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碼新秩序

智城物語
01/05/2020

【轉危為機】8個由新冠肺炎激發的創科產品,惠及生活、醫療與娛樂層面!

#Smart Living #創意科技 #智能科技 #疫情 #新冠肺炎 #新型肺炎 #武漢肺炎

  現時全球約有4成人生活在「封城」之下,減少外出、居留在家已成生活常態。不過,長時間待在家中,不僅叫人悶出鳥來,還會衍生很多生活上的不便。為解決封城帶來的各種生活難題,不少科技公司紛紛投入新產品研發,形成百花齊放的創新局面。筆者為大家細數在疫情期間誕8項創新科技產品及服務,看看如何惠及生活、醫療、娛樂三大層面。

 

  哪裏有口罩供應已成疫境下的重要生活資訊。為滿足此資訊需求,台灣數碼政委唐鳳將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的各種口罩資料,包括生產量、庫存量、以至配送各藥房的數量,整合為開放數據(Open Data),擺放在「口罩供需資訊平台」任人取用,吸引了135個開發者爭相加入開發行列,當中更包括Yahoo、LINE、趨勢科技等大型科技公司。於是,台灣政府不用花資源自行研發,或執行繁瑣的招標程序,就可在短時間內催生逾百個口罩地圖平台和APP,迅速填埔口罩資訊缺口,這可說是政府開放數據應用的最佳示範。

 

台灣政府釋出口罩開放數據的API後,有逾百個口罩地圖網站、手機APP,以及chatbot相繼誕生。(圖片來源:藥局口罩採購地圖 by kiang)

 

  防疫不但要佩戴口罩,更要保持社交距離。Apple與Google這對宿敵便破天荒攜手合作,利用藍牙技術追蹤感染者接觸史,並會於5月推出相關的應用程式介面(API),以便各地公衛機構自行打造藍牙接觸史追蹤平台。同時,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AILab)亦跟台灣行政院合作開發社交距離APP,可讓用戶預先知曉目的地人潮聚集情況,以免前往人流過於密集的地方;到達目的地後,通過藍牙偵測,當用戶與同樣裝有該APP的人相距過近,手機即會發出提醒信息;同時,又會記錄與不特定對象的接觸情形,以便日後追查接觸史。

 

在Google社交距離偵測系統下,當A君與B君作近距離接觸時,兩者手機即會透過藍牙交換匿名的辨識標籤。一旦B君確診並自行回報,A君就會收到曾與確診者接觸的通知信息。(圖片來源:Google)

 

  各國政府勸導民眾減少非必要的外出活動,人們被迫待在家中,既感到孤獨,又缺乏生活物資,因此鄰里互助便顯得份外重要。被譽為地方版Facebook的鄰里社交平台「Nextdoor」,方便用戶分享各項地方生活資訊,本是不慍不火地成長著。3月初,Nextdoor因應疫情而釋出新功能「援助地圖(Help Map)」,讓用戶表達他們可以幫鄰居甚麼忙,譬如協助年長者或居家隔離者購買日常用品,發揮社區守望相助的精神,結果在歐美火速爆紅,3月份使用量激增8成。

 

創立於2011年的Nextdoor,在美國、英國、法國、意大利、西班牙和澳洲等11個國家默默耕耘多年,注目度一直不高,惟推出「援助地圖」功能後,卻火速爆紅起來。(圖片來源:Nextdoor官網)

 

  勤洗手與少摸口鼻,也有助降低感染新冠肺炎的機會。由初創公司Slightly Robot研製的智能手環「Immutouch」,以每秒10次的頻率感應手部動作,每當用戶抬手摸臉,或者手部接近眼睛、鼻子與嘴巴時,即會發出震動提示。它具備24小時的電池續航力,並設有防水功能,用戶戴著洗手也沒有問題。

 

Immutouch智能手環售價為49.99美元(約390港元),有興趣者可前往immutouch.com訂購。(圖片來源:Immutouch官網)

 

  假如閣下懷疑自己染上新冠肺炎,又不願離家往醫院接受檢驗,不妨考慮網購自行檢測工具。美國實驗室公司(LabCorp)開發的新冠病毒測試套裝「Pixel」,是目前唯一獲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緊急使用授權的家用級檢測工具,現已供應給醫護和急救人員使用,之後會在數星期內向一般消費者發售。用戶只要使用Pixel套裝內的特殊無菌拭子,擦拭鼻子取樣,然後把樣本以密封包裝郵寄到 LabCorp 旗下實驗室進行測試,幾小時後便可知道結果。

 

Pixel新冠肺炎測試套裝的售價為 119 美元(約928港元),有需要者可前往pixel.labcorp.com訂購。(圖片來源:LabCorp官網)

 

  意大利科技公司FabLab與Isinnova活用3D打印科技,為醫院製作出呼吸機上的閥門,用作調控氧氣面罩內的氧氣濃度,以維持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生命。相較於傳統製造方式,3D列印採用積層製造技術,不需要開模,生產彈性較高。因此,3D打印能夠在製造業供應鏈斷裂的情況下提供生產支援。

 

FabLab與Isinnova以3D列印技術製作的閥門,能夠調控呼吸機面罩的氧氣濃度,是維持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生命的重要零件。(圖片來源:3dpbm twitter帳號)

 

  長時間留在家中,最佳節目當然是「煲劇」喔!假如閣下是Netflix用戶,又喜歡一邊追劇,一邊跟朋友討論劇情,便非要安裝由第三方開發者製作的《Netflix Party》不可。在《Google Chrome》瀏覽器上安裝這款免費插件後,大家只要在欣賞影片時啟動聊天室派對功能,然後複製連結分享給同屬Netflix用戶的朋友,即可邀請他們與你一起觀看同一齣劇集,並在畫面右方的聊天室以文字信息交流劇情,同喜同悲。

 

《Netflix Party》畫面右方的聊天室,可讓你與朋友聊天聊劇情。大家可往chrome.google.com找尋和安裝。(圖片來源:Netflix Party官網)

 

  若閣下自問屬文青一族,不愛追劇,只愛遊覽博物館和藝術廊,那就快試試「Google Arts & Culture」提供的虛擬旅遊體驗。大家只要點進artsandculture.google.com,便可隔著屏幕走訪倫敦大英博物館、巴黎奧賽博物館、佛羅倫斯烏菲茲美術館、紐約所羅門·R·古根漢美術館等10間全球知名博物館。其操作方式與「Google街景」相同,博物館畫面上會出現4個不同方向的箭嘴,閣下只要長按它,即可在館內「隨意走動」。

 

進入artsandculture.google.com後,大家只要按下博物館畫面上指示不同方向的箭嘴,便可在館內四處遊走。(圖片來源:Google Arts & Culture網站)

 

  面對未知的敵人,必須以創新的方法對抗;新冠肺炎大流行,帶來前所未見的生活困境,因而激發出科技人的創新潛能,開發出不同的科技應用,幫助人們克服各種難題,讓大家在疫情陰霾下看到希望曙光。

 

07/06/2024

AI PC觸發CPU新戰局!微軟押寶高通Arm處理器,挑戰Intel、AMD的x86電腦霸權!

#Smart Living #微軟 #AMD #Intel #PC #AI PC #Snapdragon X #AI #智慧生活 #Microsoft #PC處理器

  全球邁向AI時代,PC也步入改朝換代的關鍵時刻。微軟在5月發表全新AI PC規格「Copilot+ PC」,叫人意外的是,首批Copilot+ PC產品所用的CPU,竟然不是Intel或AMD出品,而是高通的Arm架構Snapdragon X系列處理器,似乎PC產業典範要從Wintel(Windows+Intel)轉向WOA(Windows on Arm)。究竟PC處理器市場格局會否從雙雄對決,演變成三國爭霸?

 

首輪Copilot+ PC全屬高通製品

 

  2024年5月20日,微軟(Microsoft)正式發表專為生成式AI設計的新型Windows PC規格「Copilot+ PC」,並以此作為Windows PC的新稱號。根據微軟定義,Copilot+ PC必需內建神經網絡處理器(Neural-network Processing Unit,NPU),起碼要有 16GB 記憶體、256GB SSD硬碟,達到每秒超過40兆次運算(Trillion Operations Per Second,TOPS),足以在PC上直接運行AI模型,並擁有一整天的電池續航力。

 

  微軟宣稱,Copilot+ PC在單次充電後,可供連續播放22小時的影片或瀏覽15小時的網頁,其效能更比內置M3處理器的15吋MacBook Air高出58%。手機晶片巨頭高通(Qualcomm)是目前唯一獲得微軟認證的WOA裝置策略夥伴,故此首輪上市的Copilot+ PC新機將全部採用高通的Arm架構Snapdragon X Elite或X Plus處理器,預計6月開始出貨;至於PC界的老大哥英特爾(Intel)與超微(AMD),反而要晚一點時間才會有相關產品推出。

 

  

Snapdragon X Elite不但運算力高達45 TOPS,而且每瓦性能是Apple M3處理器的2.6倍,是Intel Core Ultra 7處理器的5.4倍,因此能帶來最快且最有效率的AI體驗。(圖片來源:Qualcomm官網)

 

高通擬藉CPU重新定義AI PC

 

  有鑑於此,高通執行長克里斯蒂亞諾·阿蒙(Cristiano Amon)在COMPUTEX 2024的主題演講上,有足夠底氣高喊:「PC正在重生!這是PC產業的新時代。」他認為,PC產業正處於AI革命的重要時刻,高通將會透過其CPU重新定義AI PC。「Snapdragon X系列和CoPilot+是《Windows》中最重要的轉變之一。就我個人而言,我認為它與《Windows 95》一樣重要。」

 

繼雄霸手機晶片市場後,高通下一步是跨入PC處理器領域。高通執行長Cristiano Amon揚言:「高通正在從一家通訊公司,演變為互聯網運算公司。」(圖片來源:Qualcomm官網)

 

  自1981年PC面世後,微軟一直跟Intel合作無間,形成強大的「Wintel」陣營,主導全球PC產業。Intel的x86架構處理器與AMD生產規格相容的處理器,可說是PC的唯一之選。智能手機崛起後,ARM架構設計的手機處理器,呈現出低功耗、高效能的表現,引起微軟的注意。

 

  於是,微軟在2016年推出Windows on Arm政策,讓《Windows》能夠支援Arm架構CPU。同年,高通與微軟簽署協議,成為與微軟獨家合作WOA平台的CPU開發商。其後,高通先後推出多款電腦CPU,但市場反應平平,始終無法立足於PC市場。

 

Arm CPU打入電腦市場全靠蘋果

 

  最終,能夠讓Arm CPU打入電腦市場的是蘋果(Apple)。2020年11月,蘋果發表基於Arm架構的「Apple Silicon M1」,搭載到MacBook、Mac Mini、iMac之上,獲得一致好評。自此,蘋果決定揮別Intel CPU,全面改用自研CPU:M2在2022年面世,M3在2023年登場,讓Arm CPU市佔率逐步攀升至13%。

 

  眼看Apple CPU取得空前成功,高通遂在2021年豪擲14億美元(約109.2億港元)買下晶片設計公司Nuvia,以增強其電腦和伺服器CPU的研發能力。2023年,高通再度發表PC處理器Snapdragon X Elite,正是基於Nuvia的Oryon CPU研製而成。為搶奪市場份額,高通跟Acer、ASUS、Dell、HP、Lenovo等合作,於2024年6月推出22款搭載Snapdragon X處理器的AI PC。

 

  市場認為,AI PC將從2024下半年開始崛起,預測全年銷量有望達到4,000萬部,到2025年將躍升至1億部。在這波AI PC浪潮中,高通因被微軟選為優先合作夥伴,故此取得先機,能以Arm CPU突入AI PC市場。外界預計,2026年Arm CPU在電腦市場的市佔率或會倍增到28%。

 

英特爾:處理器市佔率保持領先

 

  近年,PC處理器霸主Intel的市場份額已被AMD逐步蠶食,現在再加上來勢洶洶的高通Arm CPU,似乎讓英特爾進一步陷入困局。不過,執行長帕特·基辛格(Patrick Gelsinger)認為,x86處理器的市佔率依然保持領先,目前還未看到有明確誘因驅使消費者從x86轉投到Arm平台,加上對自家新CPU有信心,因此不怕市佔率受影響。

 

  Intel新一代處理器「Lunar Lake」將於2024年第三季出貨,其NPU運算力高達45 TOPS,AI總工作負載更高達100 TOPS。其對手AMD也會於2024年第四季推出全新處理器「Strix Point」,坐擁50 TOPS的運算力;另有一款更高階的產品「Strix Halo」,運算力高達60 TOPS,預計2024年底登場。雙方列出的新產品規格,均明顯高於微軟對AI PC的要求。

 

  

Intel執行長Patrick Gelsinger被問到,一旦高通Arm處理器比Intel CPU更受歡迎時該如何應對。他回應道:「如果Arm真的崛起,我希望提供晶圓代工服務......我們看到Arm身為英特爾晶圓代工夥伴的許多機會。」(圖片來源:翻攝Intel官方YouTube影片)

 

  其實,高通與微軟的合作已有一段日子,2019年上市的Microsoft Surface Pro X正是搭載高通與微軟合作設計的Arm處理器,但卻未能引起市場關注,今次是否會有所不同,還須持續觀望。無論如何,在AI推波助瀾下,PC市場即將進入三國爭霸的新局面,勝負關鍵要看誰能深度綁定微軟合作,徹底整合AI模型,推出最佳使用體驗的AI PC。

 

延伸閱讀:

AI PC元年降臨!Intel、AMD搶推NPU處理器,高通轉攻電腦晶片市場,重塑全球科技版圖?

雲端AI已落伍?AI PC掀起電腦端運算新戰局!微軟、Intel英特爾惡鬥NVIDIA爭奪市場龍頭寶座!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