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碼新秩序

智城物語
23/02/2024

OpenAI Sora|一句話變60秒影片!OpenAI Sora生成電影級短片,將衝擊數碼娛樂產業,加劇深偽假片泛濫?

#Smart Living #短片 #OpenAI #生成模型 #Sora #電影級短片 #AI生成 #影片 #數碼娛樂 #智慧生活

  一名身穿黑色皮樓、紅色長裙與黑色皮靴的女子,戴著太陽眼鏡,在掛滿霓虹燈招牌的東京街頭漫步。這段看似平平無奇的短片,甫推出即引起轟動,全因它是由OpenAI新推出的影片生成模型「Sora」產製出來。用戶只需輸入提示詞,它就可以生成包含精細場景、複雜運鏡的1分鐘電影級短片,躍居業界標竿。但如此逼真的AI生成影片效果,卻可能對數碼娛樂產業帶來一定衝擊,甚至加劇深偽假影片的泛濫。

 

影片呈現細膩場景、複雜運鏡手法

 

  目前市場上的影片生成AI模型,頂多只能產製構圖簡單、鏡頭固定的十幾秒短片,例如較多人使用的Runway可以輸出4至18秒影片。OpenAI於2024年2月15日發表全新AI模型「Sora」,可根據用戶輸入的文字提示詞或靜態圖片,生成長達60秒的連貫流暢影片,猶如一石激起千重浪,震撼整個AI業界。

 

OpenAI在官網上架設了Sora專頁,講解該模型的運作原理,並展示40多段由Sora產製的演示影片。(圖片來源:翻攝OpenAI官網)

利用Sora所生成的東京女子街頭漫步短片,輸入AI提示詞為「A stylish woman walks down a Tokyo street filled with warm glowing neon and animated city signage. She wears a black leather jacket, a long red dress, and black boots, and carries a black purse. She wears sunglasses and red lipstick. She walks confidently and casually. The street is damp and reflective, creating a mirror effect of the colorful lights. Many pedestrians walk about.」

(圖片來源:翻攝OpenAI演示影片)

 

  Sora的厲害之處在於,所輸出的1080p影片呈現出細膩精緻場景、生動角色表情,並加入複雜運鏡手法,產生有動態視角變化的畫面;當拍攝角度變換時,影片人物和事物皆能在立體空間中連貫移動。

 

  即使影片中的人物與事物被擋住或移出畫面,Sora仍能保持這些人與事存在於畫面範圍以外,當拍攝視角轉換到能看到時,就會將這些人與事重新呈現出來,並保持外觀和風格一致。科技網媒《Wired》盛讚,Sora生成的影片非常逼真,這是從未在其他AI模型作品中看過的真實感。

 

Sora生成的模擬航拍影片:一對情侶在櫻花道上行走,航拍機緊隨其後拍攝,視角產生多樣變化,而畫面一直保持著連貫性,影像逼真流暢。(圖片來源:翻攝OpenAI演示影片)

 

生成影像符合現實世界物理定律

 

  OpenAI表示,Sora能夠深入理解人類的語言,不但能準確地呈現提示詞所描述的各種事物,還可知曉這些事物是如何存在於現實世界,並要遵循那些物理規律。輝達(NVIDIA)資深研究科學家Jim Fan以咖啡杯內海盜船大戰的Sora影片為例,指出AI模擬兩艘海盜船在杯內互相追逐和對戰的場景,呈現出符合流體力學原理的咖啡液體流動。因此,他直言Sora是一個以數據驅動的物理引擎,能夠模擬真實或虛擬世界。

 

Sora生成的咖啡杯內海盜船大戰短片,對咖啡液體流動與光影變化處理均十分逼真,完全符合物理規律。(圖片來源:翻攝OpenAI演示影片)

 

  不過OpenAI坦承,Sora尚有不少待改進之處。它無法完全模擬複雜場景裏的物理規律,而且不太理解具體事例的因果關係,例如影片中人物吃了一口餅乾,惟餅乾卻依然完整無缺。再者,它有時會搞混了提示詞所述的空間細節,譬如左右不分,並且難以精確呈現隨著時間變化的事物。

 

降影片製作門檻人人皆可做導演

 

  儘管如此,Sora已大幅降低影片製作的門檻了。就算閣下沒有拍攝器材,又不懂得拍片和剪片技巧,只要用文字寫出你的想法,Sora即可將之轉化成短片,邁向「全民皆可做導演」的黃金年代。市調機構ABI Research高級分析師里斯·海登(Reece Hayden)認為,Sora這種影片生成模型將對數碼娛樂產業造成重大影響。

 

  若說Sora真正威脅到電影製作行業,可能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因為即使輸入完全相同的提示詞,AI每次生成的影片內容總會有所差異,所以不可能簡單地把120段1分鐘短片拼接起來,就可以合併成一齣劇情和畫面連貫的電影。

 

YouTuber擔憂被Sora完全取代

 

  觀乎Sora可以生成1分鐘短片的能耐,它很有機會成為顛覆社交媒體平台的新工具。近年Instagram Reels、YouTube Shorts、TikTok等短視頻格式相繼冒起,成為年輕網民最喜歡在社交媒體上收看的新類型內容。現在有了Sora,任何人都能用AI技術生成高質短片,這將進一步加快短視頻的普及。海登指出,未來針對不同受眾的客製化短片,將會在不同數碼渠道上廣泛傳播。

 

  然而,這樣卻令不少YouTuber和內容創作者擔憂,自己可能會否被AI完全取代。擁有逾1,800萬名訂戶的科技YouTuber馬克斯·布朗里(Marques Brownlee)表示,看到AI正在做他的工作,讓他感到恐懼,並覺得受到威脅。

 

OpenAI正開發AI影片檢測工具

 

  更嚴重的是,AI愈來愈逼真的影片生成能力,可能會令以深偽(Deepfake)技術製作的假影片變得更多,兼且更難以辨別。有鑑於此,逾400名來自學術界、政界、演藝界的知名人士聯署一封公開信,呼籲加強對深偽製品的監管,包括:要求AI公司預防其工具被用來生成有害的深偽成品、把深偽兒童色情製品全面定為犯罪、以及對任何故意生成或促進散播有害深偽作品的個人判處刑罰。

 

  正因為Sora可能會帶來巨大的潛在風險,所以OpenAI只將該模型定為研究預覽版本,暫未全面開放給公眾使用。除攻擊模擬團隊(Red Team)與有關AI專家外,目前Sora僅提供給少數受邀藝術家、設計師與電影製作人試用。

 

  OpenAI現正積極開發能夠檢驗AI生成影片的工具,並擬在Sora輸出影片中加入C2PA後設資料(Metadata),以便查證影片生成來源和相關資料。同時,Sora也會像圖片生成工具Dall-E般拒絕產製暴力、性或仇恨內容,以及名人相關影像。由此可見,OpenAI應該會在做好防範措施後,始會全面推出Sora服務。

 

07/06/2024

AI PC觸發CPU新戰局!微軟押寶高通Arm處理器,挑戰Intel、AMD的x86電腦霸權!

#Smart Living #微軟 #AMD #Intel #PC #AI PC #Snapdragon X #AI #智慧生活 #Microsoft #PC處理器

  全球邁向AI時代,PC也步入改朝換代的關鍵時刻。微軟在5月發表全新AI PC規格「Copilot+ PC」,叫人意外的是,首批Copilot+ PC產品所用的CPU,竟然不是Intel或AMD出品,而是高通的Arm架構Snapdragon X系列處理器,似乎PC產業典範要從Wintel(Windows+Intel)轉向WOA(Windows on Arm)。究竟PC處理器市場格局會否從雙雄對決,演變成三國爭霸?

 

首輪Copilot+ PC全屬高通製品

 

  2024年5月20日,微軟(Microsoft)正式發表專為生成式AI設計的新型Windows PC規格「Copilot+ PC」,並以此作為Windows PC的新稱號。根據微軟定義,Copilot+ PC必需內建神經網絡處理器(Neural-network Processing Unit,NPU),起碼要有 16GB 記憶體、256GB SSD硬碟,達到每秒超過40兆次運算(Trillion Operations Per Second,TOPS),足以在PC上直接運行AI模型,並擁有一整天的電池續航力。

 

  微軟宣稱,Copilot+ PC在單次充電後,可供連續播放22小時的影片或瀏覽15小時的網頁,其效能更比內置M3處理器的15吋MacBook Air高出58%。手機晶片巨頭高通(Qualcomm)是目前唯一獲得微軟認證的WOA裝置策略夥伴,故此首輪上市的Copilot+ PC新機將全部採用高通的Arm架構Snapdragon X Elite或X Plus處理器,預計6月開始出貨;至於PC界的老大哥英特爾(Intel)與超微(AMD),反而要晚一點時間才會有相關產品推出。

 

  

Snapdragon X Elite不但運算力高達45 TOPS,而且每瓦性能是Apple M3處理器的2.6倍,是Intel Core Ultra 7處理器的5.4倍,因此能帶來最快且最有效率的AI體驗。(圖片來源:Qualcomm官網)

 

高通擬藉CPU重新定義AI PC

 

  有鑑於此,高通執行長克里斯蒂亞諾·阿蒙(Cristiano Amon)在COMPUTEX 2024的主題演講上,有足夠底氣高喊:「PC正在重生!這是PC產業的新時代。」他認為,PC產業正處於AI革命的重要時刻,高通將會透過其CPU重新定義AI PC。「Snapdragon X系列和CoPilot+是《Windows》中最重要的轉變之一。就我個人而言,我認為它與《Windows 95》一樣重要。」

 

繼雄霸手機晶片市場後,高通下一步是跨入PC處理器領域。高通執行長Cristiano Amon揚言:「高通正在從一家通訊公司,演變為互聯網運算公司。」(圖片來源:Qualcomm官網)

 

  自1981年PC面世後,微軟一直跟Intel合作無間,形成強大的「Wintel」陣營,主導全球PC產業。Intel的x86架構處理器與AMD生產規格相容的處理器,可說是PC的唯一之選。智能手機崛起後,ARM架構設計的手機處理器,呈現出低功耗、高效能的表現,引起微軟的注意。

 

  於是,微軟在2016年推出Windows on Arm政策,讓《Windows》能夠支援Arm架構CPU。同年,高通與微軟簽署協議,成為與微軟獨家合作WOA平台的CPU開發商。其後,高通先後推出多款電腦CPU,但市場反應平平,始終無法立足於PC市場。

 

Arm CPU打入電腦市場全靠蘋果

 

  最終,能夠讓Arm CPU打入電腦市場的是蘋果(Apple)。2020年11月,蘋果發表基於Arm架構的「Apple Silicon M1」,搭載到MacBook、Mac Mini、iMac之上,獲得一致好評。自此,蘋果決定揮別Intel CPU,全面改用自研CPU:M2在2022年面世,M3在2023年登場,讓Arm CPU市佔率逐步攀升至13%。

 

  眼看Apple CPU取得空前成功,高通遂在2021年豪擲14億美元(約109.2億港元)買下晶片設計公司Nuvia,以增強其電腦和伺服器CPU的研發能力。2023年,高通再度發表PC處理器Snapdragon X Elite,正是基於Nuvia的Oryon CPU研製而成。為搶奪市場份額,高通跟Acer、ASUS、Dell、HP、Lenovo等合作,於2024年6月推出22款搭載Snapdragon X處理器的AI PC。

 

  市場認為,AI PC將從2024下半年開始崛起,預測全年銷量有望達到4,000萬部,到2025年將躍升至1億部。在這波AI PC浪潮中,高通因被微軟選為優先合作夥伴,故此取得先機,能以Arm CPU突入AI PC市場。外界預計,2026年Arm CPU在電腦市場的市佔率或會倍增到28%。

 

英特爾:處理器市佔率保持領先

 

  近年,PC處理器霸主Intel的市場份額已被AMD逐步蠶食,現在再加上來勢洶洶的高通Arm CPU,似乎讓英特爾進一步陷入困局。不過,執行長帕特·基辛格(Patrick Gelsinger)認為,x86處理器的市佔率依然保持領先,目前還未看到有明確誘因驅使消費者從x86轉投到Arm平台,加上對自家新CPU有信心,因此不怕市佔率受影響。

 

  Intel新一代處理器「Lunar Lake」將於2024年第三季出貨,其NPU運算力高達45 TOPS,AI總工作負載更高達100 TOPS。其對手AMD也會於2024年第四季推出全新處理器「Strix Point」,坐擁50 TOPS的運算力;另有一款更高階的產品「Strix Halo」,運算力高達60 TOPS,預計2024年底登場。雙方列出的新產品規格,均明顯高於微軟對AI PC的要求。

 

  

Intel執行長Patrick Gelsinger被問到,一旦高通Arm處理器比Intel CPU更受歡迎時該如何應對。他回應道:「如果Arm真的崛起,我希望提供晶圓代工服務......我們看到Arm身為英特爾晶圓代工夥伴的許多機會。」(圖片來源:翻攝Intel官方YouTube影片)

 

  其實,高通與微軟的合作已有一段日子,2019年上市的Microsoft Surface Pro X正是搭載高通與微軟合作設計的Arm處理器,但卻未能引起市場關注,今次是否會有所不同,還須持續觀望。無論如何,在AI推波助瀾下,PC市場即將進入三國爭霸的新局面,勝負關鍵要看誰能深度綁定微軟合作,徹底整合AI模型,推出最佳使用體驗的AI PC。

 

延伸閱讀:

AI PC元年降臨!Intel、AMD搶推NPU處理器,高通轉攻電腦晶片市場,重塑全球科技版圖?

雲端AI已落伍?AI PC掀起電腦端運算新戰局!微軟、Intel英特爾惡鬥NVIDIA爭奪市場龍頭寶座!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