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

職場英語教室
13/10/2023

商業英語│創業必學!眾籌、現金流英語是甚麼?14個關於創業資金常見用語+實用句子

#英文 #眾籌 #經常性開支 #資助者 #個人投資者 #現金流 #創業基金 #詞語 #外國人 #創業夢 #國際市場 #學英語 #簡單英語

  入正題前,先考考大家以下六個terms的英文是甚麼:「眾籌」、「經常性開支」、「資助者」、「個人投資者」、「現金流」、「創業基金」。這是都是大家談到「創業」時,經常掛在口唇邊的詞語,試問怎可以不知呢?想「溝通無障礙」地和外國人談談創業夢,甚至開拓國際市場?那麽,你一定要繼續往下看這篇文章的兩大部分!

 

(Credit: https://stock.adobe.com/ )

 

Part 1:與「創業資金」有關的常見單詞及片語

 

1.    overhead

  經常性開支

  (營運費用寫作 ‘overhead costs’,而英式英語中則用 ‘overheads’)

 

2.    backer

  贊助人;資助者

 

3.    individual investors 

  個人投資者

 

4.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機構投資者

 

5.    crowdfunding群眾集資 ;眾籌

  (--> engage the crowd to co-fund projects and startup ventures.

  比較出名的平台:Kickstarter, Indiegogo)

 

(Credit: https://stock.adobe.com/ )

 

6.    Donation-based Crowdfunding

  基於捐贈的眾籌

 

7.    Debt Crowdfunding

  債務眾籌

 

8.    Equity Crowdfunding

  股權眾籌

  (--> These types of platforms do crowdfunding and startup investment opportunities for investors.
募資人通過平臺集合眾多個人投資者小額投資,以支持其創業經營或其他社會事業的新型融資模式。)

 

9.    venture capitalist

  財務機構;創業投資者 (可指個人或財務機構)

 

10.    cash flow

  現金流量

 

(Credit: https://stock.adobe.com/ )

 

11.   seed money

  創業基金;本錢

 

12.   a broader array of options

  更廣泛的選擇

 

Part 2:與「創業資金」有關的句子

 

(Credit: https://stock.adobe.com/ )

 

1.    I suggest partially financing our business venture by looking into an alternative option like crowdfunding:

我建議藉由尋找其他的選項像是群眾集資來籌措我們創業的部分資金

 

● taking advantage of peer-to-peer(P2P)lending

利用網路點對點的借貸服務(借貸)

 

● using social impact bonds

利用社會效益債券(或稱社會影響力債券)

 

2.    Today’s crowdfunding enables entrepreneurs to reach more capital partners, and gives investors a broader array of options.

現今的眾籌使創業者能夠接觸到更多的資本合作夥伴,並為投資者提供更廣泛的選擇。

 

3.    Crowdfunding is a fantastic way to prove our concept and gain social proof for later fundraising efforts.

眾籌是一種用來證明我們的理念的有效方式,並為我們以後的籌款工作獲得社會認同。

 

4.    I've broken down the numbers for possible expenditures as well as expected profits in the first year.

我已經細分可能花費的金額以及第一年的預期獲利。

 

15/05/2024

移民英國 | 外國人識講廣東話會被吹捧?香港人在英國識講英文是基本?為何待遇有差別?

#第二語言 #移民 #英文 #Pantry熱話 #文化 #英國 #廣東話

  近來發現,很多香港媒體都喜歡吹捧識講廣東話的外國人,只要講到幾句「唔咸唔淡」的廣東話,喜歡食蝦餃、燒賣,便會被訪問,甚至能上飲食節目;而大部分香港人都識講幾句英文,但只要你的口音並非RP(Received Pronunciation)、文法有少少錯,便會被人「無限放大」。明明都是第二語言,為何會有差別待遇?當然,有些人說廣東話比英文難學,外國人努力融入香港文化值得嘉許,但香港人去到外國,又何嘗不是努力融入當地?我們識講幾句英文,又愛食炸魚薯條和香腸捲,也值得一個受訪機會。

 

為何過度吹捧外國人?

 

  移民英國後才發現,在香港生活的外國人應該是最幸福的族群,鑑於香港的歷史背景,他們可以保留原有的文化和生活習慣,即使不懂廣東話,也很容易得到外資的工作機會,高薪厚職,又能享受香港的高效率和便利。相反,香港人來到外國需要一段較長的適應期,當地人不會遷就你語言不通。英國大部分文職工作都要求員工精通英文,最好熟悉本地文化,換句話說,識英文只是基本,大部分職業都要英文好才能升上管理層。

 

(由作者提供)

 

  有時看見香港媒體吹捧喜歡亞洲文化、識講廣東話的外國人,確實有點心理不平衡。事實上,很多國家都要求外來者對當地語言有基本了解,在荷蘭和德國,如果不懂荷蘭語和德文,很難在遊客區以外的地方找到工作,俄羅斯和法國亦然,當地人即使能說英文,在如非必要的情況下只會用母語跟你溝通,這是他們的民族自豪感。因此,在香港生活多年識講幾句廣東話,不是甚麼值得吹捧的事,過去這些年,香港人對外國人過於遷就,學習當地語言是其實是對當地文化的尊重。

 

廣東話難學,難道英文不難學?

 

  很多人會說廣東話難學,外國人要學廣東話更難,因為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語系,文法不同,語言邏輯也不同。把角色倒轉,香港人學英文其實也要面對相同的情況,只是英文是幼稚園、中小學的必修課堂,但大家「被逼」學了十幾年英文,也難以達到native的水平,難道英文很易學?

 

  很有趣地,外國人只要能用廣東話講幾句日常用語,發音不用很標準,文法也不用完全準確,香港人已覺得驚為天人,但明明自己的英文水平遠高於此,卻不會欣賞自己,反而去批評大家的不足,這是一個相當病態的社會現象。外國人來香港生活,學廣東話是基本尊重,請停止「抬高」別人,貶低自己。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