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碼新秩序

智城物語
30/10/2020

【CBDC貨幣戰】數碼人民幣再加速,數碼美元研發升溫,貨幣戰如箭在弦!

#Smart Living #智慧城巿 #數碼貨幣 #人民幣 #CBDC #美元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2020年10月南下廣東考察期間,深圳當局突然推出數碼人民幣(DC/EP)紅包測試活動,將外界視為中國加速推進央行數碼貨幣(CBDC)的舉措,背後更可能包含人民幣邁向國際化的意圖。受到中國加緊推動CBDC的刺激,美國多家聯邦儲備銀行著手研發數碼美元,以鞏固美元霸權地位,數碼貨幣戰爭現已是一觸即發!

 

根據國際清算銀行的調查,目前有8成中央銀行正在進行CBDC的概念研究,更有4成進展至設計驗證階段,可見全球數碼貨幣戰局經已展開了。(圖片來源:Pixabay.com)

 

深圳突送數碼人民幣紅包

 

  2020年10月12至18日,深圳市政府聯同中國人民銀行,以及工農中建四大銀行,合作開展「搖號抽籤」贈送數碼人民幣紅包的活動。每個中籤紅包為200元人民幣,名額5萬個,總金額達1,000萬元人民幣。中籤者可在深圳3,389家商戶消費,從連鎖餐飲店到奢侈品商店一應俱全。雖然深圳市政府宣稱這只是常態性測試,但是活動規模之大,時間點正值習近平南巡的敏感時刻,讓外界解讀為中國有意加快數碼人民幣的進程。

 

  2020年5月,人民銀行在深圳、成都、蘇州、北京郊區雄安等四地試行數碼人民幣。當時人行表示,這只屬小範圍的封閉測試,不會影響金融市場運作,更強調近期不會擴大測試。可是言猶在耳,人行在5個月後,突然高調在深圳舉辦大規模的公開測試,又稱未來將會陸續進行類似測試,態度變化之快,難免令人覺得人行似乎相當「匆忙」。

 

深圳市推出的數碼人民幣紅包贈送活動,吸引近200萬人在iShenzhen區塊鏈平台登記參加,但中籤者既不能把紅包轉讓給他人,也不能將紅包金額兌換回本人銀行帳戶,令吸引力大減。(圖片來源:中關村在線)

人民銀行與深圳市政府發放5萬個200元人民幣等值的數碼人民幣紅包,但是抽中紅包的幸運兒中只有47,473人實際消費兌換,似乎反應不如預期熱烈。(圖片來源:深圳官方微信公眾號)

 

人民幣國際化野心盡現

 

  或許,數碼人民幣在構想之初,未必有太大野心,但隨著中美關係日趨惡化,數碼貨幣遂被賦予了一項新任務——為人民幣國際化創造有利條件,以應對中國被排除出美元結算體系的潛在危機。2020年7月,人行上海總部敦促各金融機構要擴大人民幣跨境使用,堅持「本幣優先」,正是旨在減少美元結算。同年9月,河北省政府辦公廳公布《中國(雄安新區)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建設實施方案》,提出跨境電商活動要用人民幣計價結算,以探索數碼貨幣跨境支付。

 

  根據國際清算銀行的調查報告,全球起碼有17個政府正在研究數碼貨幣,惟卻未有一家中央銀行的CBDC項目明確表示是專攻跨境支付領域。因此,中國這份提案不但是很有野心,更顯露了透過數碼貨幣來實現人民幣國際化的意圖。

 

  一旦美國針對中資機構實施金融制裁,數碼人民幣真的能夠助其脫困嗎?數碼貨幣或許提供了一個技術解決方案,但最終能否成事,也要看交易方是否願意接受數碼人民幣。

 

石油美元造就貨幣霸權

 

  現時全球跨境結算中,42%都是使用美元。為甚麼美元能夠成為國際貿易中最多人使用的結算貨幣呢?究其原委,美元的信譽不但源自美國的強大軍事力量與經濟實力,還有穩健的法律和金融制度,再加上美國跟沙地阿拉伯達成協議,石油產品以美元定價,形成石油美元格局,進而確立當今的美元霸權地位。

 

  由是觀之,要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先要擴大人民幣在全球的使用規模,讓更多國家願意用人民幣進行跨境結算;否則單單是把貨幣數碼化,只是改變了貨幣的形態與發行方式而已。中國著名經濟學家向松祚更直言,中國對數碼貨幣存在很多誤解,誤以為有助於實現人民幣國際化。

 

  若要晉身為國際化貨幣,就要被國際社會廣泛認受和使用,先決條件是必須具備兌換便利性和高流通性,背後更需要有龐大的貿易網絡支撐,才可獲其他國家信賴,並支持使用這種貨幣作交易結算和儲蓄投資。

 

中國經濟學家向松祚指出,日後就算數碼貨幣完全取代紙鈔人民幣,只是改變貨幣發行方式,不能幫助中國「彎道超車」實現人民幣國際化。(圖片來源:Pixabay.com)

 

資本管制窒礙國際流通性

 

  在尖端的金融科技加持下,數碼人民幣或可帶來兌換與支付上的便利,但這僅是讓人民幣成爲國際貨幣的其中一個基本條件,卻不是充分條件。

 

  目前人民幣受到政府嚴格管制,資本無法自由進出,以致窒礙其國際流通性。就算某些想逃避美國制裁的國家(如俄羅斯與委內瑞拉)在出口石油給中國時,不介意使用數碼人民幣作為交易貨幣,然而這類國家的數目有限,頂多能跟中國組成一個小型的「外循環」,無法大幅拓展人民幣在國際上的使用。

 

  因此,要真正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關鍵還是在於撤銷資本管制,讓人民幣自由進出,由市場機制決定其價格,這樣才有機會吸引更多國家使用人民幣。根據中國銀行業協會的《人民幣國際化報告》,截至2020年6月,人民幣在國際支付貨幣中排第5位,落後於美元、歐元、英鎊、日圓,所佔份額僅得1.76%。

 

美國更認真看待數碼貨幣

 

  儘管如此,近期中國數碼貨幣動作頻頻,加上新冠疫情改變了民眾的支付習慣,促使美國聯邦儲備銀行系統開始更認真看待數碼貨幣。2020年9月,美國克里夫蘭聯邦儲備銀行總裁梅斯特爾(Loretta Mester)表示,將會跟其他幾家聯邦儲備銀行共同研發數碼貨幣,探索其可行性。

 

  梅斯特爾是第二位公開承認美國正在開發數碼貨幣的聯邦儲備銀行系統官員。2020年8月,聯儲局理事布雷納德(Lael Brainard)首度開腔表示,與麻省理工學院合作研發一套試驗性質的數碼美元(Digital Dollar),用於研究用途。不過,美國政府迄今尚未承諾,會把數碼貨幣納入國家政策流程,因為這需要政府、國會,以及其他相關單位達成共識,始可啟動立法程序。

 


美國克里夫蘭聯邦儲備銀行指出,疫情期間無接觸支付方式的使用率有顯著上升,因此有需要對數碼支付工具作進一步的研究。(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新冠疫情期間,美國政府向全國民眾寄送紓困支票,但因郵政服務停擺、銀行暫停營業、甚或沒銀行帳戶的人要被收取手續費等問題,引發各界熱烈討論政府以數碼貨幣來發放社會救濟的可行性。(圖片來源:Pixabay.com)

 

信用與法治乃關鍵所在

 

  歐洲智庫dGen的研究報告指出,一種貨幣能夠獲全球多個國家廣泛使用,不單要滿足保值、儲存、兌換等基本功能,更要在「信用」和「法治」等制度上享有高度的成熟性,令投資者受到保護。正因為美元能夠符合以上的所有條件,才可奠定其難以撼動的國際貨幣地位。

 

  至於數碼人民幣,雖則尚未正式推出,但中國市面上已出現假冒的數碼人民幣錢包,未能擺脫紙幣時代偽鈔氾濫所帶來的「信用」問題。事實上,數碼貨幣造成偽鈔,不但技術上比傳統紙幣更容易,成本也更低。如此看來,無論是數碼或紙鈔人民幣,在邁向國際化之路仍是荊棘滿途。

 

07/06/2024

AI PC觸發CPU新戰局!微軟押寶高通Arm處理器,挑戰Intel、AMD的x86電腦霸權!

#Smart Living #微軟 #AMD #Intel #PC #AI PC #Snapdragon X #AI #智慧生活 #Microsoft #PC處理器

  全球邁向AI時代,PC也步入改朝換代的關鍵時刻。微軟在5月發表全新AI PC規格「Copilot+ PC」,叫人意外的是,首批Copilot+ PC產品所用的CPU,竟然不是Intel或AMD出品,而是高通的Arm架構Snapdragon X系列處理器,似乎PC產業典範要從Wintel(Windows+Intel)轉向WOA(Windows on Arm)。究竟PC處理器市場格局會否從雙雄對決,演變成三國爭霸?

 

首輪Copilot+ PC全屬高通製品

 

  2024年5月20日,微軟(Microsoft)正式發表專為生成式AI設計的新型Windows PC規格「Copilot+ PC」,並以此作為Windows PC的新稱號。根據微軟定義,Copilot+ PC必需內建神經網絡處理器(Neural-network Processing Unit,NPU),起碼要有 16GB 記憶體、256GB SSD硬碟,達到每秒超過40兆次運算(Trillion Operations Per Second,TOPS),足以在PC上直接運行AI模型,並擁有一整天的電池續航力。

 

  微軟宣稱,Copilot+ PC在單次充電後,可供連續播放22小時的影片或瀏覽15小時的網頁,其效能更比內置M3處理器的15吋MacBook Air高出58%。手機晶片巨頭高通(Qualcomm)是目前唯一獲得微軟認證的WOA裝置策略夥伴,故此首輪上市的Copilot+ PC新機將全部採用高通的Arm架構Snapdragon X Elite或X Plus處理器,預計6月開始出貨;至於PC界的老大哥英特爾(Intel)與超微(AMD),反而要晚一點時間才會有相關產品推出。

 

  

Snapdragon X Elite不但運算力高達45 TOPS,而且每瓦性能是Apple M3處理器的2.6倍,是Intel Core Ultra 7處理器的5.4倍,因此能帶來最快且最有效率的AI體驗。(圖片來源:Qualcomm官網)

 

高通擬藉CPU重新定義AI PC

 

  有鑑於此,高通執行長克里斯蒂亞諾·阿蒙(Cristiano Amon)在COMPUTEX 2024的主題演講上,有足夠底氣高喊:「PC正在重生!這是PC產業的新時代。」他認為,PC產業正處於AI革命的重要時刻,高通將會透過其CPU重新定義AI PC。「Snapdragon X系列和CoPilot+是《Windows》中最重要的轉變之一。就我個人而言,我認為它與《Windows 95》一樣重要。」

 

繼雄霸手機晶片市場後,高通下一步是跨入PC處理器領域。高通執行長Cristiano Amon揚言:「高通正在從一家通訊公司,演變為互聯網運算公司。」(圖片來源:Qualcomm官網)

 

  自1981年PC面世後,微軟一直跟Intel合作無間,形成強大的「Wintel」陣營,主導全球PC產業。Intel的x86架構處理器與AMD生產規格相容的處理器,可說是PC的唯一之選。智能手機崛起後,ARM架構設計的手機處理器,呈現出低功耗、高效能的表現,引起微軟的注意。

 

  於是,微軟在2016年推出Windows on Arm政策,讓《Windows》能夠支援Arm架構CPU。同年,高通與微軟簽署協議,成為與微軟獨家合作WOA平台的CPU開發商。其後,高通先後推出多款電腦CPU,但市場反應平平,始終無法立足於PC市場。

 

Arm CPU打入電腦市場全靠蘋果

 

  最終,能夠讓Arm CPU打入電腦市場的是蘋果(Apple)。2020年11月,蘋果發表基於Arm架構的「Apple Silicon M1」,搭載到MacBook、Mac Mini、iMac之上,獲得一致好評。自此,蘋果決定揮別Intel CPU,全面改用自研CPU:M2在2022年面世,M3在2023年登場,讓Arm CPU市佔率逐步攀升至13%。

 

  眼看Apple CPU取得空前成功,高通遂在2021年豪擲14億美元(約109.2億港元)買下晶片設計公司Nuvia,以增強其電腦和伺服器CPU的研發能力。2023年,高通再度發表PC處理器Snapdragon X Elite,正是基於Nuvia的Oryon CPU研製而成。為搶奪市場份額,高通跟Acer、ASUS、Dell、HP、Lenovo等合作,於2024年6月推出22款搭載Snapdragon X處理器的AI PC。

 

  市場認為,AI PC將從2024下半年開始崛起,預測全年銷量有望達到4,000萬部,到2025年將躍升至1億部。在這波AI PC浪潮中,高通因被微軟選為優先合作夥伴,故此取得先機,能以Arm CPU突入AI PC市場。外界預計,2026年Arm CPU在電腦市場的市佔率或會倍增到28%。

 

英特爾:處理器市佔率保持領先

 

  近年,PC處理器霸主Intel的市場份額已被AMD逐步蠶食,現在再加上來勢洶洶的高通Arm CPU,似乎讓英特爾進一步陷入困局。不過,執行長帕特·基辛格(Patrick Gelsinger)認為,x86處理器的市佔率依然保持領先,目前還未看到有明確誘因驅使消費者從x86轉投到Arm平台,加上對自家新CPU有信心,因此不怕市佔率受影響。

 

  Intel新一代處理器「Lunar Lake」將於2024年第三季出貨,其NPU運算力高達45 TOPS,AI總工作負載更高達100 TOPS。其對手AMD也會於2024年第四季推出全新處理器「Strix Point」,坐擁50 TOPS的運算力;另有一款更高階的產品「Strix Halo」,運算力高達60 TOPS,預計2024年底登場。雙方列出的新產品規格,均明顯高於微軟對AI PC的要求。

 

  

Intel執行長Patrick Gelsinger被問到,一旦高通Arm處理器比Intel CPU更受歡迎時該如何應對。他回應道:「如果Arm真的崛起,我希望提供晶圓代工服務......我們看到Arm身為英特爾晶圓代工夥伴的許多機會。」(圖片來源:翻攝Intel官方YouTube影片)

 

  其實,高通與微軟的合作已有一段日子,2019年上市的Microsoft Surface Pro X正是搭載高通與微軟合作設計的Arm處理器,但卻未能引起市場關注,今次是否會有所不同,還須持續觀望。無論如何,在AI推波助瀾下,PC市場即將進入三國爭霸的新局面,勝負關鍵要看誰能深度綁定微軟合作,徹底整合AI模型,推出最佳使用體驗的AI PC。

 

延伸閱讀:

AI PC元年降臨!Intel、AMD搶推NPU處理器,高通轉攻電腦晶片市場,重塑全球科技版圖?

雲端AI已落伍?AI PC掀起電腦端運算新戰局!微軟、Intel英特爾惡鬥NVIDIA爭奪市場龍頭寶座!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