平權」等搜尋次數再度暴增,剛剛「死過翻生」靜候算帳時機的英國首相約翰遜又繼續向 BNO平權開綠燈。「去或留?」彷彿都掠過每一個香港人的腦海中。

 

 

  暫且撇開「移民利多於弊,你同意嗎?」的自由思辯;移民跟旅行始終是兩碼子的事,除了要準備好錢財、滿足移民門檻,還要做好甚麼心理準備?

 

  馬上看看,移民前必須認清楚的 4個殘酷真相:

 

1/ 高稅率「遊戲規則」

 

 

  還記得小時候常識教課書寫著:「香港是個低稅率天堂。」香港由 1960年的英殖時代至今,一直維持低稅政策。簡單來說,假設你月入二萬,年薪廿四萬,以香港的稅率計算,你只需要交稅約 HKD$8,400,還未計一系列免稅額。

 

我在英國劍橋一間寄宿學校做廚師,又試過在英國餐廳洗大餅、倒垃圾,每個月約十分之一的血汗錢,自動跳進英國庫房和國家保險。雖然深深明白高稅政策幫助完善福利保障,但望住銀行簿仔的一刻,仍難免有點「肉赤」!

 

 

  相同的入息,在英國又要交多少稅呢?以英國的稅率計算,你需要交稅約 HKD$24,000,多出三倍之餘,你還要繳付約 HKD$18,000 國家保險費(National Insurance)。換言之,廿四萬年薪之中,你需要繳交出約四萬港元,只有廿萬能袋袋平安。

 

 

  又如果,你是更高收入的一群呢?壞消息:英國的稅制是,收入愈高,交稅愈重的。假設你月薪五萬,在英國你每月的真正收入是 HKD$35,000,萬五蚊直接跳進英國庫房,全年需要繳交約 HKD$17萬。

 

你可以自行在英國政府官方入息稅計算機,計算需要繳交的稅款:

https://www.gov.uk/estimate-income-tax

 

我現在的英國房子,樓高兩層,一房一廳,四百呎左右。雖然月租只需 HKD$5,000,但每月要額外繳付 HKD$1,200 Council Tax 予地方政府;房子愈大,稅率愈高。

 

  除了英國,美加澳紐、歐盟各國、台灣日本等國家也比香港稅率高得多!入息稅只是冰山一角、地稅、商務稅、公司稅、消費稅等,也會帶來龐大開支。別誤會!我絕對沒有埋怨高稅制度,自由公義、法治民生更是無價。既然考慮到其他國家生活,更必須了解、清楚、接受和尊重目的地的「遊戲規則」。

 

2/ 雞同鴨講

 

  「英美加澳紐移民門檻如此高,哪有錢?!」於是,很多中產家庭轉移目標,轉攻希臘、葡萄牙、台灣、日本、泰國等國家。

 

背遊雅典時,識於微時的希臘室友帶我認識他們的朋友。聽著他們傾計,希臘文急急如律令,一竅不通的我,只能單憑眉頭眼額去猜想意思,簡稱「斷估」。

 

想看看希臘首都雅典樓價和住宅單位實況?歡迎重溫:《築起藍白色安樂窩:移民希臘、入籍歐盟有無著數?》

 

  然而,要融入當地生活,精通當地語言是第一關,這可比一般旅行外語的要求高得多!即使是語系相同的台灣,也絕不能看輕,參考多年來內地新移民來港的「譚仔話」故事,或不難理解一二。

 

在德國生活一年,日常生活簡單如逛超級市場格價,看德文價錢牌、成份等也要花多好幾倍力氣去弄個明白。

 

  融入國語、英語世界生活,尚且要花些功夫,何況要用葡文傾生意、用希臘文買餸、用日文見工、看西班牙文電視劇、用泰文點菜?絕大部分國家的移民要求,也需要通過當地語文考試。這代表除了你必須「的起心肝」學習該種外語之外,你的配偶、子女也必須一起應考。

 

在德國上映的電影,絕大部分都以德文配音,卻沒有配上英文字幕。想去戲院看一場原汁原味講英文的《蜘蛛俠》也不容易!

 

除非又再用更多錢入讀當地的國際學校,否則子女也要做好心理準備,用母語以外的語言上課,學習元素週期表、當地近代史、經濟學理論等。

 

  更甚是,過得了考試這一關,生活上還有林林種種的語言挑戰等著你和你的家人,始終每一種語言在地道生活中應用起來,也有書本裏找不到的答案,必須透過長年累月的跌跌撞撞才能領悟過來。簡單來說,可以用廣東話叫一碗雲吞麵的遊客,也未必能心領神會周星馳電影的每一個笑位。這一份「雞同鴨講」,長期似懂非懂的心理準備,絕不能看輕。

 

3/ 文化差異

 

  莫說是移民後無法適應而回流香港的故事,歷來不絕於耳;就連短短一年半載的工作假期,也有很多香港人帶著無限憧憬出發,最後剩下無數怨言,垂頭喪氣提早回來。

 

第一年在英國過聖誕,12月26日 Boxing Day 的傍晚,我和兩位印度同學終於閉關溫完書,打算出街慶祝一下,但跟香港恰好相反,所有商店、酒吧、餐廳,統統休息留家歡度佳節,這是我到埗後見過最鴉雀無聲的卡迪夫。

 

 

  哪怕你出發前多了解當地文化,落地生根的路上,遇到的文化差異衝擊,總是千奇百趣:輕則只是習慣一下週六日商店早早關門休息尤如死城的歐洲平靜(或乏味)生活模式;耐心等候侍應主動前來服務,而非「啪手指」高呼一聲:「服務員!」再催促上菜太慢;在公眾場合輕聲說話,不大呼小叫;重則可能要磨合一下,當地民族未跟你有相同經歷,例如未受過「沙士」洗禮,在戴口罩方面存在分歧等等的文化差異。

 

我的德國老闆身高六呎幾,他總覺得我好像小矮人,幾乎每天都要跟我講一個「你個子太小」的笑話做開場白。臨別時,我專誠邀請他跟我來一張「度身高」合照留念。

 

  歐洲人身材高大,若要數數看,曾經取笑我個子太矮的人,十隻手指也數不清:英國同學、波蘭餐廳同事、德國老闆、法國背包客、西班牙同事……遇得最多的經典招數,大概是經過我身邊,左望右望後,假裝找不到我(意思是,我太矮了,他看不到我)。

 

 

  要經歷同一個「笑話」十幾廿遍,未試過動氣就騙人的,幸好每一次,他們都只是想跟我開個話題、說個玩笑,未至於惡意欺凌。我也曾經跟不少熟絡起來的歐洲朋友,開心見誠討論很多文化上不同的見解。有些不滿,說著笑著,用幽默化干戈為玉帛,雙方最終會明白對方更多。

 

在劍橋跟英格蘭球迷在酒吧一起見證英格蘭無緣殺入世界盃決賽,同喜同悲也是融入社會的重要一步。

 

 

  這種深度交流,不是三言兩語、上網投訴、怨天尤人就有共識的,需要用開放的心態、平靜的心情、無限的耐性,沉著氣去溝通、適應和習慣。

 

  如果你是性子急的人,就更要做好強化心臟的準備。

 

4/ 無朋友?

 

 

  除非你和好朋友可以一起出發、一起移民,去同一個國家、同一個城市(機會微乎其微),否則絕大多數的新移民生活,就是和好朋友陸續講拜拜之後,正式開始。

 

 

  「萬事起頭難。」剛落地的幾個月,通常面對最多的棘手難題:開銀行戶口、搵工、租屋、申請十幾種文件、等政府回覆、set up 水電煤、交地稅、國家保險,下省幾十項瑣碎生活清單。

 

 

  無論你一個人出發,還是一家大細移民,在新環境、新地頭安頓新生活,必須做好孤軍作戰的心理準備。應付一系列繁瑣小事情時,絕對會力不從心,也需要無限耐性。無助時,地球另一端的好姐妹、好兄弟未必來得及給你一個心心,又或者只能充其量在精神上支持你,實際情況也愛莫能助。

 

  如果你容易結交新朋友,出門遇貴人,擔子會輕鬆不少。但要真正融入新圈子,和新朋友昇華做好知己,一起笑過、哭過、吵過、交心過,就要時間和緣分的撮合。

 

到英國留學之前,萬萬沒有想過,一生中最好的朋友,其中一位會來自南非!

 

也有不少華人移民後,在唐人街打滾,講國語比英文更多。

 

  殘酷,不代表絕望。認清事實,你反而能做更好的決定。希望以上分享,對有興趣出國深造、留學、工作、長期生活的人,也有幫助。畢竟收過太多讀者 inbox 分享,自己如何倉猝看過簽證門檻,就決定出發,到埗後才發現生活不似預期,難以適應,提早離開。但回港後不久,又後悔自己放棄了難得一次的大好機會,左右為難。

 

 

  還是那一句,無論要留或走,了解清楚好壞兩面方為上策。倘若你無法喜歡你的「第二個家」,只本著一走了之、不勞而獲的僥倖心態,或單純希望在她身上找著數,走到哪裏也未必快樂。

 

 

  一邊做廚師,一邊背遊世界,現正在英國初嘗做老闆滋味,開設街頭小食檔。想知道我的英國小食檔生意如何?點樣廚職背遊 460日?由何文田坐車去新加坡,再由希臘坐車返香港?

 

  歡迎讚好我的 Facebook 專頁「廚職背遊 梁芷靈 BackpaCooking」和 Instagram @leungcatharine,話我知你最想看哪一個國家?哪一種玩法的推介?

 

28/11/2023

移民外地尋找伴侶?5大移居後的擇偶條件,出Pool並不如想像中容易!

#單身 #移居 #兩性 #移民 #擇偶 #兩性關係 #英國 #拍拖 #出pool #Love Philosophy #xmas2023 #xmaslove2023

  友人D早前孤身一人到外國生活,本來學歷不算好,在香港有份office工,總叫生活穩定,到外國後她自知英文欠佳、沒有特別專長,是要接受現實,從低做起。

 

  她輾轉找到當地酒店house keeping工作,總算是定下來,而單身寂寞的她亦急欲在異地覓得伴侶,只是一切沒想像中順利!

 

  「我有好努力喺App上識人㗎,同過唔少男仔出去,有local、BBC,但多數見過一兩次就無下文……可能大家溝通唔好,無咩嘢講啦!」

 

  她固然是想認識local,融入當地生活,然而因為文化上的差異、語言的隔膜,所以即使與對方見面,大家亦多是一句起兩句止,有時她更是聽不明白對方說的話或是local slang,雞同鴨講似的。言語溝通不來,總不能靠身體語言吧,未能與對方暢所欲言,約會氣氛既打上折扣又充滿尷尬,何來下一步的發展。

 

  人在外地,能揀選的對象不多,白人普遍想找個同聲同氣的女朋友,華人女生不是他們的首選,而當地亞洲人、華人或是近年移民的香港人數量始終有限,亦有著不同的文化、背景或要求,想遇到可發展的人著實不易呀。

 

  「我都有試過識移民嘅香港人,有個banker係呢邊工作幾年,外表、條件都唔錯,我對佢都幾有好感架。只係當佢聽到我做room attendant,工作係執房,打掃,就即刻話大家有差距,唔適合。亦有遇過啱啱過去嘅港人,佢好直接話想搵個條件好啲嘅女仔發展!」

 

  當她以為試著找同根同源,文化相通的移民港人為對象,應會較為容易。誰想到不是被對方嫌棄工作,便是直言她條件欠佳。是的,不少人揀選對象時,都會把現實因素,如對方工作、發展和經濟能力納入考慮條件,而離鄉別井在異地生活更是不易,誰都希望能站穩陣腳,除了靠自己,也想有個幫到手的對象,不論是並駕齊驅或是共同面對生活上的開支和壓力吧。

 

#Guerlain彩妝教室 #Watches and Wonders 2023 #Art Basel 2023 #接吻 #男男女女 #artmonth #Watches & Wonders 2022 #Watches #2022vdaylove #2021xmaslove #2021xmasgift #腹部繃緊 #北宋汝窯器 #親密 #Gym Come True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