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智

缸邊隨筆
15/02/2024

A股劫

#財金大勢 #A股

  A股股民一直被稱為韭菜,港人稱為魚腩,長年以來都被割,有幾多把刀在割A股的韭菜?很多把,今天(15日)介紹下。

 

  1. 股權質押

 

  方正證券曹柳龍2月6日研報指出,股權質押本質上是公司股東向金融機構申請的抵押貸款。目前全市場股票質押數和質押市值持續回落,總體風險可控。股權質押對於市場的影響有3條傳導路徑:首先,股價下跌導致質押物減值,若觸及平倉線後無法補充質押,可能導致強制平倉,加劇股價下跌,形成負反饋;其次,質押方多為銀行、證券公司、信託公司等系統重要性較高的金融機構,股權質押違約可能對金融系統產生一定衝擊;最後,股權質押具有情緒放大器功能,可能引發投資者恐慌性拋盤。

 

  據Choice資料顯示,海德股份、國城礦業、ST雪發、深華發A、金徽股份、人人樂、中央商場、大富科技、南京新百、ST浩源、張小泉、京基智農、凱倫股份、紅豆股份和隆鑫通用的股權質押比例超50%,具體情況見表:

 

 

  根據海德股份(深:000567,圖一)1月18日公告,永泰集團持股65.8%,質押的股份佔其所持股份比例99.716%;一致行動人海南祥源投資有限公司持股7.64%,其質押99.998%;海南新海基投資有限公司持股1.84%,其質押99.931%。上述這三家共將海德股份75.09%的股份進行質押。海德股份2月5日在互動平台表示,自完成重整以來,永泰集團嚴格執行重整計劃,各項生產經營活動穩定向好,不存在償債風險,所質押股份亦不存在平倉風險。從二級市場表現來看,海德股份自去年6月高點迄今股價累計最大跌幅達32.76%。

 

 

  A股在IPO上市後,大股東有些股票是有禁售期的,但這些大股東是可以把這些禁售股票質押或借出去,收取利息作報酬。承貨者,賺錢的方法是高沽低買回,承貨者是不會想該股票上升的,有波幅無升幅是他們最愛的,但到要最後到期要還股予原主時,他們會最後一煲,把股價質到不似「股」型。

 

  要免A股股民不被割韭菜,就不應有股權質押。

 

  2. 雪球與鼎益豐

 

  「雪球」是這兩年來國內勁吸韭菜的,以A股500ETF作標的的衍生工具產品。對韭菜講是個穩賺不賠的投資產品,保本及有息收。基本操作一般是兩年期合約,買入產品後,如500ETF升逾買入價3%,韭菜就可以拿回本金並得到利息。但如A500ETF,在兩年到期時下跌逾20%,韭菜就要接貨,並且不會有利息。詳細的操作我不講了,見圖二(A)至圖二(E)便是。這基本上是Accumulator(I kill you later)的另版,而Kill的時間,是「雪球」到期而股價跌逾20%時,「雪球」產品跟Accumulator一樣是韭菜沽了個認沽(認沽證)予產品發行者,亦即是發行者是買了個認沽(認沽證)。唔使問都知,產品發行者是一定要A500跌的。

 

 

 

 

 

 

  兩年前國內發行了大量雪球合約,前一陣子就集中到期,發行者會對跌近20%的合約,踢多一腳(即沽A500ETF),好將殘貨交予韭菜,而已接貨的韭菜又必急拋售以求減少進一步損失。故A股在2月6日可以一跌二千多股,因為非A500ETF的股票也要跟風跌。

 

  要免A股股民不被「雪球」轆死,就要有關當局在雪球產品推出之時,予以管制甚或禁止,免害韭菜。如今雪球產品存在逾兩年多,而監管機構仍不早早出手制止,就是後知後覺,又或對衍生產品之禍害不認識。

 

憧憬吳清撥亂反正

 

  至於「鼎益豐(00612)」其實是龐氏騙局。謂教主有先知能力,買乜賺乜,在港和納斯達克有公司上市。但就竟可存在多年,受害的是肥韭菜,因為他的投資入門檻是一百萬人仔。港證監曾指出這在港上市的公司有問題,但國內就一直到近來才拉人封艇,但這些肥韭菜應血本無歸。

 

  大股東質押股票(借貨沽空),雪球合約集中到期,鼎益豐的龐氏騙局,集中在近月爆煲,使A股大跌,韭菜哀嚎,自然驚動中央。所以證監要換人,換了個懂衍生產品的外號「券商屠夫」的吳清。的確,沒有無良券商的配合,可以有股權質押(借貨沽空)、雪球產品和鼎益豐的龐氏騙局嗎?中港股民都希望吳清能撥亂反正,把割韭菜的刀全禁制出台,股民才可免成韭菜。

 

  (投資涉風險,每投資者承受風險程度不一,務必要獨立思考。筆者會因應市況而買賣。)
 

 

 

 

06/06/2024

日落了?

#財金大勢 #車企 #日本 #日本製造 #豐田 #本田 #萬事得

  豐田(Toyota)、本田(Honda)、萬事得(Mazda)、山葉(Yamaha)、鈴木(Suzuki)等日本5大車企近日爆出車輛性能測試造假的醜聞,震動全球車界及日本車迷,加上之前小林製藥紅麴產品前車之鑑,同樣是產品安全問題,令人不禁要問:「日本製造」還是不是一個金漆招牌?

 

 

  關於日本車企舞弊的事實,原來還不是車企「自爆」,而是日本交通省日前突擊檢查豐田總部,以及對日本車企一系列違規行為進行調查的結論。調查結果顯示,豐田、本田、鈴木等5家車企都有不同程度的欺詐及造假等「不正行為」,涉及在安全或噪音測試中,提交虛假數據,或對測試車輛違規加工。

 

  豐田今次涉事共7個車款,包括3款仍在生產及4款已停產的型號,而本田則有22款車涉嫌在噪音數據造假。根據報道,豐田、萬事得、山葉3車企各涉及正在銷售及已停產的型號,而本田和鈴木就只涉及已停產的型號。5家車企雖已分別向顧客、供應商及其他持份者致歉,但各涉事車款卻毋須回收。

 

半年前已爆造假

 

  早於去年底,豐田旗下子公司大發(Daihasu)已被爆出在汽車撞擊安全測試中,共64個車款、3種引擎都有造假嫌疑,連帶為萬事得、Subaru做代工的汽車也受到牽連。其後,大發管理層重組,並承諾會成立新部門,專責管控各部門的資訊,並評估日後的管理決策。

 

  當時,大發母公司豐田的股價一度跌了5.6%,相當於蒸發了2萬億日圓(約1003億港元)的市值。豐田曾表示,對未能即時掌握旗下公司的業務狀況,會進行深刻反省。不過,今時看來,豐田似乎並未汲取大發的教訓,及早「自首」。

 

競爭優勢來自優質

 

  豐田的董事長豐田章男近日就造假事件致歉,並指造假是動搖申請汽車製造認證制度根本的問題,是作為車廠絕對不能做的事。不過,豐田(包括大發)等多家日本車企卻做了他所說的「絕對不能做的事」。

 

  雖然豐田2023年以1120萬輛的全球銷量稱冠,但根據巴菲特揀股其中兩項原則:1. 有長期競爭優勢,以及2. 公司管理層誠實、可信而有能力而論,豐田就不合格。

 

  須知道,競爭優勢由優質的產品或服務而來,在申請生產認證的過程中作弊、造假,根本就不應獲准生產、出售,品質以至優質更是無從說起,加上豐田及各日本車企的管理層今次可謂誠信破產,日後要恢復顧客及投資者等信心,恐要出盡洪荒之力才可。

 

汲取日車企教訓

 

  巴菲特認為,有長期競爭優勢的企業最少要有一條「護城河」來保護盈利,才可確保企業營運得以持續,盈利不斷增長。品牌效應是其中一條「河」,它是企業的無形資產,在今次造假醜聞中,各涉事車企的品牌及形象,或未至於一鋪清袋,但相信亦已元氣大傷。

 

  從全球汽車製造及貿易的角度看,今時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生產及出口國,那是由於銳意發展電動車所致。汲取日本5大車企的教訓,中國汽車業更應在汽車製造的領域上,必須嚴格執行優質管理的措施,不要一味盲目追求高新科技的超越,反而忽略了品質、安全等基本要求。

 

揀股:管理層誠信

 

  論銷量,比亞迪(01211)雖以302萬輛位列全球第9,也只相當於豐田銷量的27%,還不及3成,但勝在「後生可畏」,它去年銷量較2022年的186萬輛,增長逾62%,今年銷量可望更上層樓。

 

  今時中國的製造業乃至其他產業,都說著類似汽車製造、比亞迪的故事。在美歐國家打壓下,中國任何發展當然都會倍感前路崎嶇,但看日本這個過氣的工業強國,屢爆工業醜聞,包括涉及健康的紅麴保健品事件;再看美國波音(BA)737 MAX機型近期連串事故,便印證了品質乃至優質,都需要企業一代又一代的管理層及員工,長期鍥而不捨的追求與堅持,尤其是製藥。

 

  中國傳統藥業有「修合雖無人見,存心自有天知」的古訓,意謂一般人未必了解製藥的過程,但製藥者的動機好與壞,上天自然會知道。推而廣之,這也成為了不少行業,包括商業,以「誠信為先」作為道德標準的理念。巴菲特揀股,同樣也以誠、信為標準,看公司的管理層。

 

  日本的匠人精神一直講求一絲不苟的態度,美國也曾掌握飛機製造的高超技術,但就因日、美人才及技術不濟、企業管理不濟,更試圖掩飾,終導致豐田等5大車企、小林製藥、波音等名牌相繼「出事」,昔日這兩大東、西工業強國,他們的金漆招牌今時還掛得穩嗎?

 

  (投資涉風險,每投資者承受風險程度不一,務必要獨立思考。筆者會因應市況而買賣。)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