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智

財識兼收
05/02/2024

投資不應只問回報?

#財識兼收 #強積金 #投資 #積金局 #理財智慧

  收到一個帖子題為「積金局:不要追入美股基金!揀選強積金不應『只問回報』」,看見此題目,第一時間覺得其思維相當跳脫,投資不問回報?那應問甚麼?呼籲別買美股基金,代表要投資中港股票基金?這是政治任務吧?實情如何呢?

 

  主動fact check一下,找到內容來源是TVB一則新聞報道,而報道內容引自積金局網誌中的內容。於是到積金局網誌看了看,發覺該網誌原文內容尚算中肯。

 

  該篇積金局網誌發布於1月28日,內容主要對投資者作些提醒,其中指出投資者常見的兩大重點:

 

  1.「最緊要平」:有人認為強積金基金愈平愈好,但作投資決定時不應單看收費高低,更應衡量基金是否物有所值。

 

  2.「只問回報」:有人選擇基金的唯一標準是基金過往的投資表現,然而這種說法忽略了各類型基金的投資目標及風險程度都不一樣。一般而言,有潛質帶來較高回報的基金,同時亦伴隨較高的投資風險。強積金計劃成員不能靠單一標準去評估基金是否物有所值。

 

積金局對投資者的提醒其實算是中肯,惟轉述者有所誤導。(iStock)

 

  以上提醒,沒有不妥。有關回報部分,指的是「過往的投資表現」,常說「過去表現不代表未來」,絕對是個好提醒;加上,網誌內隻字不提美股基金,到底帖子題目從何而來呢?

 

  回看TVB的新聞報道,題為「積金局稱去年強積金錄3.5%淨回報,有顧問公司倡打工仔平衡投資風險」,當中訪問了一位強積金顧問公司代表,原來那句有關美股的意見,是來自一位叫陳銳隆的人兄。再查看這位人兄的出處,原來他是「GUM強積金顧問」的公司常務董事,此公司與積金局看來並無關係。他叫大家別追入美股基金,純粹個人意見,不應算到積金局的頭上吧。

 

  Fact check之後,發覺最初收到的帖極之誤導,標題故意把兩件事加在一起。貼帖者,一是有心誤導,一是理解能力極低。帖子被貼到Hothk.com、高登、連登等地方,不知轉貼的先後次序如何。看見那些帖子的留言也精彩,網友一窩蜂地說:「不求回報,難道求興趣嗎?」、「投資為蝕錢?」、「良心在哪?」,似乎大部分網友已被錯誤引導了。

 

  還好,有小量網友早已察覺以上問題並留言指正,證明還有人(極小部分)會花時間看原始資料,釐清事實。人群大眾,普遍缺乏獨立思考,任何範疇,被帶風向是多麼的容易。尤其,今時今日偶像化問題,早前也拍片討論,有興趣到小弟Patreon聽聽。

 

相關影片:

【偶像化問題嚴重 點理解KOL講既嘢?】
https://www.patreon.com/posts/ou-xiang-hua-wen-96401717

11/06/2024

巴郡A股跌到185美元,怎輸6000萬港元?

#財識兼收 #巴郡A股 #紐約交易所 #錯價 #理財智慧 #市價盤

  美國時間6月3日,當晚group內討論巴郡A股(BRK.A)從約62萬美元暴跌99.97%至185.1美元,BRK.A之後停牌。紐約交易所表示,是次事件因報價系統技術故障所致。見BRK.A股價由62萬美元暴跌至185美元,不少散戶大手買入,倘若真的能以如此低股價買入,不是應該賺到笑嗎?

 

  的確,group內也有網友指「如果買到就正」。可惜,即使成功買入,亦不能賺錢,因為紐交所事後已宣布當日美國時間9時50至51分之間任何價格等於或低於603718.3美元的交易都將被取消。當晚的確有不少散戶把握機會,於BRK.A停牌時落市價盤,希望不問價狂掃。既然紐交所已宣布交易無效,這類掃貨自然無用。然而,沒有機會賺錢,但卻埋下輸大錢的伏線。

 

  紐交所宣布「等於或低於603718.3美元」的交易將被取消,但高於這股價的交易仍算數。原來當BRK.A復牌後,其股價很快被拉高至約每股74萬美元。由於不少買入設定為市價盤,這些市價盤立即被行使以高位接貨。這些散戶買入多股後,因戶口孖展水平短時間內大升而被強行平倉。BRK.A股價由74萬美元瞬間跌回62萬美元左右,強行平倉的話,每股蝕約12萬美元,最誇張的個案是一位連登仔貼圖指戶口蝕超過6000萬港元。

 

因紐約交易所的報價系統出現故障,巴郡A股一度暴瀉99.97%。(AP)

 

  解釋一些技術問題。散戶見股價超低而設定市價盤,代表不問價買入市場任何出價的賣盤。在一般情況下,下一個賣盤的掛牌價應該與上一個交易價(市價)差不多,所以見185美元就落一個市價盤,以為可以用差不多185美元買入。然而,這次是非一般情況,頗肯定是一個錯價事件。因顯示錯價停牌,復牌後定必作出修正。假若你是BRK.A持有人,相信也不會放出一個市價賣盤吧,若無人以185美元賣出,怎能以185美元成交呢?

 

  反而出現了超多市價買盤在排隊等待,基本上此刻放出高價賣盤亦會有人接貨,一開市股價必定會被搶得很高,因為這堆市價盤會自願地不問價買入;加上,有心人絕對可以看見這條市價買盤長龍,故意高位沽貨獲利,甚至借貨沽空。結果,製造出短時間股價升至74萬美元,如此大市值的股票被推升近兩成,十分誇張。吃掉所有市價買盤後,火速返回正常股價(62萬美元左右)。

 

  連登仔如何輸超過6000萬港元呢?在正常證券商系統操作下,落盤時客戶的購買力應已被鎖定,證券商不會容許客戶行使太高孖展,因此客戶很難輸掉一個還不了的金額。倘若證券商或銀行任客戶買貨,由於金額或槓桿太高,成交後客戶無錢埋單,交易商亦要負上責任。

 

  問題是這次客戶落盤時,BRK.A股價只顯示185美元,系統就會按這個185美元去計算客戶落盤時的購買力。例如,該客戶以185美元買入64股巴郡A股,總數只是約1.2萬美元,一個普通散戶的戶口也不難有這個購買力,所以可以通過證券系統的審查,落了這個市價盤。

 

  客戶於停牌時落了這個64股的市價盤,復牌後這市價盤被行使買入64股每股74萬美元的BRK.A,總值約4700萬美元,此時證券系統發現資金不足,要客戶補孖展或強制平倉,市價短時間跌回近每股62萬美元,系統自動把64股BRK.A賣出,收回總金額約4000萬美元,差價約為700多萬美元,戶口便出現近6000萬港元的欠債。

 

  估計這名客戶戶口內並沒有6000萬港元的現金與股票,證券商下一步惟有追數,客戶或申請個人破產保護,證券商亦無辦法。客戶戶口資金不足,但不少交易平台的確又完成了交易,這是一個被試驗出來的交易平台大漏洞,聽聞有證券商及銀行要對這些帳目撇帳,遭受一場無妄之災。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