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智

財識兼收
08/01/2024

跌得最甘屋苑,難估

#財識兼收 #本港樓市 #樓價 #藍籌屋苑 #移民 #置業 #物業 #看透樓市 #中原指數 #太古城 #嘉湖山莊 #嘉湖山莊 #美孚新邨

  踏入2024年,政府宣布新一季度不會循賣地表或一鐵一局推出住宅地招標,算是限制供應的一步。香港樓市跌勢令人憂慮,去年年尾賣地時竟然無發展商入標,證明連發展商亦不看好後市。普遍樓市下跌,近日聽到樓市專家分析,個別屋苑跌幅比大市還要利害,各有原因,值得思考。

 

  先了解全港樓市的跌幅,回看中原指數,於2021第三季出現高位約190點,當時還在疫情時期,往後卻一直回落,寫稿時指數約147點,即從高位下跌約22%。以傳統磚頭保本能力來說,如此跌幅已算不輕。個別屋苑跌幅更大,它們發生了甚麼事呢?

 

  第一個是太古城,從高位跌近三成。大家未必想得到,這個傳統中產、專業人員、小康之家的聚居之地,亦是出名抗跌力超強的老牌藍籌屋苑,其跌幅竟然比大市還要大。所謂樓價升跌,主要看一買一賣的成交價,如太古城這類本身業主頗有實力的屋苑,以往很難出現業主低價求售的情況,因而造成所謂抗跌力強的現象。

 

傳統中產聚居地太古城,近年受移民潮影響致出現大量沽盤,推低樓價。(資料圖片)

 

  近年大跌的原因出現在太古城的業主身上。由於近年不少西方國家開放移民條件,加上香港各方面的不理想,令香港出現移民潮,中產、專業人員、小康之家尤其積極考慮。當屋苑中大量業主考慮移民,自然有大量沽盤出現,迫切性亦導致需要割價求售,推低成交價。

 

  另一個是嘉湖山莊,跌幅達35%。這屋苑供應量一向很大,而且定位為上車盤,因此其業主組成本身已算「先天不足」,經濟上有任何問題,配合過去一年急遽加息,很容易令實力欠佳的業主供款出現問題。尤其近年的高成數按揭,特別受加息影響,當業主供款出事,自然有賣樓壓力,甚至斷供成為銀主盤。

 

  嘉湖山莊位於大西北的天水圍,政府有意發展大西北,令當區未來幾年供應增多,發展商不看好樓市,相信新盤開價亦會相當貼市甚至比市價還要低,樓價往後會有相當壓力。

 

  還有一個是傳統屋苑美孚新邨,它是全港第一個大型屋苑,移民潮令全港樓市供求出現變動而下跌的情況下,它的跌幅比普遍樓市更大,達三成。原因估計是它的供應量大,而屋苑老齡化亦是問題。當供應相對多時,選擇自然多,新一代業主傾向留意新盤,例如有會所設施的屋苑,對這類老牌屋苑缺乏興趣,租金回報不高,樓價難以得到支持。

 

  看到以上幾個屋苑的現象很有趣,過去傳統老牌藍籌屋苑,業主組成令樓價有保證;北區比較接近深圳內地,是重點發展火車頭,享受大灣區一小時生活圈的發展與便利。這些過去被譽為抗跌力最強的屋苑,可能是數年前「落注」的首選,如今情況一下逆轉,優點變缺點,變成跌得最厲害的一群,實在世事難料。

27/05/2024

Tesla神話?

#財識兼收 #Tesla #電動車 #中國 #投資 #理財智慧

  早於2021年3月,曾經在Tesla股價升得如火如荼之際,拍片談到其隱憂(見下面連結)。當然這些動作絕對是「博鬧」之舉,但作為一個理性投資者,太好時要著眼利淡因素,太淡時要著眼利好因素,中庸之道命長久。

 

  當時Tesla形勢一片大好,她已於電動車市場發展了十年八載,其他車廠要追並不容易。雖有道理,但當時我並未完全被說服,並提出一些隱憂。例如我質疑其他車廠發展時,是否一定要走前人的舊路呢?所謂的獨有技術專利,有多大用處呢?多家車廠發展電動車時,人才能否集中到Tesla呢?以及未來電動車科技上的關鍵位,有其多變性。

 

  當然,這些質疑可能過分簡化,Tesla絕不單是電動車,還有人工智能(AI)、自動導航、保險金融等業務,是一整個生態圈。然而,當時指Tesla未來一定得,還是一定死,其實都很難說得準。

 

  帖子發出不久,便得到一位年輕網紅詳細回應,指「將來一定是Tesla跑出!」,更指我的質疑是外行人普遍諗法,只要深入研究過電動車生態,就會得到答案。之後他作回應,對我的質疑一一反駁。

 

  例如指電動車和傳統汽油車只有外觀一樣,內部零件與結構完全不同,傳統車企發展電動車毫無優勢;我所舉出所謂不走發展舊路的例子,多發生於軟件行業,電動車行業很難後發先至;在專利問題上,別忽略了Tesla的品牌優勢;了解電動車的,都會知道電池將會是關鍵位,短缺將會持續10年以上,Tesla掌握電池技術,有持續絕對優勢。詳細內容,大家又可到連結重溫。

 

  事隔3年多,現況如何?當年我所提出的隱憂,自以為合理,但想不到一個最大隱憂——中國因素。

 

Tesla進入中國市場後,遇到國內車企的競爭。(AP)

 

  2019年1月7日,Tesla於上海的車廠正式開工,不到一年後,2019年12月,Tesla上海工廠交付首批產品。自此之後,中國電動車行業便蓬勃起來,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動車生產國之一。根據2021年數據,中國的電動車產量達到350萬輛,按年增長了1.6倍。Tesla在中國市場亦遇到國內企業的競爭,到2023年,在中國的產出被比亞迪(01211)超越。

 

  甚麼讓中國電動車市場急速膨脹?電動車行業不容易後發先至嗎?專利技術與品牌效應牢不可破嗎?看來Tesla跑進中國這一動作,給了我們答案。

 

  回顧Tesla股價亦有啟示。小弟當年拍片時(2021年3月),Tesla股價約為206美元,升到同年11月股價約407美元,半年升一倍,升勢強勁,股民盡在歡呼聲中;後來股價狂跌,最低跌至113美元,跌幅超過七成;如今從谷底回升了,約180美元。當然,股價升跌受多個因素影響,但中國電動車企業崛起而影響銷情與競爭優勢,絕對是一個重大因素。

 

  未來怎樣?很難說。例如,雖則如今電動車技術已被多家公司掌握,但未來Tesla與內地百度(09888)/文心一言發展於內地使用的AI技術,結果是好是壞?股價會否獲得爆炸性升幅呢?又例如,今天不少聲音指電動車並非真正環保,並討論推氫能車和混能車之類,又會否得出一個電動車災難性的結局呢?

 

  這件事有何得著呢?不是口水戰的輸贏問題,而是證明將來的發展,很多時會超出我們想象。既然世事多變,尤其於近年的科技領域上,別太早否定任何人提出的可能性,太神化任何一家企業,未必有利投資。

 

相關連結:

Tesla未必跑出的原因
https://www.cpleung826.com/2021/03/tesla.html

何解Tesla未必跑出?你覺得Tesla贏梗所以all in?
https://www.patreon.com/posts/he-jie-teslawei-48689872

25歲身家1000萬財自
https://www.patreon.com/posts/25sui-shen-jia-49937346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