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喝玩樂

陳世味道
13/07/2022

$780抵食日本炭火燒鳥Omakase!日籍大師傅+紀州備長炭,雞頸雞腎雞肩雞皮雞尾雞脾臟18道炭燒風味

#Food Map #美食 #日本菜 #料理 #D2 Place #荔枝角 #日籍大廚 #美食地圖 #清酒 #串燒 #壽喜燒 #海膽卷 #Sukiyaki #燒雞翼 #鰈魚 #廚師發辦 #雞脾臟 #Omakase #燒雞皮 #居酒屋 #雞肩 #燒鳥 #鵜舞 #雞尾 #手工鹽 #雞心 #雞肝醬吐司 #阿波尾雞 #Mataichi Salt #德鳥 #原了郭 #黑七味 #清遠雞 #新鮮雞 #備長炭 #內臟 #雞胗 #炭燒 #炭火 #雞頸 #晚市開餐推介

  近幾年,日本餐廳在香港大發圍,除了價錢貴到難以想像的壽司店,還有各式各樣的中價料理和居酒屋,連開業多年的食店都好像被重新關注……

 

  由作者提供位於D2 Place的鵜舞,早在2013年已開業,我沒有去過,我身邊很多朋友都路過而未曾進入過,但我知道有些人以鵜舞為飯堂,也有視它為間中良朋聚腳好地方,可能因為其風格路線比較casual,置身其中,既像在東京新橋區白領男人 —— 當地稱作Salaryman —— 常去的居酒屋和料理店,亦像在大阪心齋橋或道頓崛的不夜天式店舖,總之,就是一處令人可以放低平日重擔和枷鎖,把情緒釋放出來,喝喝酒、說說笑的輕鬆餐飲空間。

 

開業於2013年的鵜舞,一直是荔枝角區的人氣日本料理店,深受附近上班族和日本客人歡迎。

甫走進店舖,感覺如置身如日本當地,既像東京新橋區Salaryman最愛的居酒屋,又像大阪道頓崛遊客常去的通宵食肆。

鵜舞提供燒鳥、天婦羅、爐端燒等多種日本料理,當然還有壽司和刺身,所以牆上掛有關於海魚的裝飾。

 

  我意想不到的 —— 或者從來沒有留意 to be exact的,是像鵜舞這樣風格貼地和本地的料理店,原來一直都有日本廚師駐場,而且會很認真地去處理天婦羅和燒鳥。今年4月,鵜舞就聘請了來自東京的廚師下田豪馬,特別主理燒鳥的部分,還推出燒鳥Omakase,每日只限6至7位,而且要絕早訂座,讓下田師傅提早準備良好食材。

 

  在人人不能到日本旅遊的時期,香港的Omakase都可以亂開價,只是想也想不到,剃舞的燒鳥Omakase,只是每位$780!這個價錢真的可以經常來光顧囉!

 

廚師發辦的燒鳥,每日只限6至7位,並一定要提早訂座。

 

  這個燒鳥Omakase,循例都先由冷盤小食開始,但無論品質和分量都是交足功課,刺身固然夠新鮮,茄子亦來自熊本飛機貨,連雞肝醬都是大廚之作。吃過了冷盤小食,我對燒鳥的期望不其然被提升了,但同時同自己講「要冷靜一下」,始終都是$780一位的Omakase,不應投進太多想法,以免落得很失望 —— 我不是悲觀,但you know,世途險惡,依家食幾千蚊一餐,都有可能中伏失望而回㗎。

 

燒鳥廚師發辦先來一道刺身,是右口魚(鰈魚)薄切海膽卷。

右口魚(鰈魚)的味道偏清淡,但薄切再捲著海膽,味道就立即提升。

清酒都是月山的出品,分別是粉紅色標籤的純米吟釀出雲和藍色的芳醇辛口純米,店經理推介後者,口味比較更搭配燒鳥食品。

第一道正式的前菜是熊本縣凍茄子,延續刺身的鮮味,都是以清鮮味道去開啟客人味蕾。

另一道正式的前菜是雞肝醬吐司,雞肝醬當然是自家製品。

雞肝醬的分量頗為慷慨,其實足夠用來塗4片吐司,但在這階段吃太多麵包也屬不智,兩片就算。

 

下一頁:燒鳥時間到!手工鹽、京都老店調味料、燒雞頸、雞胗

 

  順順利利地享用了冷盤小食,也喝過了不錯的清酒,開始正式踏入燒鳥領域,一切要靠下田師傅喇。

 

  根據資料,下田師傅自25歲開始當廚師以來 —— 25歲,好像有點遲,也許是中途轉職吧,不過計起來已有16年廚藝經驗,2005 年還在東京赤坂決定做老闆,開設了自家燒鳥店烧鳥•軍鷄鍋「五鉄」,營運了14年卻被新冠疫情打得落花流水,及後回到打工生涯在日本料理店工作,再被邀請到香港擔任廚師。看其履歷,可見他在燒鳥和雞鍋方面十分在行。

 

下田豪馬於今年4月開始才在鵜舞工作,不單身形健壯,而且氣場都勁,予人值得把個胃託付給他的信賴感覺。

 

  下田師傅挑選用燒雞肉的鹽,也很有來頭,是またいちの塩(Mataichi Salt),福岡縣傳統的立體鹽田製作的手工鹽,由山上泉水與海水交匯的地理環境中提煉,充滿礦物香味,用來做燒鳥,融化於雞肉中,據說特別能提出雞肉的天然美味,我今次可以親自驗證喇。

 

  此外,枱面上讓客人使用的調味料,竟是來自一家有三百多年歷史的京都老店,屬創業於1703年的原了郭,話說原了郭曾協助天皇主治醫生處理中藥處方而聲名大噪,之後在八坂神社前創業開店,其招牌調味作品是黑七味,另也有其他調味料。不過,我覺得,絕大部分燒鳥食品都可以品嘗其原味,遇上味道帶辛澀的內臟物,才考慮加上各式調味料吧。

 

這就是福岡出產的またいちの塩(Mataichi Salt),只用來燒雞肉,不是用來直接進食,下田師傅鄭重地以平板電腦播放片段介紹鹽的來歷。

餐枱上的調味料,是來自創業於1703年的京都原了郭,分別有一味、黑七味、粉山椒、ゆず辛 (柚子辣椒粉)和うまっ塩(胡椒鹽)。

開始燒鳥,煙霧瀰漫,雖然我們坐在下田師傅前面的吧枱,都毫不受到炭煙的影響,相反下田師傅就「食晒」。

 

  鵜舞本身的餐單都有串燒供應,都是以電爐烹調,惟獨享用下田師傅的鳥燒Omakase的客人,才得到備長炭作燒鳥的恩澤。

 

  大家或者都有所聽聞,備長炭是一種優質日本木炭,炭化溫度可達攝氏一千度以上,無煙無火且高溫,火力亦非常穩定,一點燃可維持3至5小時,不必火焰,只憑高溫,就讓食物的表面很快熟,將原汁原味都鎖在其中,以至燒出來的食物都不會沾著炭焦和炭屎,而且據說備長炭的鹼性灰燼,會中和食物在燒烤過程中產生的蛋白質酸類和其他不好的酸性物質,相對之下比一般炭都健康。

 

首先出場是雞頸,肉質纖細,帶鮮味帶爽口又具雞肉味,是下酒好菜。

然後開始燒雞的內臟,你看得出這是甚麼部位嗎?

原來是雞胗,味道香濃,莫以為內臟就不健康,其實雞胗是低熱量、低脂肪但高蛋白質含量的部位。

我們做食客的,一邊在看下田師傅燒鳥,一邊都覺得他或吸入太多油煙,真是燃燒春青的職業。

 

下一頁:更多燒鳥—德島阿波尾雞髀肉、雞心、雞皮、高知縣青椒

 

  雞肉和內臟,鵜舞主要是採用新鮮清遠雞,取其味道夠新鮮,特別是內臟部分,不新鮮真的不好吃。不過去到雞髀肉,鵜舞就特別選用日本德島的阿波尾雞,真是太好了。

 

  阿波尾雞是無話可說的優質,據說源頭是古時飼養的赤笹系軍雞,經過改良品種之後,成為現在的走地雞種,肉質又夠厚又具彈性,質感真的很一流,肉味也相當香濃。疫情前我都去過德島,一連兩餐都是吃炭火燒阿波尾雞髀,今次都算是食咗當去咗囉。

 

下一道是雞髀肉,原來大部分雞肉都是清遠雞,惟獨脾肉特別選用日本德島的阿波尾雞。

選用阿波尾雞的雞髀肉,肉質特別厚實,味道很濃,質感有彈有勁,好好吃,可以一連吃五串。

由頭到尾,下田師傅都親自招呼燒鳥Omakase的客人,絕不假手於其他廚師和服務員。

接下來是雞心,平時吃雞心是一顆原粒,下田師傅就切成片狀,燒到剛剛熟就立即收手,令雞心不太乾身還帶juicy感覺。

吃完內臟就吃蔬菜,這是高知縣青椒,由於備長炭太高溫,燒青椒要隔著一塊鐵網和一塊陶瓷。

蔬菜之後又回到燒鳥,甫放在炭火上,就冒出如此大油煙,你猜是甚麼部分?

大家都應該猜得到,是雞尾,燒得好出色,雞皮的外層燒到香脆,內裡還是軟腍爆油,內裡的少少雞肉仍很嫩滑。

燒雞皮真的有許多不同門派和做法,下田師傅的是半脆半乾半乾半腍,喜不喜歡視乎個人口味。

 

下一頁:更多燒鳥—燒雞尾、雞肩、靜岡番茄、雞脾臟

 

  在整個燒鳥Omakase過程,我都很享受其中,特別欣賞是其鋪排,有高低起伏,有抑揚頓挫,吃過瘦肉部分就接著吃肥油部分,吃過肥油部分就換上蔬菜清清味蕾,不會把濃味的東西像大屯積般堆埋一齊,也不會把矜貴的部分像暴發戶般接二連三,令人吃得舒服、平衡而不膩滯,是一種藝術囉。

 

吃過油感較重的雞尾,接著是偏瘦脊的雞肩,口感比較強烈。

偏瘦脊的雞肩之後,又回到肥肥的部分,就是汁燒雞皮。

 

  瞄瞄雞的餐單,共可分為19個部位,而部位有沒有提供,很視乎來貨狀況,我當日就沒有機會吃到雞背皮、雞提燈、雞大動脈等部位,卻居然獲得在這19個部位以外的是日限定 —— 雞脾臟,記憶所及,這是首次嘗到以燒鳥方式處理的脾臟呢!原來脾臟是一粒一粒呈粉紅色,好可愛啊!燒出來卻變成烏卒卒色澤,味道帶少少甘香辛澀,此時真是要加上京都原了郭的調味粉啦。

 

肥厚過後又是健康蔬菜的食用時間,新鮮甜美的靜岡番茄,不必調味,切成片狀就可享用。

清鮮番茄之後,來到是日最濃的部分,一串串的紅波波,你猜是甚麼東西?

原來是不在餐單之上、是日特選的雞脾臟,帶鮮香又帶辛澀味道,佐酒真一流。

 

下一頁:更多燒鳥—燒雞翼、備長炭地雞Sukiyaki壽喜燒、甜品

 

  人人都燒雞翼,唔通人人都識得燒雞翼咩?以我多年的吃雞翼和燒雞翼經驗來說,我認為下田師傅的燒雞翼實在出色,雞皮的色澤是完美之作,金黃色閃閃發亮,真的贏晒。

 

  講開又講,原來日本人普遍都認為雞翼的皮是要燒到乾脆才可享用。某年日本朋友來港,我帶他們吃港人引以自豪的瑞士雞翼,他們吃了一口就皺起眉頭大喊:「怎麼雞皮這樣的?」難怪日本人很接受名古屋式的乾乾雞翼。

 

去到尾段直路,怎可以沒有燒雞翼呢?

大家真係要好好欣賞一下,雞中翼的皮真的燒得好靚,完完全全的金黃色,不會出現不均勻的炭火色澤。

 

  今次燒鳥Omakase的最後部分,竟然是以備長炭製作的地雞Sukiyaki!把陶瓷置於炭爐上,放入雞肉、大葱、牛蒡、醬汁等煮成,在這個環節上,其實跟用電爐或煤氣爐未必有明顯分別,但勝在貫徹始終囉,這一點我覺得是值得嘉許的。以雞肉做Sukiyaki,口味上當然跟牛肉有出入,但都係果句,貫徹始終,未試過,你又唔知好唔好食嘅,我就幾喜歡嘞。

 

壓軸食品,竟然是以備長炭製作的一人一爐地雞壽喜燒。

做好之後,地雞壽喜燒會放在小小火爐上,逐一送到客人面前,當作一人火鍋享用。

吃完地雞壽喜燒,還有大量醬汁,當然不要浪費,可選擇白飯或烏冬。

餐後的甜品很簡單,就是在多款雪糕中選一項,當日分別有豆腐、海鹽、芒果,以豆腐的味道最濃郁。

晚餐之後,不妨跟下田師傅合照,或者點一杯Highball跟他暢飲一番。

 

鵜舞

 

地址:荔枝角長義街9號D2 Place一期地下2號舖(荔枝角地鐵出口D2)

電話:2743 8011或2743 8266

網頁

 

13/03/2024

京都米芝蓮三星名店瓢亭快閃澳門!炸龍蝦肉伴蕪菁蓉、鮑魚海膽燉蘿蔔、明石鯛魚刺身配柑橘果汁,嘗出450年懷石料理極致精髓

#Food Map #澳門威尼斯人 #米芝蓮三星 #懷石料理 #京都懷石料理 #美食 #0+3 #京都 #喜樂日本料理 #京都料理 #會席料理 #老店 #Fine Dining #朝粥 #Food News #蕨餅 #食家精選 #瓢亭 #美食地圖 #米芝蓮 #烤肉 #手工雪糕 #炸龍蝦 #土佐赤牛 #京都府無形文化遺產 #金宴 #Setoka香橙肉 #Mentor Chef Award #海膽 #海蜇 #鯛魚 #蘿蔔 #燉菜 #鮑魚 #奶油豆腐糊 #白味噌 #炊合 #胡麻豆腐 #刺身 #明石鯛魚 #安康魚肝夾奈良漬 #白味噌烤真鯧魚 #文蛤真薯 #和服 #清蒸星鰻壽司

  本來2月尾至3月初打算去京都一趟,觀賞一年一度梅花(是的,是梅花不是櫻花)盛放,怎料生病使計劃告吹,然後發現我雖未能前去京都,京都卻過來找我……

 

  說的是在澳門威尼斯人的喜樂日本料理舉行的「金宴」系列活動 —— 京都懷石料理米芝蓮三星餐飲體驗,由日本京都米芝蓮三星餐廳「瓢亭」傳人兼主廚高橋義弘親自主理,帶來期間限定的極致尋味之旅。這是「金沙旅享」當中「金宴  • 一席一傳奇」名廚系列之一。

 

  當我收到這個邀請時,我真的百感交集 —— 明明去不到京都,但京都以某種方式來找我,除了有少少感動,真的不知可以還可說甚麼。

 

  而且,很巧合地,Exactly十年前的這個月,我正是身在京都,首次踏進米芝蓮三星餐廳瓢亭,享用其著名的朝粥 —— 是的,是早餐粥,瓢亭是全世界米芝蓮三星餐廳僅此一家賣早餐,由於早餐價錢門檻比晚餐低得多,所以深受慕名而來的遊客歡迎,當時我也是慕名扣門的一位,回到香港更立即購買瓢亭第十四代傳人高橋英一的著作《懷石料理 - 基礎與應用》……想不到十年後又再遇瓢亭,有緣啊!

 

一別十年,又再遇上瓢亭,只能說真的有緣。

 

瓢亭第十四代傳人高橋英一的著作《懷石料理 - 基礎與應用》,老實說,我沒有細讀,只是當作紀念。

 

翻開《懷石料理 - 基礎與應用》,看看三月的懷石料理內容,會否跟在澳門享用的有異同。

 

十年前到過瓢亭一行,便在我的電台節目聲影並茂地介紹。

 

  正如上文提及,瓢亭是米芝蓮三星餐廳,具450年歷史,是京都以至全世界最舉足輕重的日本懷石料理巨匠,生於1939年的第十四代傳人高橋英一,於28歲時便繼任為瓢亭店主,守住家族生意之餘,亦把懷石文化發揚光大,於2013年經認定為京都府無形文化遺產「京都料理.會席料理」的保持,於2023年京都/大阪米芝蓮指南中被頒予Mentor Chef Award,旨在表彰為餐飲業發展做出貢獻的廚師和主廚,為餐飲業的發展做出重大貢獻。

 

  瞄瞄維基百科,瓢亭註明的代表人還是高橋英一老先生,不過主廚一職已落在他的兒子兼第十五代傳人高橋義弘身上,今次高橋義弘親自來到澳門獻藝,大概可以把瓢亭的精髓表達出來。

 

第十五代傳人高橋義弘,保持日本名廚傳統風範,表情不多,言辭精簡,大部分時間留在廚房工作。

 

當晚澳門瓢亭活動的餐單,總共9道菜式。

 

下一頁:即睇懷石料理精彩美食

 

  是次的「金宴」系列活動 —— 京都懷石料理米芝蓮三星瓢亭餐飲體驗,據說期間限定只做3個晚上,又據說似乎沒有特別公開賣枱,只招待指定的各方人士及特別VIP,第一晚好像以澳門及日本的官員為主,我參加的是第二晚,除了有少數傳媒人士,還有一些來自香港的演藝界名人,第三晚我就不太清楚,Anyway。

 

  當晚我最關心的,是匆匆過來澳門的第十五代傳人高橋義弘,在一個全然陌生又不同的廚房環境,能夠充份地發揮出水準,把京都幾百年懷石料文化順利地還原 —— 如果水準不如京都總店,我都是可以理解和接受,始終實在太容易出現「水土不服」。

 

  結果,我的擔心只是多餘,餐單上的9道菜式均做得出色 —— 其實出色都是understated咗,我覺得應該可以用極致來形容,在座覺得美食的傳媒朋友無不大力讚賞,一致認為是難忘的美食經驗。

 

  首先出場是先付,可說是前菜,是時令蔬菜配上奶油豆腐糊,豆腐糊做得好清好鮮好美味,與清淡的蔬菜全然合拍。最意想不到的,是旁邊的一小玻璃杯,內裡是甜鯛魚粒粒與海蜇粒粒,是用醬油、味醂、清酒和紹興酒混合醃製,再搭配了中國的花椒而成,吃的時候只覺得粒粒很鮮很爽,以為是某種醃漬瓜菜,卻竟然是甜鯛魚!真是改變刺身三觀的口味!

 

豆腐糊配上竹筍、蠶豆、利休麩、水果番茄、土筆草等時令蔬菜。

 

小杯內是甜鯛魚粒粒與海蜇粒粒,是用醬油、味醂、清酒和紹興酒調味。

 

當時奉上的茶,我覺得是焙茶,但服務員不太清楚未能回答,相信服務員未及掌握這次快閃美食活動旳全面資料所至。

 

  接下來是白味噌,屬京都獨一無二的傳統白味噌湯,使用芝麻和葛粉揉成的胡麻豆腐,配上春天的檧木芽及黃芥末,看似是十分簡單的菜式,味道是極度的鮮和香,日味噌的口味具渾圓與深度,吃後口味一直在味蕾上徘徊。特別要一提那個胡麻豆腐,是人生吃過最最最軟滑的版本,用筷子一夾即散掉,入口則立即化開,吃到這裡只能說是大開眼界。

 

簡潔低調的漆器上枱,凸顯瓢亭的含蓄氣派。

 

這是人生吃過最最最軟滑的胡麻豆腐,用筷子一夾即散掉。

 

  然後是向付,即是刺身食品,以明石鯛魚,以利尻昆布作為調味,並搭配了三種柑橘類水果和柚子油製成的獨特醬油。

 

  傳統的智慧告訴我們,吃刺身一定要蘸豉油,以帶出Umami鮮味,但原來捨棄豉油,改以柑橘果汁和柚子油的組合,配以口味清淡細膩的明石鯛魚,效果更好,更能凸顯鮮味,明石鯛魚的細緻感不會被豉油的濃味蓋過。

 

以利尻昆布調味過的明石鯛魚,配以沒有豉油的醬汁,效果極佳。

 

前三道菜都味道清鮮淡雅,配合的清酒也是清淡為主。

 

下一頁:更多懷石料理精彩美食

 

  來到第四道菜,是煮物椀,所指的通常是在一個漆碗中放置一個浸在湯的煮物,今次主廚炮製的是文蛤真薯,官方在菜單上只列有櫻花餡、蓬菜兩種食材,其他都不加以說明,但根據傳統,真薯通常是將蝦、蟹、魚清等磨碎,加入山藥、蛋白、高湯等,再以蒸或煮的方式,形成個圓形的小糰子,有點像我們常見的大魚蛋,而這個版本加入了蛤蜊和蓬菜,使這顆小糰子外呈白色、內呈綠色。

 

  賣相看起來,實在有點平凡,始終現今的日本料理的煮物椀都做得好繽紛好耀目甚至好有Gimmick,只是甫入口,立即感受到平凡中的超凡 —— 首先是湯水做得好清淡同時極鮮味,原來是以利尻昆布加鮪魚片熬成高湯,話說第十四代傳人高橋英一並不太喜歡鰹節的濃濃氣味,於是改以較為清淡的郁鮪魚片,使高湯變得口味溫柔;然後是小糰子的質感好輕好鬆好軟,味道倒是鮮味大爆發,充滿蛤蜊的鮮甜感。

 

  在一個日益追求熣燦繽紛打卡度的視覺世界,能保持低調含蓄而不顯眼的賣相,兼講求高超細膩而怡人的味道,實在令我對瓢亭的烹調文化境界更為衷心折服。

 

煮物椀出場,低調的紅色漆器,像在說著人生道理 —— 內在實力才是關鍵。

 

打開漆碗,賣相是否很平凡?其實平凡才是最高境界。

 

小糰子外呈白色、內呈綠色,還帶著微微的櫻花香氣。

 

  在場除了有京都美食展示,同時也有京都和服登場,身邊就有兩位金沙大使,穿上由有140歷史的吉川染匠的傳統和服,此和服採用友禪染色,是一種已有 380 年歷史的手繪技術,透過京都工匠的卓越手藝,在絲綢織物上為圖案染色,色彩絢爛、花紋繁複,無疑是一項很精堪的工藝。

 

一位金沙大使穿上名貴的紫色和服。

 

另一位則穿上白色和服,細看似是有很多細緻的手工技術。

 

同場的十位服務員,都是身穿和服,雖不是最昂貴的版本,但也蠻好看,使場面更具日本氣氛。

 

下一頁:更多懷石料理精彩美食

 

  跟著是八寸,屬於季節拼盤,在場介紹指是以不同手法準備的清酒開胃菜,包括清蒸星鰻壽司、白味噌烤真鯧魚、安康魚肝夾奈良漬,還有金桔蜜煮、蜂斗菜天婦羅、梅蘿蔔等,經過前四道菜的清淡含蓄味道,這第五道菜式可說是正式進人較為色彩化和強烈口味,而碟上每個部份都沒有令人失望,根據同枱嘉賓(及我本人)的意見,都一致認為金桔蜜煮是最使人感到驚喜的食品。

 

八寸屬於季節拼盤,色彩豐富,予人熱鬧感,很適合搭配清酒。

 

金桔蜜煮,極之好吃,酸甜並更,而且很fruity和juicy,像在吃多汁水果一樣。

 

清蒸星鰻壽司,味道清鮮,而且細細件,不用擔心米飯太多弄至過飽。

 

兩片入口即化的安康魚肝,夾著一片令人開胃的奈良漬。

 

蜂斗菜天婦羅,入口清鮮又帶微微甘苦,是春天時令蔬菜的特點。

 

當時剛巧是梅花期,把蘿蔔做成梅花形狀,是非常合情合理。

 

  跟著出場的是炊合,即是燉菜,將鮑魚放入高湯中煮至軟化入味,然後與海膽一起略為蒸煮,此外,將圓形蘿蔔等京都蔬菜油炸,與九條蔥一起烹調,並用黑色七味香料、綠色海藻裝飾,帶出季節香氣與味道。雖然有鮑魚、海膽等名貴而人氣的食材,但同枱人士都大讚蘿蔔有多美味,可見貴嘢食得多都屬閒事。

 

炊合,是鮑魚、海膽、蘿蔔、九條蔥等的組合,食材一級,烹調恰好。

 

此時上枱的清酒,質感順滑但味道更強,好像很適合配搭肉類,可見之後的菜式會偏濃味。

 

下一頁:更多懷石料理精彩美食

 

  然後上場的是強肴,即是主菜,有一個想不到的配搭:年糕粉炸的龍蝦肉,伴以蕪菁磨好再加入葛粉勾芡而成的蓉,再以烏魚子和柚子點綴享用。

 

  油炸的龍蝦肉,放在一堆蕪菁蓉,好像有點奇怪,因為炸漿會變得稔身,但吃起來卻味道匹配,始終天婦羅類食品與蘿蔔蓉類似物本身是天作之合,把油炸感馴服過來,既不再「熱氣」,也可跟之前的菜式的清鮮淡雅感覺連結貫通起來,變得更具一致性。

 

年糕粉炸龍蝦肉伴以蕪菁蓉,很有趣的組合,但完全沒有違和感。

 

為了紀念一下這道有趣的菜式,坐在對面的朋友替我拍下這副驚訝的表情。

 

  跟著是ご飯,即是主食採用土佐赤牛製成的日式烤牛肉,搭配牛蒡米飯,並伴以花芥末的辣味。幸好烤牛肉兩片不單美味而且偏薄,否則都難以吃得下,而且薄得可以用來包捲著牛蒡飯來享用,變成自製的「壽司」。

 

土佐赤牛配牛蒡飯,牛肉很香濃又軟滑,與牛蒡味很搭配。

 

  最後是水物 ,即是甜點,主廚使用雞蛋黃和豆漿攪打製作成手工雪糕,再加入Setoka香橙肉,以及用發酵果皮製成的糖漿製成果凍,表面上放著兩片蜜煮蜂斗菜。雞蛋黃混豆漿而成的雪糕的確很出色,雞蛋香與豆漿味皆真實、恰當兼不過濃。

 

  旁邊另伴以一份兩件的蕨餅,以紅糖漿和黃豆粉調味,蕨餅真的做得超好,軟糯、滑溜又透心涼。平時在香港吃到的蕨餅真的很不濟,跟京都所吃的蕨餅完全是兩碼子的事,分明教壞了廣大食客,這次可說是替京都蕨餅來一次平反。

 

瓷器上枱,旁邊另伴以一份兩件的蕨餅。

 

打開瓷器,是雞蛋黃混豆漿而成的雪糕,伴以Setoka香橙肉及鮮味果凍。

 

  由始至終,第十五代傳人高橋義弘都保持斯文淡定,與此同時言辭精簡,每次介紹菜式之後,便立即轉身走入廚房,完全摸不通他的脾性。在最後一道菜式介紹後,我在廚房入口處捕住他,並弱弱地要求拍Selfie,幸好他在鏡頭前都交出一個淺淺的笑容,令我鬆一口氣。

 

拍攝Selfie,他的輕輕一笑,令我鬆一口氣。

 

最後順應主辦單位要求,在大佈景版合照,反而全部人都硬晒,像準備迎接十二碼的足球員。

 

瓢亭(京都南禪寺畔總店)

網頁

 

澳門威尼斯人酒店

網頁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