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政情

FOCUS
28/11/2023

【FOCUS】人行報告言簡意深,金融救場只爭朝夕

#地方債 #民企 #內房 #金融供給側

  中國經濟增長今年「保5」無虞,但面對房地產、地方債、民企等領域暗湧處處,近期多個政策風向盡顯當局「只爭朝夕」,而人行周一(27日)晚發布的《第三季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更是言簡意深。

 

對焦內房、民企、地方債

 

  11月17日,央媽領銜三部門開會,提出房地產貸款「三個不低於」;昨日上午,央媽領銜八部門發文,祭出支持民營經濟「25條」;昨晚,央媽發布最新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上季「統籌協調金融支持地方債務風險化解工作」的提法,悄然改成「指導金融機構積極穩妥支持地方債務風險化解」--分別對焦內房、民企、地方債,政策的底層邏輯,都離不開「金融」二字。

 

人行報告提出,指導金融機構積極穩妥支持地方債務風險化解。

 

  何解?首先看內房,中指院最新數據顯示,22個主要城市11月樓市成交面積,錄按年跌24%、按月跌10%,其中二線城市按月更挫18%。樓市持續冰封,拖累水泥出貨量之餘,更加劇開發商現金流壓力。為此,央媽報告就指,一視同仁滿足不同所有制房企合理融資需求,用好「第二支箭」支持民營房企發債融資,支持房企通過資本市場合理股權融資。

 

  金融被推到台前,被冀以打救地產的重任,甚至據報當局擬首次允許銀行向部分開發商提供無擔保營運資金。外媒就預期,主要內銀明年或需額外撥出890億美元用於房地產不良貸款,相當於預期內銀行業明年撥備前利潤的21%。

 

便利企業和居民持有國債

 

  除了地產,央媽報告並指,指導金融機構積極穩妥支持地方債務風險化解;早前標普全球評級警告,中國城投債務重組可能對地方銀行造成2.2萬億元人民幣的資本衝擊。

 

人行報告指,一視同仁滿足不同所有制房企合理融資需求。

 

  值得特別留意的是,報告最新提及「優化國債持有結構,推動銀行發展政府債券櫃台銷售和交易,便利更多企業和居民持有國債,實現國債投資主體多元化」,數據顯示,中國個人投資者持有國債的比例僅為2.9%(截至6月),遠低於美國的9%,仍有較大上升空間。此似呼應了外匯局原國際收支司司長管濤10月撰文指,人行存在「擴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對於民企,報告最可圈可點的一句話是,「努力做到金融對民營經濟的支持與民營經濟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相適應」,通過制定民營企業年度服務目標、提高服務民營企業相關業務在績效考核中的權重等,加大對民營企業的金融支持力度。

 

深化金融供給側改革大年

 

  諸多動作顯示,為應對經濟加快轉型日益上升的緊迫性,2024年將是「深化金融供給側改革」大年,而金融政治性、人民性的屬性,注定其要在服務實體經濟、改善民生方面發揮更大作用。無獨有偶,中國人大網上周披露,在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人行金融工作情況報告的會議上,有出席人員提出,「金融業向實體經濟讓利的空間還很大。」

 

  此外,隨著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明確,未來依法將「所有」金融活動全部納入監管,更多的恒大、中植式權錢勾連反腐將陸續有來。而最高層據報今日起視察金融重鎮上海,將釋放何種提振經濟及民企信心的重磅信號,拭目以待。

 

06/12/2023

【FOCUS】擔憂債務穆迪降級,「春江鴨」押中國式QE

#穆迪 #地方債 #QE

  中國財政實力「殺招」為何,隨著評級機構穆迪周二(5日)將中國主權信用評級展望,由「穩定」下調至「負面」,將加速見真章。

 

  人行行長潘功勝繼上周接受新華社專訪時稱,必要時會對債務負擔相對較重的地區,提供應急流動性支持後,最新再在《人民日報》撰文指,將更好履行中央銀行最後貸款人職能。憧憬新一輪中國式QE蓄勢待發的「春江鴨」,正押注中國國債及地方融資平台美元債。

 

法定地方債、隱性債務規模巨

 

  上月中下調美國政府信用評級展望至「負面」的穆迪,最新將目標對準中國。早在2017年,穆迪就曾以「中國穩增長的努力或刺激債務上升」為由,下調中國的信用評級至A1(較最高評級低四檔);時隔7年,評級雖保持不變,展望就「穩定」不再,理由為「地方政府、地方國企債務問題轉移至中央層面,將對中國的財政、經濟和社會發展構成廣泛下行風險。」

 

IMF等機構測算,地方隱性債務或高逾70萬億元。


  根據財政部的「帳本」,全國地方政府法定債務餘額截至10月末首次突破40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另據IMF等機構測算,另有地方隱性債務高逾70萬億元。

 

  為支援地方化債,當局10月拍板特殊再融資債發行計劃,加碼償付存量債務(包括隱性債務),截至11月中,發行規模約1.3萬億元;其中,去年底爆出城投平台「第一滴血」的貴州,發行近1450億元。

 

央媽表態閃「隱性擔保」訊號

 

  儘管如此,大摩就指,最終需要置換的隱性債務至少達7000億美元;換言之,年末集中發行的1.3萬億元特殊再融資債覆蓋不到三分一。數據並顯示,2024、2025、2026年的地方債到期規模分別為2.98萬億、2.97萬億、3.53萬億,但今年首10月的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僅不到3.5萬億元,如何應對滾滾而來的償債高峰?

 

「春江鴨」買家近月大舉追捧地方融資平台高收益美元債發行。


  從央媽近日有關「緊急流動性支持」、「最後貸款人職能」的表態看,現時仍由商業銀行為主力支持地方化債的市場化模式,正閃現愈來愈強烈的政府「隱性擔保」訊號。此或解釋了「春江鴨」買家近月大舉追捧地方融資平台高收益美元債發行,帶動其平均收益率下行(息跌價升)。Dealogic數據顯示,地方政府融資平台今年至今發行逾46億美元債,僅過去一個月就發行7.2億美元。人行另最新公布,境外機構10月淨買入中國債券加速至逾2000億元。

 

  展現「隱性擔保」姿態開篇順利,但面對高聳入雲的地方債大山,何時從利用現有額度左右騰挪,到真正祭出中國式QE「殺招」,將是人民幣資產走出低谷的關鍵。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