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政情

政是有心
23/07/2021

出書對抗洗腦,自己做的就是洗腦

#出版 #兒童刊物 #言語治療師總工會 #煽動仇恨 #恐怖主義 #刑事罪行條例 #洗腦

  出版兒童刊物、搞讀書會、玩互動遊戲,看似很好;原來出版反修例刊物、提供親子共讀指引,美化反修例示威違法行為、英雄化暴徒,究竟居心何在?

 

  要搞清楚,故事書和讀書會都是針對5至8歲,讀幼稚園和初小學生,心智完全不成熟。以漂亮漫畫包裝,將幼童不會明白的政治議題,以漫畫簡單化內容、美化暴徒罪行、又合理化醫護罷工等行為,散播不守法意識。

 

  這既荼毒幼童,借此灌輸對司法制度的憎恨、又有煽惑暴力之嫌,亦宣揚不守法意識,更挑戰法律,尤其是國安法。

 

(iStock)

 

  警方國安處昨日(22日)拘捕5名男女,年齡介乎25至28歲,他們涉嫌串謀發布煽動刊物,違反《刑事罪行條例》第10條。警方指被捕人士為涉事工會為言語治療師總工會,5名成員被捕,涉3本兒童刊物。

 

  該會出版的3本刊物,其中在《羊村守衛者》在去年6月出版,以反修例事件作為背景,當中有時序表和所謂羊村守衛者的故事,提及「狼佔領成條村,食哂入邊啲羊」,而當中「狼」影射政府和內地人,「羊」暗喻港人。

 

  另一本《羊村十二勇士》則以12逃犯為背景,內容涉及12隻「羊」會被「狼」所殺害。12隻羊代表12勇士,名字和12潛逃港人一樣,借機影射本地司法制度,引起對司法制度的憎恨;而《羊村清道夫》則以羊村的洞喻意關口,藉此引起兩地仇恨。

 

  這些涉案言語治療師,利用其專業身份和家長學生信賴,借機灌輸反政府主張,毫無專業道德,已經令人憤怒。

 

  但叫人同樣氣憤的,是有電台節目主持竟然不去討論漫畫內容是否有問題,而和過去把持節目時間一樣,轉移視線去講人權法和言論自由。要知道人權法是不能凌駕國家安全。《國安法》第4條維護國家安全應當尊重權,包括言論、新聞、出版的自由,這些國際公約都有標明行使自由並非毫無限制,要尊重他人權利、國家安全和公共秩序等。

 

  正如上文提及美國人麥克2015年在網上悼念「恐怖大亨」拉登,又公開了擊殺拉登突擊隊隊員名單,被判煽動暴力監禁20年。2017年英國人阿夫斯基在社交網站揚言要報復伊斯蘭人,他自辯酒後胡言,但法官判他意圖煽動宗教仇恨監禁1年。

 

  任何人公開為恐怖主義行為辯解,即屬犯罪,而為恐怖主義行為辯解,例如「合理化或美化有關行為」、「正面評價事件」、「為犯案者辯解」均可被視為恐怖主義行為辯解。

 

  那些執意於警方以《刑事罪行條例》執法,指是一條過時的殖民地時代法例,這又是偷換概念。根本上香港絕大部分法例都是在殖民地時代所訂立的,何來過時?即使今次警方所引用的條例,回歸以來從沒有執行,但是法例就是法例,沒有所謂過時不過時的。在沒有進行任何修訂或更改時,那就是法律。

 

  涉案人士說出書是對抗當局的洗腦教育,其實他們所作所為就是洗腦。

 

19/01/2024

AI版權|ChatGPT吃霸王餐?紐約時報狀告OpenAI、微軟侵權!「合理使用」原則勢成法律爭議焦點

#Smart Living #AI #GPT聊天機械人 #傳媒 #生成式AI #出版 #版權 #OpenAI #美國聯邦版權法 #維基百科 #美國專利文件資料庫 #微軟 #侵權 #智慧生活 #數碼轉型 #紐約時報

  ChatGPT爆紅雖然造就了逾千億美元產值的生成式AI產業,但也讓傳媒和出版業者感到威脅,認為科技巨頭未經許可使用其內容來訓練和開發AI模型,形同吃霸王餐,故陸續有作家或傳媒人狀告AI公司侵權。近日美國著名報業《紐約時報》終於坐不住,決定對OpenAI與Microsoft提告,代表新聞業對AI巨頭開出第一槍。一旦法院對這宗官司作出裁決,將成為往後的重要參考案例,足以左右科技業與傳媒業的未來發展,所以份外惹人注目。

 

ChatGPT未經許可用紐時內容

 

  2023年12月27日,紐約時報公司(The New York Times Company)跑到曼哈頓聯邦地方法院,控告OpenAI與微軟(Microsoft)非法使用該報內容來訓練和開發ChatGPT與Bing Chat(現已改名為Copilot);當聊天機械人被問到涉及新聞或時事的問題時,可能會依照《紐約時報》的內容來回覆用戶。該公司認為,倘若用戶滿意AI的解答,就不會瀏覽《紐約時報》網站,導致網站流量下降,損害其廣告和訂閱收入。

 

  紐約時報公司表示,GPT大型語言模型所用的某個AI訓練資料庫中,《紐約時報》屬第三大的資料來源,僅次於維基百科、以及美國專利文件資料庫,因此OpenAI與微軟應對其非法複製和使用該報內容所造成的數十億美元法定(Statutory)和實際(Actual)損害負責;同時,又要求被告銷毀任何有使用《紐約時報》版權內容的AI模型和相關訓練資料庫。

 

紐約時報公司指出,OpenAI的ChatGPT與微軟的Copilot在未經許可下近乎逐字摘錄《紐約時報》的報道內容,已經超越了「合理使用」的界線。(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OpenAI:紐時指控欠合理依據

 

  儘管訴訟狀未有提出確切的索償金額,但卻列出《紐約時報》與其附屬品牌合共6,000多萬項被OpenAI與微軟用於訓練AI模型的內容記錄。根據美國聯邦版權法,每項蓄意侵權行為最高可被判罰款15萬美元(約117萬港元),如以6,000萬項內容條目計算,罰金可能高達9兆美元(約70.2兆港元),這對財雄勢大的微軟可能衝擊有限,但對OpenAI這家初創企業卻是沉重的財務打擊。

 

假如紐約時報的訴訟取得勝訴,OpenAI與微軟將被要求支付高額的版權費用,這可能會增加ChatGPT與Copilot的營運成本,間接影響到用戶。(圖片來源:翻攝Microsoft官網)

 

  OpenAI回應指,紐約時報的指控缺乏合理依據,並重申使用網上公開資料來訓練AI模型,屬於「合理使用」(Fair Use)範圍。該公司強調,「合理使用」原則對創作者公平,對創新者必要,對美國競爭力更是非常重要。

 

AI模型訓練的合理使用存爭議

 

  這宗官司的勝敗關鍵正在於,OpenAI與微軟的做法是否真的符合版權法中的「合理使用」原則:在特定情況如教學、評論、研究、或新聞報道之下,允許他人不經版權持有人許可,都可以使用特定作品。構成「合理使用」的大前提是,生成式AI必須創造出新內容,而不是重現作品本身,即是「轉化性使用」(Transformative Use);同時,新內容亦不會損害原本作品的市場。

 

  紐約時報公司自2023年4月起已跟OpenAI進行協商,嘗試找出符合雙方利益的合作方案,可是一直未能達成共識,箇中原因或許是雙方對「合理使用」的看法各有不同。事實上,「合理使用」原則是否適用於AI模型訓練,目前尚無明確案例可援,所以紐時決定提起訴訟,交由法庭判決。

 

版權問題是AI發展的最大障礙

 

  紐約大學科技法律及政策診所(Technology Law and Policy Clinic)負責人賈森·舒爾茨(Jason Schultz)認為,在圖書被擅用於AI訓練方面,OpenAI的論點頗具說服力。紐約時報代表律師則重申,OpenAI未經許可使用該報新聞內容不符合「合理使用」,因為只要用戶可以透過ChatGPT取得局部新聞資訊,便不會去新聞網站閱讀整篇報道,所以它有可能成為新聞的替代品,損害原有市場。

 

  范德堡大學(Vanderbilt University)知識產權計劃聯席主任丹尼爾·熱維斯(Daniel Gervais)指出,版權問題始終是懸在AI公司頭上的一把大刀,除非他們找出解決辦法,否則這把刀會一直懸掛在那裡,限制著生成式AI的未來發展。

 

OpenAI四出奔走洽談內容授權

 

  有鑑於此,OpenAI現正積極跟數十家出版商洽談作品授權事宜。2023年7月,該公司公布跟美聯社(Associated Press)達成合作協議,能夠存取1985年至今的新聞資料庫,而美聯社也可以獲得OpenAI的技術使用權。12月該公司又宣布,與歐洲新聞集團阿克塞爾·斯普林格(Axel Springer)簽署授權協議,可以使用Business Insider、Politico等媒體內容來訓練AI模型。

 

OpenAI已獲得歐洲新聞集團Axel Springer的內容授權,日後用戶可以透過ChatGPT讀取該集團旗下媒體的新聞摘要和資料來源連結。(圖片來源:Freepik圖庫)

 

  根據瑞銀的最新研究報告,全球對生成式AI的需求日益擴大,AI模型與工具的收入可望從2022年的22億美元(約171.6億港元),暴增至2027年的2,250億美元(約171.6億港元)。面對如此龐大的產值規模,OpenAI作為AI市場龍頭,理應可以坐享其成,但紐約時報的提告卻有可能為這家初創帶來沒頂之災,迫使其退出市場。由是之故,這宗官司的判決既對OpenAI構成生存挑戰,也將對AI發展造成深遠影響,值得大家日後多加關注。

 

延伸閱讀:

OpenAI接連被告!ChatGPT涉嫌誹謗、侵權、損害私隱,CEO奧特曼如何應對訴訟浪潮?

OpenAI惹上官非!Getty Images、程式開發者控告AI公司侵權,引發「合理使用」爭議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