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

行政人員
24/11/2021

本港「企業傷健共融指數」平均分僅合格!8個評分準則中,「招聘」排第二!最高分、最低分是甚麼?

#ESG #社會責任 #職場 #傷健共融 #企業傷健共融指數 #CareER DII #傷殘人士 #平等機會委員會 #殘疾歧視

  近年企業愈來愈重視ESG(環境、社會和企業管治)議題,為履行社會責任,正積極塑造多元共融職場環境。

 

  為量化企業實行傷健共融策略及情況,慈善機構CareER於昨發布全港首個企業傷健共融指數(CareER DII),結果顯示,參與企業整體平均分數僅達及格水平。

 

慈善機構CareER公布本地首個企業傷健共融指數,結果顯示,企業普遍能為員工提供工作調適空間,但整體平均分數僅達及格水平。(官方圖片)

 

  CareER聯合創辦人及行政總裁崔宇恒(Walter)表示,企業傷健共融指數對於亞洲而言,仍然較為新穎,歐美地區通常由民間組織發起研究。為推動港企建立傷健共融文化,該機構花費近2年時間,與平等機會委員會、香港交易所慈善基金等對象合作,調查20多間不同行業企業,其中有70%企業聘請逾千名員工。

 

面試招聘 公平對待傷殘人士

 

  該指數透過8個不同範疇進行調查,結果顯示,企業整體平均分數達到及格水平,而企業在「工作調適」部分獲最高分,平均分高達7成,即代表企業普遍能提供清晰指引,讓員工按需要申請靈活工作時間及地點,並容許他們按需要請假。

 

  此外,在「招聘」方面,企業平均評分有64%,大部分企業在招聘廣告中列出平等機會聲明、採取平等的招聘程序,以及在面試時公平對待傷殘人士。

 

  Walter認為,對於企業而言,最具挑戰的是對外提倡傷健共融,企業也較易忽略外在持份者的共融政策。指數顯示,企業在「供應鏈及採購策略」方面未能達及格水平,平均評分僅得26%。主要原因是企業普遍認為向供應商提供「平等機會政策」或「供應商守則」已足夠,因此沒有更主動向供應商提出「僱員多元化準則」,列出優先考慮僱用傷殘人士的供應商等措施。

 

  平等機會委員會主席朱敏健認為,疫情下僱主對於員工身心健康、可持續發展、ESG概念等關注度提升。「雖然本地不少企業在傷健共融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但情況仍未達至理想。」並認為,未來企業應更注重多元化及傷健共融理念,制定實行相關策略。

 

迎多元人才 企業建良好形象

 

  他亦提及,在最近3年內,平機會接收有關殘疾歧視的查詢,每年均超過1,000宗以上,當中有6成與僱傭方面相關。在疫情期間,員工因患流行病所產生的不平等待遇及歧視數目急增,相關投訴人士表示,曾經因確診新冠肺炎而失去工作機會。

 

  Walter表示,在職場上積極推動多元與共融政策,已成為企業成功關鍵。企業應迎接更多有能力的多元人才,從而建立良好形象,並吸引多元化投資者及顧客群。

 

03/06/2024

銀行中港CEO經歷多次逆境!公開6大團隊內部、對外營運策略!瞄準高端客+以人為本成穩定業務關鍵

#地緣政治 #亞太 #外資 #金融 #疫情 #ESG #經濟 #香港 #銀行 #行業 #管理學 #職場人語 #荷蘭國際集團 #以人為本 #業務 #高端客 #ING

ING銀行中國內地和香港地區行政總裁潘啟良表示,該行一向瞄準具有龐大規模及國際化優勢的高端客戶,以及在全球設立多個據點,有助維持業務穩定。(梁偉榮攝)

 

  加入歐洲大型銀行荷蘭國際集團(ING)超過31年的潘啟良,在3年前疫情期間,出任ING中國內地和香港地區行政總裁,負責戰略執行及業務表現。他分享,自己與其他資深的管理層早已一同經歷不少大大小小的逆境。

 

  「亞洲金融風暴、廣信倒閉、互聯網泡沫破裂、沙士、歐債危機……」,他把這些遇過的逆境與挑戰都娓娓道來,同時歸納出多年來令業務穩定的6大關鍵(見表),直言只要繼續把好關,對經濟前景抱持信心。

 

 

  過去數年,包括歐洲和印度在內的多間外資銀行撤離香港。然而,潘啟良認為香港仍具有國際金融吸引力,看好該行在亞太市場的發展,加上一向瞄準高端客戶,具有龐大規模及國際化的優勢。他直言:「過去幾年不論是疫情或者政治環境也好,公司都會跑出去。」

 

  而且,「對客戶而言,我們在亞太區深耕10個據點,極具網絡價值,是一個很好的網絡。尤其是中資,非常看重東南亞市場。」

 

  儘管全球地緣政治環境複雜化,在發展業務及挑選客戶方面需更加小心,可是他仍然對其挑選客戶的能力有信心,「很多客戶都與我們簽訂了十年、二十年合作,甚至三十年以上。」深信過往與客戶建立良好的互信關係,保持良好規模,對市場長遠前景樂觀。

 

  對於中國市場,他認為現時正經歷調整階段,「而且始終是一個很大的經濟體系,所以對長遠發展有信心。」

 

疫境因時制宜 紓企業融資壓力

 

  他又分享,早在加入ING的初期開始深耕中國內地市場。回想當時適逢改革開放後,經濟起飛,「我有約9年時間在國內。那時候還有稱為珠三角的地區,並且已經開始做很多中國的業務。外資或者任何資本都好,對中國的市場都看好。」

 

  此外,金融科技為銀行產業帶來變革,同業之間的競爭,有時候更像科技賽。雖然推動金融科技變革是不可逆轉的重要方向,惟潘啟良提到,期望具體策略是以「貼地」為重心,切忌「為創新而創新」,聚焦於做實事並把顧客體驗做得更好。

 

  無論過去或現在,他強調團隊也需要了解如何建立長遠的客戶關係,擁有涵蓋各種價值鏈和行業知識的人才及專家組,幫助建立互信關係。

 

  舉例,回顧疫情期間,毫無疑問對其不少跨行業的客戶供應鏈、銷售或盈利帶來影響,造成現金流或融資壓力。惟該行根據經驗因時制宜,在困境時,與客戶加大合作,作出「聰明且體現互信的決定」。他解釋,相信這些最高端的客戶,只是面對一個暫時性的挑戰,「而且當時願意加強合作的銀行為數不多,客戶是絕對會記住的。」翻查該集團在今年初公布的財報,由於利率高漲助攻,其2023年淨利大增近一倍至73億歐元(約617億港元)。

 

重聆聽實踐 展示以人為本特質

 

  為了解員工需求以穩定軍心,同時在市場渴才的局面之下,穩固核心團隊,該企除了透過organization health index(OHI)研究,3年前他升任CEO一職時,亦設立了「CEO Box」,即使新入職的員工都可更放心地,直接提出意見與提供對話空間,「向他們表示我已準備好」以及讓其知道CEO是「貼地」的。

 

  他認為,作為CEO必須帶頭做起,「讓員工知道我們有聆聽,我們針對大大小小的事項都會有跟進」,付諸行動。

 

  而且,他形容此情況如同:「你跟客人談完之後,你要做成事。如果甚麼事都沒有做成,其實別人會知道。」因此,這樣也是另一種形式以身作則,展示其以人為本的業務(Human Business)的特質,不論是對內或對外,都需要聆聽與實踐,重視人性化舉措,助維持業務穩定性。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