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智

缸邊隨筆
11/10/2023

美儲局鷹定鴿?

#鷹派 #鴿派 #聯儲局 #美聯儲

  美聯儲局目前有鷹、鴿兩派,但如真依數據來定加/減息否,則美聯儲局是不能不鴿。原因?

 

  美聯儲局管財有兩個指導方針:

 

  (1)要讓物價穩定,即要遏通脹;

 

  (2)要支持經濟發展,即要就業穩定增長。

 

  這兩個方針是互相矛盾的。要遏通脹即要犧牲經濟,要使經濟緩下來,最有效的方法是失業人多。消費者無錢可花,不捧高貨價,因在無需求下,物價自然會跌。但如果消費者窮到只能吃麵包,連牛油也吃不上時,再遏通脹也沒意思,因為連人都餓死了,麵包也無需求了,這就成為通縮,通脹沒了,不用遏了。

 

  當就業良好,消費者多了收入,可以出錢追貨價,通脹就會來,但這個就業要看職位的質量。長工,在美國除了工資外,尚有連串福利,如醫療福利、社會保障金供款等。如是散工就只得乾工資,是沒有醫療福利和社會保障金供款,到退休時就煩了。

 

非農職位增長有水份

 

  10月公布的非農職位增長激增33.6萬個,較市場預期的增17萬個,增逾倍,為甚麼市場估得這麼差勁?

 

  這個增33.6萬個職位,如以統計學上言,是超乎市場所估的6個標準差(圖一)。對不太認識統計學的讀者言,對6個標準差可能無乜感覺。但對有馬跑的香港人言,6個標準差的出現,即是三腳馬也跑贏了打比冠軍馬。此即,無機會囉。但為甚麼無機會也可跑出?

 

 

  如不計季節性調整(這要由美官方做),單取9月的職位增長拆開來看,就是,新增職位只為8.6萬個,是低於耶倫以前講的10萬個職位增長才安全,低於10萬個職位增長就是就業情況有危。這個8.6萬個職位增長是較今年5月的最低增長額,亦只2023年以來的第二低增長額。

 

  如拿9月的就業數據與之前數據對比,就會發現年來長工減少了88.5萬職位,散工增了112.7萬個職位,而打多過兩份工的人大增,圖二、三、四展示這個現象。

 

 

 

 

  如果新職位真大增的話,失業人數應跌,但卻出乎意料仍保持在3.8%,而不是如市場估的會回下至3.7%。失業人數持續高位(圖五)只說明一個問題,美國的消費者,因失業人不少,消費額將跌,通脹上升壓力可以減,這或許就是又有美聯儲局官員出來放鴿的原因。

 

 

  (投資涉風險,每投資者承受風險程度不一,務必要獨立思考。筆者會因應市況而買賣。)

11/10/2022

普京和他的大橋

#大國博弈 #普京 #克里米亞大橋 #鷹派 #梅德韋傑夫 #基輔 #默克爾 #俄歐和解

  就在慶祝完普京70歲大壽的次日清晨,克里姆林宮收到了克里米亞大橋被炸的消息。又過了一會兒,星期六(8日)上午7時39分,烏克蘭國家安全與國防事務委員會秘書達尼洛夫(Oleksiy Danilov)在推特貼文,不僅展示了火光熊熊的大橋照片,而且在旁拼貼了一段舊片。

 

烏克蘭國家安全與國防事務委員會秘書達尼洛夫在推特貼文(互聯網)

 


  那是1962年5月瑪麗蓮夢露在麥迪遜廣場花園體育館內,為甘迺迪總統吟唱生日歌。幸災樂禍的英國《每日郵報》很快就轉載了貼文,並配以醒目的大標題:「生日快樂,總統先生!」

生日快樂總統先生

  這「慶功」之舉卻伴隨著一股寒意,不僅是因為瑪麗蓮夢露,和她為之慶生的甘迺迪都死於非命--瑪麗蓮夢露唱完生日歌不到3個月,便被發現死於家中,懷疑仰藥輕生;再隔兩個月後,美蘇爆發了古巴導彈危機;而甘迺廸更於翌年11月被一枚政治暗殺的子彈射穿頭顱。

  在普京慶生前一天,即本月6日,美國總統拜登發出了世界末日(Armageddon)警告。他說:「自從甘迺迪時代和古巴導彈危機以來,我們一直都沒有遭遇過可能陷入末日的情況。」「可當普京談到使用核武的時候,他並不是在開玩笑。」

  生日本來就過得不盡如人意,烏克蘭部隊和成建制的外國僱傭兵在北約支援下,先是收復了東北部接釀俄羅斯的大片土地;繼而又在南部赫爾松打開一道裂口;然後,烏克蘭的重兵又開始在扎波羅熱核電站方向集結。

  很多年來,普京之所以能獲取國民的支持,皆因為他給俄羅斯帶來一種「卑斯麥式」的安全感。他在車臣、格魯吉亞和烏克蘭發起的每一次軍事行動,都因仔細盤算而既達到了戰略目標,又避免了俄羅斯在戰事中消耗和付出過多的國力和生命代價。2014年「小綠人」部隊閃電進駐克里米亞半島,令北約措手不及,也許是普京在支持者心目中最為巔峰的一筆。

 


克里米亞大橋一段公路斷裂(互聯網)

 


普京的巔峰一筆

  自從18世紀末沙皇吞併半島以來,俄羅斯在此地與英、法、奧圖曼帝國,和後來的納粹德國爆發的每一場戰爭,都死了成千上萬的人,而普京的這一次卻不費一兵一卒。這使得他既可以滿足右翼民族主義分子的斯拉夫復興夢,又可以滿足左翼的蘇聯復辟夢,而大部分平民百姓則滿足於向歐洲和亞洲出售油氣換來的安定庶民生活。

  普京在支持者心目中的榮耀與克里米亞綑綁一起,他為此興建了歐洲最長的大橋,連接半島與俄羅斯內地。在通車這天,他還親自駕駛大貨車在橋上跑了一趟。可是在他70歲大壽之際,支持者們卻人心惶惶了,尤其是對於克里米亞半島那些一提到普京就像吞了定心丸的俄裔居民來說,如果赫爾松能被攻破,則他們就可能要接受烏軍和警察重奪半島,並開始追查叛國者的下場。


烏克蘭人在大橋被炸的巨型郵票前拍照慶祝(電視畫面)

 


支持者人心惶惶

  俄軍在前線的倒退,引發了莫斯科權力上層的分歧,普京的車臣盟友卡德羅夫公開批評俄軍總參部指揮不當,更公開表示克宮應該考慮動用戰術核武;同時還罕見地引發了極右翼民族主義者對普京的不滿,該派系一百多名杜馬議員聯名要求,如果他不能對烏克蘭採取果斷和強硬的軍事行動,就應該辭職下台。

  俄軍在前線的倒退,還對外展示了俄羅斯社會散漫和分裂的一面。當普京發出局部動員令,並一再安撫民間只有很小部分人會被徵兵時,成千上萬的國民卻漏夜逃向西方。而向往歐美的年輕人們,則在莫斯科的自媒體街訪節目中毫不掩飾他們對徵兵的厭惡。當伊朗為普京送來無人機,北韓領袖金正恩向普京致以生日祝賀之時,這些年輕人們臉帶嘲諷反問:「甚麼,我們的朋友只剩下伊朗和北韓?」

  回想1917年沙皇時代步向末日之前,布爾什維克、孟什維克、保皇黨的林立及其後政治矛盾的爆發與升級,就不難察覺當前俄羅斯社會的種種暗湧,同樣可能促成極端力量的抬頭,而這是一個擁有全球最大核武庫的國家。

  因此有一種意見認為,普京仍是各派力量的權力平衡點,他的接班人面對國內外挑戰,未來恐怕只會更為鷹派。的確,現在最有可能成為接班人、且過往與西方關係較佳的普京左右手梅德韋傑夫,都比他強硬。在普京仍抱著與基輔和談的期望時,梅德韋傑夫卻公開宣稱,以他「個人之見」,俄羅斯應該「消滅基輔政權」。


普京聽取克里米亞大橋被炸的調查報告(電視畫面)

 


俄歐和解化為泡影

  在戰場的火藥味和敵手的冷嘲熱諷之中,也不是沒有普京希望聽到的聲音。就在他生日的前夜,已經歸隱田園的德國前總理默克爾再次發聲說:「只有在俄羅斯參與的情況下,歐洲才能實現可持續的和平。」「在我們真正做到這一點之前,冷戰還沒有真正結束。」

  在任內幾乎和普京聯手促成了俄歐和解及經濟整合的默克爾,顯然是要提醒她的接班人們:「認真對待莫斯科的聲明,而不是從一開始就將其歸類為虛張聲勢」。而在默克爾發出呼籲前數天,北溪天然氣管道被炸開了4個窟窿,來自俄羅斯的天然氣順著裂口冒出海面。

  此情此景無疑是德俄關係的完美寫照:在歐盟制裁俄羅斯,並停用俄氣的數個月來,北溪管道仍一直注滿了燃氣,只要柏林方面打開閥門,德國就能立即恢復工業產能。普京為歐洲準備的天然氣在爆炸中漏走,他與歐洲在這個冬天達成某種和解的期望,似乎正在化為泡影。

  默克爾只能代表來自舊歐洲的微弱呼聲,即使是在德國政壇也沒有引起多大反響。而甚至是莫斯科的政治精英們,現在也開始質疑普京的斯拉夫浪漫情感是否現實。就像那位主張火力全開的卡德羅夫所言般,他們更傾向於俄羅斯應該打一場毫不手軟的戰爭。


基輔等多個城市遭到俄軍空襲(互聯網)

 


烏克蘭成為斯拉夫的傷口

  普京就是在此時接獲他的大橋被炸的消息,而基輔政府早早就準備好了慶祝炸橋的郵票,並張貼在大街上供烏克蘭的男女老幼競相拍照。這是基輔送給普京的生日禮物,烏克蘭人不需要他的斯拉夫手足情。

  俄羅斯的遠程導彈於次日清晨像雨點般打向烏克蘭的各大城市,在基輔傳出的爆炸聲,和城市升起的硝煙,現在為惶惶不可終日的普京支持者們注入了新的強心劑。但他本人恐怕並沒有值得雀躍之處,九個月前,他顯然期待俄軍會在烏克蘭受到同胞們的夾道歡迎,而現在烏克蘭已經成了斯拉夫復興夢的一道巨大傷口。每一次爆炸,都會令這個傷口流出更多仇恨的血。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