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碼新秩序

智城物語
24/04/2020

【大起大落】Zoom為何從科網新寵,變成深陷資安醜聞的眾矢之的?

#Smart Living #視像會議軟件 #視像會議 #遠距工作 #網上教學 #Zoom #袁征 #資訊安全 #私隱 #Google Meet #Microsoft Teams #職場 #武漢肺炎 #新型肺炎 #新冠肺炎 #在家工作 #Work from home

  在新冠肺炎疫情下,遠距工作與網上教學已成為上班族與學生們的日常作息常態,因而令視像會議軟件的需求大增,其中以Zoom最受歡迎,其用戶人數在疫情期間暴増20倍,達至2億之數!但隨著大量用戶湧入,Zoom卻接連被爆出存有資訊安全漏洞,不但遭多國政府部門和大型企業棄用,更要面對多宗法律訴訟,彷彿一下子從天堂跌落到地獄。到底該公司出了甚麼問題呢?

 

  其實,市面上不乏視像會議軟件,當中更有科技巨擘的出品如Google Meet、Microsoft Teams等,為甚麼爆紅的是Zoom呢?只因Zoom使用起來真的非常方便。會議主持人只需向參與者發送一個簡單的連結,點一下連結即可進入會議;又或者發給參與者一組會議ID編號,輸入後就可參與會議。

 

  如此便利的操作方式,自然吸引了一大群因疫情而初次接觸視像會議的人嘗試採用;加上Zoom把免費版本只限40分鐘內10人與會的規定放寬到100人,如是學校用戶的話,更不設40分鐘限制,結果令Zoom火速爆紅起來。除網上授課外,還有人透過Zoom舉行生日會、音樂會、宗教聚會,甚至葬禮等。

 

Zoom除操作簡易外,還提供不少有趣功能,譬如虛擬背景功能,可讓用戶恍如置身於三藩市金門大橋或海灘前開會。(圖片來源:Zoom官網)

 

  不過,便利操作背後卻隱藏了資安問題。Zoom的會議連結或ID很容易被黑客截取,進而闖入會議騷擾與會者,造成一連串「Zoom轟炸(Zoombombing)」事件。較早前,新加坡一群女學生透過Zoom上地理課時,畫面突然顯示猥褻圖像,並有一名奇怪男子叫女同學展示私人部位,致使新加坡教育部一度叫停Zoom教學。

 

  更嚴重的是,Zoom自3月下旬起屢被揭發存有不同的保安漏洞,爆發用戶私隱洩漏危機。3月26日,科技網站Motherboard爆料指,iOS版Zoom軟件在用戶不知情下,將其個人資料傳送給Facebook。

 

  3月31日,網絡安全公司VMRay的研究人員指出,Mac版Zoom軟件在不需用戶作最後確認的情況下,便會自行將軟件安裝到Mac機,做法近似惡意程式。另一網名為「Objective-See」的資安研究人員亦發現,Mac版Zoom軟件竟可偷偷存取Mac機的視像鏡頭和收音咪。新聞網站The Intercept更揭露,Zoom宣稱軟件提供的端對端加密技術,原來僅應用在文字通訊上,視像和聲音通訊反而沒有。

 

  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網絡研究機構「公民實驗室(Citizen Lab)」於4月3日發表的研究報告,更對Zoom帶來沉重打擊。Citizen Lab指出,Zoom宣稱軟件採用AES-256加密算法,但測試後發現只是用上規格低一級的AES-128加密金鑰,同時更是在安全性較差的ECB電子密碼本模式下執行。該實驗室又發現,即使Zoom用戶身處北美地區,加密金鑰有機會經由中國的伺服器產生與傳送。因此,Citizen Lab建議,如會議內容涉及高度機密資料,不宜使用Zoom。

 

  面對各方指摘,Zoom創辦人暨執行長袁征也心知不妙,多次親自出面撲火。4月1日,他在官方網誌上親自道歉,承諾在90天內暫停開發新功能,將所有資源調撥至修補資安漏洞。Citizen Lab報告發表後,袁征又即日在網誌上解釋,為應付近期暴增的用戶量,匆忙中「錯誤地」將2個位於中國的數據中心加入到備用伺服器名單,以致出現美國服務連線至中國伺服器的情況,現已修復問題。

 

Citizen Lab的研究報告指出,Zoom在加密技術上有誇大安全性之嫌,又沒有採用最安全而實務的防護設計。(圖片來源:Citizen Lab官網)

Zoom現已容許付費用戶可揀選使用哪個地區的數據中心,除中國外,可供選擇的還有日本、美國、加拿大和歐洲等。(圖片來源:Zoom官網)

 

  儘管袁征積極表現出坦承錯誤的態度,惟對Zoom的不信任已在全球各處遍地開花。美國太空總署、英國國防部、澳洲國防部、德國外交部、台灣政府機構均嚴禁部門人員使用Zoom。私人企業方面,Google母公司Alphabet禁止員工在公司電腦使用Zoom;電動車廠商Tesla與航太科技公司SpaceX也不准員工再用Zoom;更有消息指,渣打銀行以網絡安全為由,已要求員工停用Zoom。

 

  有見及此,Zoom遂宣布成立資訊安全長會議及顧問委員會,找來Netflix、Uber等多家公司的資訊安全長擔任成員,又招攬Facebook前資訊安全長史塔莫斯(Alex Stamos)出任外部資安顧問,以挽回用戶信心。

 

  可是,令用戶難以繼續信任Zoom的狀況,卻又持續發生。以色列網絡安全公司Sixgill發現,有黑客於4月1日在暗網(dark web)討論區貼出352個Zoom帳戶的名單。另一家網絡安全公司Cyble亦追蹤到一名黑客,自4月起在黑客論壇張貼Zoom帳戶資料,包含佛羅里達大學、佛蒙特大學等290間院校的用戶電郵地址與密碼。Cyble更發現,有逾53萬個Zoom帳戶資料在論壇上開賣,於是嘗試買下所有資料,最終以每個帳戶0.002美元(約0.016港元)的價格成功購入,當中竟然有摩根大通、花旗銀行等金融機構的用戶資料。

 

Cyble向網媒BleepingComputer透露,從黑客手上購入的53萬個Zoom帳戶資料,包含電郵地址、密碼、會議主持人密鑰(hostkey)與會議連結。(圖片來源:BleepingComputer)

 

  除此以外,Zoom還要被多宗官司纏身。美國加州已有首宗基於《消費者私隱法案》,控告Zoom對用戶私隱保護不周的訴訟。另外,Pomerantz律師事務所宣布代表Zoom股東向該公司及部分高層提出集體訴訟,認為Zoom誇大產品的私隱保護標準,隱瞞軟件本身設計漏洞,結果被傳媒揭發後公司股價大跌,故此要求賠償。

 

來自中國山東的袁征於2011年在美國創辦Zoom,2019年4月在納斯達克上市,當時市值達159億美元(約1,240億港元)。近期因資安問題,使公司股價下跌,但《Forbes》網站估計,袁征仍然坐擁70億美元(約546億港元)的身家。(圖片來源:Zoom官網)

 

  Zoom的成功之處在於軟件操作簡單便利,有效簡化繁複的視像會議作業流程,但也因為過於專注便利性,以致忽略了產品安全性。袁征也承認,安全性與便利性之間可能存有矛盾,更坦言:「或許是時候重新審視這一點了。」這究竟會是「亡羊補牢,未為晚也」,還是「覆水難收,無以為繼」呢?Zoom往後如何走下去,還有待觀望。

 

14/06/2024

蘋果AI反擊戰!Apple Intelligence全面融入iPhone、Mac、iPad,能否改寫AI市場格局?

#Smart Living #生成式AI #iPhone #Apple #ChatGPT #OpenAI #iPad #Siri #蘋果 #開發者大會 #WWDC #AI #MAC #Apple Intelligence #智慧生活

  在生成式AI領域一直按兵不動的蘋果(Apple)終於出手了!2024年6月10日舉行的蘋果全球開發者大會WWDC上,該公司正式發表「Apple Intelligence」,推出一系列可以在iPhone、Mac、iPad上執行的AI功能,並宣布與OpenAI的合作夥伴關係,把ChatGPT整合至語音助理Siri之內,讓它變成更聰明的AI助理。究竟姍姍來遲的Apple能否彎道超車,一舉登上AI霸主寶座呢?

 

實現終端裝置上個人化智能系統

 

  儘管蘋果比對手差不多遲了一年才發表生成式AI功能,但一出手就試圖重新定義「AI」,將之演繹為「個人AI」或「終端AI」的概念,並冠上「Apple Intelligence」之名。蘋果軟件資深副總裁克雷格·費德里吉(Craig Federighi)表示,該公司想為用戶帶來終端裝置上的「個人化智能系統」,能夠完全體會個人情境。

 

  Apple Intelligence的理念是,比其他AI平台更了解你,所以其長遠表現將勝過其他平台。譬如說,你的媽媽從外國回來探望親友,你可以向Siri提問:「我媽媽的航班甚麼時候抵達?」Siri隨即在你的電郵中找到航班資訊,並上網追蹤航班的飛行軌跡,再告知你到埗時間。跟著你追問:「我們的午餐如何安排?」Siri立即找到媽媽發給你的短訊中有關飯局的資料,然後顯示事前約好的餐廳名稱與午餐時間。

 

蘋果在WWDC大會上展示了一個應用情境:詢問Siri「我媽媽的航班甚麼時候抵達?」結果Siri只花了3、4秒時間,即可向用戶呈現航班到達時間。(圖片來源:翻攝Apple官方YouTube影片)

 

Siri召喚ChatGPT提供更好答案

 

  倘若你的問題比較複雜,例如雪櫃內的食材可以做出甚麼料理,Siri認為ChatGPT可以提供更好答案,就會詢問你「是否要使用ChatGPT?」如你同意的話,就算你沒有ChatGPT帳戶,Siri都可以召喚ChatGPT為你生成解答內容。為保障用戶私隱,當用戶透過iPhone連接到ChatGPT 時,Apple會隱藏用戶的IP位址。

 

Siri會在用戶允許的前提下,將閣下的提問轉交給ChatGPT代為回答。這項功能讓沒有ChatGPT帳戶的用戶,可以在iPhone上免費使用ChatGPT的服務。(圖片來源:翻攝Apple官網)

 

  同時,蘋果禁止OpenAI使用或保留,通過iPhone傳入ChatGPT的任何內容,作為大型語言模型的訓練數據。但須注意的是,一旦用戶在iPhone上登入了自己的ChatGPT帳戶,就脫離上述的蘋果保護機制。如果閣下沒有在ChatGPT帳戶內關掉「Improve the model for everyone」的設定,那麼你輸入的資料均會被用作訓練AI模型。

 

Apple終端、雲端上運算保私隱

 

  除Siri外,ChatGPT亦會被整合至「Writing Tools」,用戶可在《郵件》、《備忘錄》、《Pages》、以至第三方App上,要求AI進行內容校對、改寫、或摘要,甚至改變文章的語氣和體裁。「Image Playground」可根據短訊或文章內容,產製各種風格的插圖。「Genmoji」可按照用戶輸入的提示詞,生成獨一無二的表情符號,例如「潛水的貓咪」、「有青瓜眼的笑臉」。

 

內建於《iOS 18》、《iPadOS 18》、《macOS Sequoia》的AI寫作功能「Writing Tools」,可讓用戶在《郵件》、《備忘錄》、《Pages》和第三方App上,進行改寫、校對與文本摘要。(圖片來源:翻攝Apple官網)

 

  蘋果在WWDC大會上再三強調私隱保障。所有蘋果AI功能均內建在iPhone、Mac、iPad的作業系統內,可以在終端裝置上直接執行,以免用戶私隱外洩;如需動用較大運算力,智能系統始會連接到Apple自研晶片伺服器上運行,這種運算方式稱為「Private Cloud Compute」;在雲端處理過程中,資料不會被Apple取得或保留。

 

所有蘋果AI功能均內建在作業系統中,故此可以在iPhone、Mac、iPad三大類型裝置上使用。(圖片來源:翻攝Apple官網)

 

蘋果AI催生iPhone巨大換機潮

 

  Wedbush Securities分析師艾夫斯(Dan Ives)認為,全球有15億部使用中的iPhone,當中2.7億部已有4年未曾升級,估計Apple Intelligence將催生iPhone的超級銷售週期。美銀分析莫漢(Wamsi Mohan)指出,當下華爾街的共識是,iPhone銷量在2025年、2026年將分別達到2.41億部、2.38億部,但他卻認為上述數字太保守,預測2025年、2026年銷量起碼有2.47億部、2.57億部。

 

  然而,也有一些分析師持相反意見,認為消費者不會單純為了AI功能,就跑去買新手機。Forrester分析師查特吉(Dipanjan Chatterjee)指出,由AI強化版Siri驅動的Apple裝置僅能讓蘋果不斷下滑的產品營收止跌,惟卻不足以創造出新一批品牌粉絲。Global X分析師德賽(Tejas Dessai)更直言,投資者希望Apple在AI領域能夠制定更全面、更宏大的策略,而不是稍微加入一些生成式AI功能就了事。

 

蘋果AI產品概念清晰具營銷優勢

 

  著名蘋果分析師郭明錤認為,其實蘋果已在一片失望聲之中,成功重現了「iPhone時刻」——2007年初代iPhone誕生,Apple重新定義甚麼是智能手機;2024年Apple Intelligence問世,蘋果就重新定義「終端AI」,向消費者傳達其終端AI的豐富功能與賣點。

 

  綜觀市場上的AI裝置,三星(Samsung)AI手機的AI功能依然較為有限;至於微軟(Microsoft)AI PC,產品概念仍是相當模糊,如消費者要選購AI PC,需自行計算產品運算力是否達到40 TOPS的標準。唯獨Apple可以直接告訴你,那些機型可支援Apple Intelligence:內置M1或更新CPU的裝置(如iPad Pro、Mac),以及iPhone 15 Pro Max與iPhone 15 Pro;預計2024下半年推出的iPhone 16亦屬支援之列。因此,蘋果在推銷和宣傳上甫開局已有明顯優勢。

 

  郭明錤指出,一旦蘋果的終端AI成功,很可能會刺激其他科技公司加快投入這個研發領域,導致業界的競相模仿和追趕,促進終端AI產業的快速成長。但決勝關鍵還看搭載Apple Intelligence的iPhone 16上市後,使用體驗是否真的有Apple示範那麼好。

 

延伸閱讀:

WWDC 2024最強預告:iOS 18將整合ChatGPT?Apple與OpenAI聯手掀iPhone智能變革?

AI PC觸發CPU新戰局!微軟押寶高通Arm處理器,挑戰Intel、AMD的x86電腦霸權!

AI手機崛起!生成式AI成智能手機市場新戰線!Samsung奪得先機,Apple能否逆勢反擊?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