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

行政人員
17/02/2017

退而不休 發掘第二人生

#創業 #退休

  打工仔渴望退休、財務自由,最終不過是想做自己喜歡的事,過自己理想的生活,對部分人而言,退休生活不一定環遊世界才算理想,有人為了實際的財政需要,也有人為興趣,做退休前未能完成的理想,更多是想證明自己的價值,長者就業不只是談供求的勞動市場。

 

  50年前去過日本工作兩年的張旻偉,本想重返舊地過退休生活,但輾轉間,逾70歲的他卻赴東京再創業,開設港式茶餐廳,他直言:「停不下來」。

 

 

  回到香港,前一哥鄧竟成在退休後5年多,60歲後重投職場,加入香港航空任高層,退休期間,他參與不少公職,亦熱愛行山,甚至主持電台節目訪問嘉賓,「退休都要走出去」。

 

 

  面對經營環境轉變,電子零件公司老闆Michael結束業務後,花了一年多,四出報讀飲食相關課程,目標是開設茶餐廳,他並不心急,遇上適合的時間、地點才開店,「做人始終要有動力」。

 

 

  退休後,能夠找到新的目標、理想,發掘第二人生都是一種幸福。

 

 

日本直擊 東京有間茶餐廳 港伯創業 靠沙爹牛丁突圍

 

  想退,卻退不下,可能受心底那顆探索的心所牽引。

 

  在東京有一間開業近兩年的港式茶餐廳,記者出發前在網上搜尋資料,據報道沒有露面的老闆是一名40來歲的香港人,經聯絡後約定在餐廳見面。

 

  步出位於千代田區的飯田橋站,行10分鐘到達這間「香港贊記茶餐廳」,沿路大多是商業大廈、中密度住宅,在非繁忙時間,路人不多,走入內街,茶餐廳在一幢住宅旁邊,隱蔽得來卻很突出。在店內等了一會兒,店員引來是頭頂花白的「張老闆」,「之前的是我兒子。」

 

茶餐廳內放在香港雜誌,連宣傳牌都是香港運到,張旻偉說,一杯奶茶的茶底,他都花了不少時間調較,部分茶葉要從香港運到。

 

  眼前的「張老闆」張旻偉年屆73,原來他才是茶餐廳的真正老闆。以為他一直長居日本,一問之下,他在2014年才到日本,原意是在當地優閒退休,但機緣巧合下,遇上現址的4層大廈,思前想後又做回本行開餐飲,結果「一發不可收拾」。

 

店外招牌寫明是「香港」茶餐廳,餐單設計一樣港式,常餐、午市飯餐一應俱備。

 

年輕時在日本打工結緣

 

  回到故事的原點,張旻偉早與日本結緣。50年前,從事文具銷售的他獲公司派往日本工作,開始學習日文、生產、銷售等,「我仲喺日本上堂學英文,因為可以同時學兩種語言,又上堂學設計,順道學較專門的日文。」在東京工作期間,他正是住在飯田橋一帶,當年該區大多是印刷廠、出版社,現在已演變成住宅兼商業區,他逗留在日本的時間不長,只有兩年,之後回香港繼續工作。

 

  轉眼80年代,中國改革開放,當時已做了10多年文具業,張旻偉覺得前路有限,而且自己對一買一賣的「低技術」工作失去興趣,於是1983年轉投飲食業,北上深圳的酒店工作,「飲食業的挑戰性比較大,可以自己創造一些東西。」時值卡拉OK流行,但深圳市面的卡拉OK只是附設在夜總會、酒吧等,張旻偉從香港帶入設備,連同飛圖唱片出版的首張LD,在深圳酒店開設卡拉OK走廊,這正是他從創新帶來的滿足感。

 

  在深圳工作10年後,他再往北上,90年代到北京開設自己首間茶餐廳,名字一樣是「贊記」,「當年在北京的香港人很集中,很多人每星期都來,所以生意不錯。」後來因租約問題,茶餐廳被迫結業,直至2003年,他在北京開酒吧,一做又10年,賣光北京的事業就在2014年回港,「我申請了移民加拿大,但想來想去,覺得不太好,於是想回來日本退休,環境比香港清靜,買一間兩層小屋,有個小花園,香港一定要逾億元,以我的年紀又做不到按揭,在日本可以住好啲,在香港反而做又不是,不做又不是。」

 

物業連裝修共花2000萬

 

  很多人以為是自己選擇人生路,但命運偏偏似是另有安排。

 

  50年來,張旻偉偶爾與家人到日本旅行,退休後竟想重返舊地,他都始料不及,更加意外的是,當年他踏出飯田橋步入地產公司,問經紀有沒有兩層小屋介紹時,對方提議的茶餐廳現址有4層高,「本來想要兩層,自己在上層住,下層賣吓貨,最多沖杯奶茶、整件三文治賣,但見到這處雖然舊,但覺得不錯就買下來。」他花了約1,000萬港元買下全幢物業,最初構思將上層分租,估計每月租金收入100萬日圓(約6.9萬港元),地下按原定計劃做小賣店,設計圖則都已準備好,「我一日花不到1萬日圓(約690港元),一個月30萬日圓(約2萬港元),收租都好似不錯,後來想,物業的位置不錯,自己做開飲食,不如做回本行。」計劃一變再變,連同買物業的資金,裝修和添置設備,至今花了2,000萬港元,茶餐廳在2015年3月開業,初期由兒子打理。

 

  菜餐廳開業後在日本一度引起熱話,在當地大受歡迎,因為夠正宗,菠蘿油、蛋撻、奶茶等港式食品,比香港某些茶餐廳更好味,張旻偉說原因是日本食材靚。不過,熱潮退卻後,人流大不如前,茶餐廳開始蝕錢,幸好不用交租。兒子本來就不想做飲食,當時在香港的張旻偉回日本重新接手,他每日在餐廳觀察,與食客交流,「我坐喺度諗,如果不改變,一係不做,一做要做到最好,根據我的觀察,間舖是有得做。」

 

菠蘿包每日新鮮出爐,用日本麵粉、雞蛋、糖,每個售220日圓,約15港元。

近乎手掌般大的日產螺,螺肉比香港的軟身得多,炸魚皮改以炸三文魚皮,蒸帶子、炒花甲等,改以日本海鮮烹調,味道更鮮。

 

正宗港式味道生意翻倍

 

  「洗濕個頭」後又豈可輕言退休,張旻偉首要改的是營業時間,由原來早上11時半至6時,加開晚市時段,並加入港式海鮮小菜,採訪當日記者一同「試菜」,同樣是椒鹽鮮魷,食下去的確有驚喜,「很多日本魚類適合香港人食,但日本人不多食的,還有很多海鮮、蔬菜,用港式做法來做,味道一流。」張旻偉對自己的新事業充滿期望,縱使與他的退休大計截然不同,「講出來或者有點荒謬,我的理想是香港、中國人到日本都會來食。」

 

近年日本經濟不好,首相安倍晉三曾推出外國人在日創業的改革措施,但相比很多地方,手續仍較複雜,需時較長。

 

  第二步是更改菜單,加入即炒粉麵飯、碟頭飯,還有香港茶餐廳必備的沙嗲牛肉出前一丁,「最初我的日本朋友反對,說日本人只會在屋企食出前一丁,我說這是茶餐廳最重要的食物,結果一樣大受歡迎,為甚麼?因為做法跟日本人食慣的不一樣。」他更從香港找來三個餐飲老友幫忙,分別負責中菜、西菜和包點,全都有數十年經驗,絕對是正宗港味,「一遷就日本的口味便會走樣,變成中華料理,我覺得中華料理只是日本菜的一種,我只是做自己認為對的味道,口味本來就沒有統一標準。」

 

  張旻偉接手半年後,生意翻倍,茶餐廳終收支平衡,但始終難與香港相比,「日本的售價好似貴一點,但香港人口密集,難作比較,現在已積累一批熟客,專誠坐一個小時車來的也有,希望延長營業時間後,多些人放工後來。」除了日本的茶餐廳,滿腹大計的他在香港上環還有一間水果店,現由太太打理,來日本之前已取得牌照開甜品店,他甚至想兼做水果批發,「但要搞好日本這邊先。」

 

  訪問數小時,由最初打算在日本退休、做小生意,發展成分租單位,再進展至開茶餐廳,現在延長時間至晚市,菜式愈來愈多,更有計劃開設分店及加開早市。與其說他已投資大筆資金而不可不做,他更加是喜歡探索新事物的人,腦筋永遠停不下來。

 

午市碟頭飯、燒味飯、豆腐火腩飯、蘿蔔炆牛腩,大受日本上班族歡迎,近日流行「Show meyour love」,由在港日本人在網上熱傳,即是粟米肉粒飯。

蛋撻是其中一種日本人喜歡的港式食品。

 

外國人日本創業手續多

 

  「現在我都不是很清楚(外國人到日本開店)手續。」張旻偉找來日本朋友幫他向有關部門詢問申請手續,他說每次答案都是模稜兩可,叫他無所適從,找來中介幫忙,但只能完成部分程序,花了不少「冤枉錢」,「前後唔見近百萬元,例如有所謂的會計,開不同名堂收手續費,我都說不清楚。」就連聘請香港的師傅到日本工作,搞簽證都搞得一團糟,「無計,自己唔識。」也可能是過程太多波折,反而激發他想做好生意。

 

投資額須達500萬日圓

 

  外國人在日本創業的確不容易,最好與日本人合資經營,當然前提是對方是可信的。在日本成立公司的程序和時間較香港難得多,外國人成立公司的手續需時已要近一個月,當中涉及不少費用,在香港,資料齊備的話最快一日辦妥。成立公司以外,公司負責人必須取得經營管理簽證,取證的條件是先得到居住權,然後證明公司最少有兩名全職員工、投資金額有500萬日圓(約34.5萬港元)等。

 

  另外,在日本租舖開業的費用比香港更高,張旻偉說日本的租金普遍較香港低,但這都是有原因的,就是生意額未必及得上香港,但事前需繳交10至12個月按金,已嚇怕不少人。

 

 

前警隊「一哥」鄧竟成 人生三部曲

 

  雖然頭頂絲絲白髮,但年屆62的警務處前一哥鄧竟成穿起西裝,腰骨依然挺直,未見中年發福,雙眼仍是炯炯有神,離開警隊接近6年間,過著行山、踢波、做公職的退休生活,今日的他看起來比以往更精神。

 

鄧竟成身為名人,退休後得到的機會自然較多,但他認為只要願意踏出第一步,機會都可以自己創造,例如他認識一個樂團,樂手全都是退休人士,全都是退休才學樂器,從而認識新朋友,參加不同活動。

 

  2011年1月,鄧竟成開展退休前休假,按照警隊傳統,他在任期的最後一夜,與同僚在警官餐廳舉辦餞行晚宴,晚宴約在11時完結,鄧竟成坐上車牌「1」的專車回家,翌日早上6時半,他揹住背包坐巴士,獨自與200多個陌生人一起行山,「退休後就算不是重新做一份工作,都要建立另一種生活。」自此之後,鄧竟成幾乎沒有停過,記者3年前訪問他,當時他維持每朝4時多起床行山,8時已安坐家中的生活,有時候會參加「陌生人行山團」,按指定地點、時間到出發地,與不相識的行山人士一起行山,他更考取地質公園導賞員的資格,並擔任漁護處的郊野公園及海岸公園委員會主席,其餘時間他更加忙碌,因為他身兼多個公職,又不時踢足球、與舊部見面等,隨時比退休前更忙,「我的想法是,人生有三部曲,第一步是讀書求學,第二步是做一份主要的職業,第三步是退休;退休不是坐喺度等死,日日無所事事,人生是要有目標的,我為自己定了兩個目標,第一是做與年輕人發展有關的工作,第二是趁這機會,去找自己有興趣參與的活動。」

 

退休後開拓新社交圈子

 

  很多打工仔望退休歎世界,偏偏有很多退休人士不想停,「我不太同意一個講法,退休要優悠自在,我現在工作以外,也參加很多活動,我有沒有優悠自在的時間?我一樣有,如果每日有一個鐘,做我喜歡的事,例如睇書、聽收音機,甚至今朝返工前,我洗完衫晾埋衫,我已經很滿足,但不可以日日如是,或太長時間這樣過,變成做人沒有目標。」喜歡忙可能是一種性格,鄧竟成在1990年首次置業,單位面積900多平方呎,他請了一個月假,買書自學裝修,一面裝修新居,一面聽收音機,「每次聽張學友的《每天愛你多一些》都會想起當日,因為當時一日聽十幾次。」有些人喜歡退休後無所事事,鄧竟成說最重要從中得到滿足感,「每個人的滿足來源不同,但我接受不到(沒有事做)。」

 

  鄧竟成非常強調退休後要「走出去」,工作多年難免有盲點,既然不時與舊部聚舊,踢足球、行山不如找新朋友,他曾經以為做警察已見過不少世面,但其實只是社會的一個層面,「一份全職工作將你局限在一個環境之下,變成對社會的擴張很小,退休後有一個新的人生目標很重要,目標因人而異,但一定不要將自己孤立,應該趁沒有一份職業困住自己,走入自己舒服的區域。」

 

發展郊野公園近年多番起爭議,鄧竟成任郊野公園及海岸公園委員會主席期間,遇過不少次示威。

 

重出江湖為提拔年輕人

 

  在退休接近6年後,鄧竟成始終難逃一哥跳入商界的「宿命」,在去年9月底獲委任為香港航空董事局副主席兼執行董事,因而受外界質疑,「退休前、退休時都沒有想過要有第二個工作或事業,如果有,以我咁積極的人,我不需要等6年。」他透露退休期間,曾有其他公司邀請加入,但他不感興趣,「有些人很積極找工作想打發時間,有些是無所謂,遇到合適才做,我是後者。我接受一份工作的考慮是,自己對某個行業有沒有機會貢獻?不可以同人講,我做過30幾年警務處,我是警務處長身份退休,我一定對公司有貢獻,不是的,不可以因為我想有份高薪厚職的工作,於是我一定對公司有幫助,我覺得這種工作不應該做。」

 

  新崗位有甚麼吸引力吸引他復出?了解過工作性質後,他說新崗位能配合退休的兩大目標,首先是與年輕人有關,「因為香港的航空業將會有很大的發展,需要更多年輕人加入這行業,公司有很多業務擴展,同時有計劃建立航空訓練中心,我希望可以推動年輕人的就業機會。」另外,鄧竟成曾經在啟德機場工作,出任機場警區指揮官,他說對機場有感情、有認識,而航空業亦是很活潑的行業,不同的工種對他有很大吸引力。新崗位主要涉及企業管治和及發展,他最想運用在警隊的管理經驗到新崗位,上任初期,行山的時間表受到一點影響,但他說與公司有共識,現時的公職、義務工作要繼續做。

 

有志者 鄧竟成!

 

  印象先行、歸類歸邊已成為社會常態,「公司新聘請的九十後如何不濟」、「公司個老油條又如何恃老賣老」,世代之間互相看不順眼,「戰場」甚至伸延至巴士讓座。鄧竟成在2015至16年間,曾在數碼電台主持80集節目《有志者,鄧竟成》,由當事人親口講出這個網絡「爛Gag」,其實都幾幽默。

 

任警隊期間接受訪問多,鄧竟成在退休期間則做電台節目主持,負責找嘉賓、資料搜集,訪問前更會約受訪者用膳,介紹節目內容,了解對方的背景。

 

  每次兩小時的節目,訪問過由10多歲的中學生至84歲的長者,各自分享他們的人生,當中有不少年輕人,鄧竟成說要為他們平反,「香港年輕人不是一般報道咁不負責任,可能是小部分,但亦有很多年輕人很有志向、很有想法。」

 

  每一代人都以「一蟹不如一蟹」批評下一代,這情況早在鄧竟成初入警隊時出現,他在七十年代中加入警隊,當年的前輩對年輕警員說:「依家的年輕人無用的,咩都唔識,學歷就高。」當年的警員中學畢業已算高學歷,至鄧竟成退休前,老一輩又點睇年輕警員?他們說:「現在的年輕人無用的,唔識做?,學歷就高。」而現在很多警員是大學畢業,「這證明每一代如何看年輕人是永恒不變的,年輕人在不同時代,在社會都扮演著某個角色,也會繼續參與社會,大家不應用太單獨、狹窄的眼光去看年輕人的問題。」

 

  鄧竟成說過,退休後想做與年輕人有關的工作,現在他會參與香港航空與學校、團體合辦的社會責任項目,算是達成目標,「我們鍾意不鍾意都好,社會的將來是年輕人的,他們會繼續扮演後生的角色,扮演初出茅廬、無經驗的角色,所以學校老師、校長、家長,出來工作後的前輩、管理層都要向年輕人提供多些鼓勵、機會。」

  

歷任華人「一哥」退休後去向

 

李君夏 1989年12月至1994年12月

 

  在休假期間投身長和系任受薪的集團顧問,1995年被揭發後,被政府下禁令,不可在1995年5月至11月半年內出任該職位,禁令解凍後才正式獲聘,2001年正式退休

 

許淇安 1994年12月至2001年1月

 

  2001年6月加入路訊通任非執行董事,同年轉任怡和保安任董事局顧問,2003年轉嘉華國際任常務董事至2005年離世

 

曾蔭培 2001年1月至2003年12月

 

  2004年6月加入新世界旗下的新創建任執行董事,曾任其他公司主席及董事,現為新創建執行董事兼行政總裁

 

李明逵 2003年12月至2007年1月

 

  退休後未有加入商業機構,只加入政府諮詢組織,私下專注學廚並在報章寫專欄

 

鄧竟成 2007年1月至2011年1月

 

  退休後加入政府諮詢組織,曾任建滔化工集團的獨立非執行董事,2016年加入香港航空任副主席

 

曾偉雄 2011年1月至2015年5月

 

  退休一年後,加入震雄集團任集團戰略官,市傳年薪達100萬元

 

銀髮族職場

 

銀髮族再就業的市場,在世界各地包括香港仍未見成熟。

 

  香港人口老化,退休人士重投勞動市場將愈見普遍,不少公司沒有明言不聘請銀髮族,但招聘過程中,僱主會選擇70歲,還是30歲的應徵者?退休人士富經驗、有交帶是其優勢,但有時候,僱主考慮到聘請他們要面對健康、保險等問題,可能卻步,因此聘請中年人再就業,甚至是退休人士的本港公司及職位,一直不太多,莫說為他們專門而設,現時香港耆康老人福利會設有長者職位網站,目前約有60多個全職或兼職空缺。銀杏館(見圖)是本港較有名專門聘請銀髮族的高級餐廳,自2003年成立至今,已聘請過超過2,000名長者,平均年齡接近70歲。老齡化同時帶來銀髮市場的商機,前年成立的老正工作室是一間傳訊及活動策劃公司,以新時代的包裝手法,針對銀髮市場的品牌產品,特別之處是所起用的模特兒全都是銀髮族。

 

 

半百「廠佬」學沖奶茶 盼做多廿年

 

  人到了某個年紀,對人生、對事業,多一份豁達,講理想、講願景,則少一份衝動。

 

  做了廿多年的電子業式微,53歲的Michael前年無奈結束自己的電子零件代理公司,這年紀,的確有點「兩頭唔到岸」,「話老又不老,話後生又不後生,如果現在退休,可能後面仲有廿幾卅年,生活都會很辛苦。」辛苦不是指三餐不繼,要節衣縮食,而是無所事事,失去人生目標的辛苦。

 

年紀大不是「Hea做」的藉口,Michael沖奶茶特別認真,水溫、茶葉量、茶奶比例都一絲不苟。

 

  退休人士也許有同感,退休前,每朝起床梳洗後,有辦公室這「目的地」要去,退休後,朝早躺在床上撐開雙眼,卻不知該往哪裏去,「我真是不想去公園同人迫,同埋都會尷尬,50幾60歲日日去公園坐,不知道其他人用甚麼眼光望我。」這個心理關口比結束公司的決定更難過。既然手頭有資金,放假玩了兩個月後,做了多年老闆的Michael自覺難以適應打工仔的生活,始終想自己掌握一盤生意,所以他決定再創業。

 

優質茶餐廳有得做

 

  自金融海嘯後,電子公司蝕錢多年,行家一個一個退出,已不可能繼續在行內掙扎,「連續蝕幾年錢,等完一年又一年,始終現實最重要,倒不如嘗試有機會發展的行業。」汲取上一個事業的教訓,香港電子業的死因是甚麼?就是行業北移,Michael思前想後,不受遷移影響的行業不外乎衣食住行,其中他認為飲食業最有前景,「有香港人在香港,始終都要食,這行業搬不走的,如果做飲食的話,最穩陣是做茶餐廳,因為茶餐廳的流量高,食的次數較密,日式、越式餐廳,你最多一星期食一次,但食茶餐廳的密度一定更高。」

 

  中年再創業的Michael不敢貿然行動,畢竟電子和飲食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兩個行業,毅然轉行頭,重新出發的心情是怎樣?「戰戰兢兢。」心頭的不安反而成為安全網,說白點,如果今次創業失敗,要重新再來更是不可能,所以Michael凡事小心翼翼、做足功課,首先是分析市場,「講真,飲食在香港已做到好濫,但如果因為做得太濫、有其他人做而我不做的話,會不會浪費了機會?關鍵是有沒有能力做得比其他人強,做到最好都輸,那就沒有甚麼怨言。」

 

報讀課程增進知識

 

  何謂做到最好?不熟不做的Michael先增進自己的飲食知識,市面有多少相關課程無從深究,但他讀過工聯會的食肆創業班、食物管理班、僱員再培訓局的全日制點心班、人體體重管理、中醫食療、茶餐廳助廚班等,只要與「食」有關,他幾乎不會錯過,完成理論課程,他再報讀「黑白淡奶」的港式奶茶班,完成後到連鎖茶餐廳實習,「如果杯奶茶做得不出色,或者太一般,亦為難自己在這方面的發展。」

 

計劃周詳做足功課

 

  根據Michael的評估,自己仍有20年可以做下去,「初頭一定很辛苦,自己要落手落腳,希望之後10年有信任的員工可以負責公司運作。」將來開店後的方向,Michael早有藍圖,品質、服務、形象一定要好,因為市場只會汰弱留強,還要不時做公益活動,餐廳賺到錢一定與員工分享,「理想是第一間做得好,可以一間開兩間,兩間開四間就足夠,自己可以過半退休生活,得閒去巡舖,這是自己的理想。」雖然一日舖頭未開,將來的事沒有人知道,但一面聽的記者由衷佩服他的周詳計劃,「做人有計劃是很重要,如果沒有計劃,只是一條心勤力去做,可能走錯方向,或者走很大個圈。」

 

  電子公司結束至今已超過一年,Michael說不急於為茶餐廳定下開張日子,等候的是租金、市場配合他的學習進度,「我又不急於開飯,有足夠資金,過全退休生活都沒有問題,所以我有充分時間做準備,準備不夠就不會開。」最終茶餐廳是否開得成也好,至少Michael曾經有一個目標,人生不會因為年齡增長而失去方向,結果已不是最重要,正如他所說:「做人始終要有動力,不斷令生活有一個方向、寄託。」

 

 

政府建議改善退休保障制度

 

  不是所有退休人士有能力、有本錢創業或事業轉型,更多長者離開原有工作崗位後,有如被社會淘汰,尤其是基層人士,年輕時辛苦賺來養家,未必能好好為退休後的生活打算,政府提供的社會保障就特別重要。

 

1. 更改現有社會保障計劃

 

  ‧建議領取長者綜援的年齡由60歲提高至65歲。

  ‧維持長者生活津貼金額2,565元為基本津貼,增設高額津貼3,435元。

  ‧取消「衰仔紙」制度。

 

2. 長者醫療

 

  ‧以往只有領綜援的長者可獲免費公營醫療服務,建議合資格領取長者生活津貼高額津貼的75歲或以上長者,可獲同等待遇。

  ‧降低領取長者醫療券年齡,由70歲降至65歲。

 

3. 提高居於安老院舍的長者資助

 

  ‧現時約八成居於私營安老院舍的長者領取綜援,平均金額為每月8,400元,長者可選擇放棄領綜援,改領長者院舍住宿照顧服務券,估計金額約12,416元。

 

4. 建議取消現行強積金對沖制度

 

資料來源:政務司司長辦公室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