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喝玩樂

陳世味道
04/10/2023

隱世名廚 | 唔識做訪問、唔識對鏡頭!只識煮好菜!玻璃蝦球、香芒乳豬件、芙蓉海鮮粒煎米粉,星廚默默幹紮實手工菜

#玻璃蝦球 #美食 #古法 #酒店 #九龍酒店 #桃花源 #燕窩蛋撻 #點心 #龍逸軒 #鴨崧 #泡飯 #片皮鴨 #煎米粉 #乳豬 #鵝掌 #鮑汁柚皮 #黃金蝦球 #中菜廳 #魚蓉羹 #鮮蟹肉粟米羹 #美食地圖 #蝦餃 #蘿蔔絲手袋酥 #南非鮑魚燒賣 #Food Map #中菜 #粵菜 #尖沙咀 #石榴棵 #金魚鮫

  瞄瞄近期的餐飲市道,生意較為良好或穩定的,除了大大粒燒賣(竊笑~),就是中菜,雖然整體旅遊業都是旺丁不旺財,但在自遊行與黃金週的助攻下,中菜應有一點進帳……

 

  所以呢,這陣子我都經常吃中菜 —— 說到底,生意好,貨如輪轉,食材自不然較為新鮮,我也較為吃得安心囉。

 

  某天朋友約我吃午餐,地點是尖沙咀九龍酒店的龍逸軒。屈指一算,真的很久很久沒有去過龍逸軒,過去十多年來,只是去年在這裏享用過一次招牌自助點心,當時還疫情時期,吃喝玩樂不免有所顧忌,不至於太盡興,而且只顧著跟朋友談話,沒有太留意餐枱上的食物,以至印象不深,等於沒有去過……

 

  今趟再去,朋友說已準備好多款大師傅的巧手菜式,因此我都頗有寄望。可是,不能寄予厚望的,是龍逸軒的室內裝修,不至於好差,但不怎樣高貴雅致囉,連門口都不夠氣派,予人不怎樣具級數之感。外國有句諺語「Don't judge a book by its cover」,也許大家亦「Don’t judge a restaurant by its entrance」,味道才是最緊要。

 

龍逸軒的入口處,跟很多酒店食肆相比,無疑是較為失色。

 

  一間中菜廳的靈魂,始終都是大廚,慶幸過去十多年來,龍逸軒有楊建業師傅坐陣,得以保持一定的成績。楊建業師傅曾先後於澳門及香港桃花源擔任主廚一職,兩店亦先後在楊師傅帶領下於《香港.澳門區米芝蓮》獲得二星名銜。記得桃花源在全盛時期屬城中名人食家最喜愛的食肆,主理的粵菜均是平實兼紥實的巧手菜式,由此可見龍逸軒是走甚麼路線。

 

  以楊建業師傅的深厚功力,理應可以更具名氣,只是在這個社交媒體世代,廚師要成為人氣名廚,必須要出好多鏡頭做好多訪問,偏偏楊師傅是傳統廚師的個性,不怎樣亦不太懂面對鏡頭做訪問,比較喜歡躲在廚房默默工作 —— 事實上,作為總廚,楊師傅竟然還會每天進入廚房跟order甚至揸鑊鏟,可見他是實而不華的人,其作風也直接反映於菜式上。

 

我跟龍逸軒楊建業師傅合照,不知為何,拍出來大家都有點戇居居,可能楊師傅工作到有點累,而我就吃得太飽。

 

  首先上枱是招牌點心組合,分別有翠塘蛋白金魚餃、粉紅松露石榴粿以及金腿蘿蔔絲手袋酥。

 

  老老實實,我最驚的粵式點心就是金魚餃!因為太多都是為了靚靚、為了打卡而設計出來,為求金魚夠挺身不蒸腍把餃皮做得過厚,拍照是不錯但口感真的太差。幸好,龍逸軒的翠塘蛋白金魚餃是很有水準,餃皮挺身但不過厚也不過硬,餡料也夠鮮香甜美。

 

  此外,金腿蘿蔔絲手袋酥亦很好,外層酥皮做得極之香脆鬆化,內裏的金腿蘿葡絲亦夠juicy夠入味。如果要有任何意見,是這個「手袋」有點太大,兩條「手抽」做得太細太短,如果比例上再好一點便更高分。

 

招牌點心組合,包括翠塘蛋白金魚餃、粉紅松露石榴粿、金腿蘿蔔絲手袋酥。

粉紅松露石榴粿,做得好四平八穩,餡料很好食材夠好。

翠塘蛋白金魚餃,留意「翠塘」是由混入蔥汁的蛋白蒸成。

金腿蘿蔔絲手袋酥,好食、好鬆化,只略嫌手袋可以再做得靚少少。

 

下一頁:更多精彩點心、菜式

 

  後來我私下也去多一趟龍逸軒,享用另一個點心組合,分別是原隻南非鮑魚燒賣皇、 晶瑩鮮蝦餃以及encore了金腿蘿蔔絲手袋酥。

 

  又再老老實實,我一向都不太like鮑魚燒賣,覺得小鮑魚只是用來提高價錢,而且通常都沒有味道或者太韌,但龍逸軒的原隻南非鮑魚燒賣皇又居然做得驚出望外,小鮑魚燜到很入味,質感亦是剛剛好,下方的燒賣也很不錯,吃得出是使用有品質的豬肉,真的要讚。

 

真正大大粒的原隻南非鮑魚燒賣皇,由小鮑魚至豬肉燒賣,都交出水準。

晶瑩鮮蝦餃,摺疊紋十足,餡料亦佳。

 

  然後是兩款湯羹,包括雪耳魚蓉羹和鮮蟹肉粟米羹。

 

  Again我又再老老實實,我一向對羹類採取避之則吉政策,因為過去有太多不良湯羹的經驗,那些既像漿糊亦像鼻涕又像精液的奇異質感,叫做次次都吃得極度勉強,心理陰影大到可以覆蓋維港兩岸。

 

  咦,龍逸軒的湯羹,甫吃下,原來我又覺得OK,湯羹推得薄薄的,毫不像漿糊,味道亦偏少少淡,加上羹內的食材切得夠細夠碎,令入口非常舒服,有點像大戶人家的口味(雖然我未做過大戶人家)。

 

雪耳魚蓉羹,好靚,湯羹推得薄薄的,食材亦切得細緻。

鮮蟹肉粟米羹,亦很好,味道清鮮夠味。

 

  然後上場的是,香芒乳豬件,據說只限晚市供應。

 

  不少中菜廳的乳豬都是由從供應商取貨,龍逸軒的乳豬則是在自家工場即燒,保證新鮮脆皮。雖然同枱朋友都認為淨吃乳豬都夠香口惹味,但我覺得配上芒果片亦很好,清甜帶微酸的香芒可減低油膩感,倍感開胃,而且帶來味道與口質上的對比,更具複雜性。

 

香芒乳豬件,淨吃乳豬或配上芒果,都一樣的美味。

後來我再去龍逸軒,吃了一款雙拼,是香芒乳豬件拼蜜汁西班牙黑毛豬叉燒皇,叉燒真的好吃。

 

下一頁:更多精彩菜式

 

  然後出場的,屬是日的重點菜式,正是北京片皮鴨兩食,一食正是片皮鴨,龍逸軒挑選的鴨隻頗大,肉也夠多,但肉質一點都不韌,入口還是酥香軟腍,配上各式各樣的配料和醬料,製造出變化多端的口味組合,同枱朋友都大讚吃得暢快。我特別推薦海鮮醬加芝麻醬加青瓜條加哈密瓜條再加醃薑絲,效果很不錯。

 

北京片皮鴨,要拍照或打卡就要快手,鴨冷卻了味道便差好遠。

鴨皮燒得好靚,鴨肉亦夠軟腍。

配料除了有傳統的大葱絲和青瓜條,還居然有哈蜜瓜條和醃薑絲,令味道更見複雜性。

醬料則有例牌海鮮醬、芝麻醬及酸梅醬,口味真的很多元代。

 

  吃過了片皮鴨,第二食就上場,是最典型的生菜片鴨崧,我一向覺得第二食只是Bonus,吃不吃沒有所謂,反正都享受過作為主角的片皮鴨。不過呢,這道生菜片鴨原來做得很不錯,鴨崧切得好,比一般鴨崧都要大粒,可見鴨身夠大鴨肉夠多,而且粒粒都好均勻,炒得也具鑊氣。

 

生菜片鴨崧,鴨崧大大粒,調味亦適中,不濃不淡剛剛好。

 

  接著是另一個家傳戶曉的古法粵菜,是玻璃蝦球,也是龍逸軒力推的重點項目,這屬簡單而難精的菜式,純白、無添加的蝦球沒有太多花拳繡腿可以作出掩飾之處,全憑廚師對火路與調味的準確。

 

玻璃蝦球,配上一片火腿及幾點蠔油,已經夠美味。

 

  吃過了經菜的玻璃蝦球,想不到會接著吃黄金蝦球。市面上很多中菜廳有供應黄金蝦球,但水準可以很參差,有時太乾身不入味,有時鹹蛋黃醬太濕濡,又有時蝦球品質不夠好,龍逸軒這個版本卻差不多是perfect,是近期吃過最出色的黃金蝦球版本,入口很香脆惹味,鹹蛋黃醬夠乾身,咬下去不會散落一枱,蝦球也夠鮮甜,而且好夠溫度和鑊氣,內與外都配合得非常好。

 

黄金蝦球,看似好簡單,其實很巧工夫。

 

下一頁:更多精彩菜式

 

  然後是鮑魚汁柚皮炆鵝掌,吃到這裏本來我覺覺得好飽,想直接放棄碟內的伊麵,怎樣那個伊麵好滑身,加上鮑魚汁做得美味,令掛汁的伊麵變得難以抗拒,當然柚皮和鵝掌都超入味,轉眼間我就把整碟菜吃清光。

 

鮑魚汁柚皮炆鵝掌,碟內樣樣都好味兼入味,連伊麵都無可抗拒。

 

  其實去到這個地步,我真的非常飽啦,我要投降啦……可是同枱有一位澱粉質男,每一餐不能沒有單尾,還私下暗中點選了芙蓉海鮮粒煎米粉和瑤柱海皇泡飯,上枱是嚇得我吖!在眾人力勸之下,好啦我勉為其難每樣食少少啦。

 

  點知,原來真的好好食,芙蓉海鮮粒煎米粉的米粉餅煎得剛剛好,表面帶微脆內裏具軟腍,作為醬汁的芙蓉海鮮粒亦處理得宜,像以前的湯羹一樣,烹調得非常克制,不會太過漿糊,味道亦清淡怡人。瑶柱海皇泡飯同樣是走清鮮路線,絕不過濃或過鹹,令人吃後感到很舒服。

 

芙蓉海鮮粒煎米粉,米粉煎得好靚,表面帶微脆內裏具軟稔。

作為醬汁的芙蓉海鮮粒,處理得剛剛好,不濃不淡很具中庸之道。

瑤柱海皇泡飯,用料足,味道適中,吃後嘴巴帶一抹清鮮。

 

  由於我們都吃得太過飽,以至最後的甜品化繁為簡,只點選了燕窩雞蛋撻,大家記得要提早落單,因為是即叫即做,我們用餐當日,是要由調較蛋漿開始,前後至少花上30分鐘。

 

  新鮮出爐的確是美味,只是同枱朋友皆一致認為沒有燕窩都可以,這一點大家都明白嘅。

 

燕窩雞蛋撻,新鮮出爐就是無敵,但濕濕的燕窩往往像一盤冷水澆上去……

 

龍逸軒

地址:尖沙咀彌敦道19-21號九龍酒店2樓

電話:2734 3722

網頁請按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