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

有種生活
07/05/2024

巴黎奧運掀霹靂舞熱潮!從自學、參加大型比賽到參加《全民造星V》,望搣甩B-Boy負面形象「帶入屋」!港隊代表B-Boy C Plus施嘉鑫:霹靂舞令我學懂自我表達!

#人物專訪 #霹靂舞 #ViuTV #施嘉鑫 #全民造星 #B-Boy #Breaking #C Plus #巴黎奧運 #奧運

 

 

  霹靂舞(Breaking)帶給你的印象是甚麼?夜蒲?夜青?街童?或許小時候看到人們在街頭跳舞都有一種負面的既定印象,但其實霹靂舞是讓很多舞者找到自己、學懂自我表達的途徑。2024年巴黎奧運,霹靂舞正式成為其中一項賽事,全城矚目、期待這種舞蹈踏上奧運舞台之際,有一名香港出身的霹靂舞運動員,想透過霹靂舞說故事。

 

  告訴你學霹靂舞的不是壞孩子,希望大家從他身上了解到這個富有藝術感的體育運動,想話你知霹靂舞對他而言是甚麼,為霹靂舞除去這些既有Hashtags!

 

從在學校開「舞林大會」到正式學霹靂舞

 

  「我叫C Plus施嘉鑫,是香港霹靂舞代表隊成員」,C Plus鏗鏘有力、挺直胸膛,堅定地自我介紹,想不到原來未接觸霹靂舞之前,是一個默不作聲的男生。C Plus自言從小寡言,不太會表達自己,直到14歲時,沉迷觀看當時最流行的台灣綜藝節目《棒棒堂》、《黑澀會》因而認識霹靂舞。「當時看影片,看到節目內有人跳這種舞,發現原來可以用一隻手支撐身體,然後用頭部轉圈」,雖然事隔十多年,C Plus憶述時仍然十分雀躍。

 

  對霹靂舞著迷的他,於是每日回校和同學準時展開「舞林大會」,以為有甚麼高手在民間,但原來他們全部都不懂得跳霹靂舞,只是默默地上YouTube找台灣教學影片再自學。一群人集體跳舞,引起老師的關注,隨即制止,但當時他們對霹靂舞的熱情沒那麼容易熄滅,老師沒法子下直接請來導師讓他們正式學跳舞。

 

 

  「所有事都由零開始,發現大家有興趣看,之後一起比賽、表演,最巔峰時,跳舞成為生活必需,一個月內一星期跳足7天,後期朋友聚會都不應約,一心只想著跳舞,經常跳到很晚才回家,弄得滿身傷患,家人擔心我是不是打架,朋友都不理解,漸漸社交圈子都改變」。C Plus說。

 

 

下一頁:跳舞帶給「我」甚麼?

 

跳舞帶給「我」甚麼?

 

  C Plus以往在學校玩過不同活動,都有參加籃球校隊,但被霹靂舞所吸引,很快就全心全意鑽研舞步。「第一個學習的高難度動作叫Air Freeze,是用單手倒立,那時花了一個月時間每天不停練倒立,再練只用單手,到現在這刻都有在做這個動作,成功感很大」。跳舞帶來的滿足感固然重要,但霹靂舞帶給C Plus的,不只這種收穫。

 

 

  「霹靂舞 B-Boy中有一個特別之處是,我們比較追求的不是表演,而是自我的表達,要追求如何創造出個人風格。認識跳舞之後發現,原來表達是一樣很奇妙的事,只不過我的表達方式並不是用很多語言上」,一個安靜的男生終於因霹靂舞更懂得自我表達。

 

下一頁:靠一個比賽打「強心針」轉全職

 

靠一個比賽打「強心針」轉全職

 

  霹靂舞打開了C Plus心扉,多年來一秒也沒有離開過。中學文憑試後到舞蹈學校當助教,一下班直接留在排舞室跳舞,這樣的日常維持了一年多,後來重返校園,也依舊專注於鑽研舞技。畢業後開設自己的公司做客製化禮物,「當時一出外比賽,一去便十多天,經營自己的公司可以好好控制時間」,維持住一邊賺錢,一邊跳舞出遊比賽的生活,但這種習慣經過一次海外比賽後截然不同。

 

 

  「2022年末到了韓國參加比賽,一到會場看到的全都是來自世界各地霹靂舞界的『神』」,當時大開眼界,令初出茅廬的C Plus感到壓力無比,但正因為「初生之犢不畏虎」,他和隊友毫無包袱地於初賽豁出去,以最佳狀態迎戰,結果初賽排第18名,這個成績令C Plus十分驚訝,雖然最後於64強不敵世界排名第2的日本選手,但回到香港後,亦令C Plus反思其實自己的水平不差,倒不如孤注一擲,讓自己放下工作,全職跳舞和訓練。

 

  運動員經常到處飛,到外國比賽交流,不少人無論到哪裏比賽,都會帶著幸運之物,C Plus都不例外!「霹靂舞比賽的服裝沒有硬性規定,所以有時我會把這條頭巾綁在頭上,或繫在褲側。在美國、剛才所說的韓國等大賽也有帶著」。

 

 

下一頁:把霹靂舞「帶入屋」

 

把霹靂舞「帶入屋」

 

  在奧運增設霹靂舞項目之前,大家對這個舞種或許還是帶有負面印象,但C Plus對霹靂舞的態度單純如最初。沒有人認識自己、缺乏了解霹靂舞的觀眾,他就主動出撃,參加電視台大型選秀節目《全民造星》,誓把霹靂舞「帶入屋」,「當初參加不是想贏冠軍,而是想更多人了解到原來香港有B-Boy,報名前都有想過自己不懂唱歌怎麼辦,但很想讓大家看到霹靂舞,所以還是參加了。」,就這樣一個「善舞」,但「不能歌」的B-Boy C Plus入圍,成功在電視機前出現,也成功令「造星迷」留下深刻印象,「本來很想起碼晉身多一圈,令更多人在電視機看到我跳霹靂舞,但無奈當時奧運積分賽開始,所以選擇退賽,看看能否闖進奧運」。雖然很早已離開比賽,但他獲邀在決賽表演,最後還是成功把霹靂舞帶到更大的舞台。

 

 

 

下一頁:「堅持、追求、享受」

 

「堅持、追求、享受」

 

  在香港,霹靂舞仍不是精英體育項目,未獲體育學院的資源。C Plus常笑言是「自己畀自己全職」。事實上,不只經濟上未能滿足運動員需求,連訓練場地、教練及醫療團隊等都沒有支援,C Plus要有規律訓練,就要靠自律。一星期有5至6天跳舞,2次健身訓練,每次用電話拍下自己跳舞的動作,小休時自己修正,讓自己成為自己的教練。眼見隊友、前輩們慢慢要考慮經濟而上班,又或者退出霹靂舞圈子,但C Plus「反其道而行」,人人重返職場,他卻選擇看看全職訓練水平可以有多高,全職生涯展開後不同的大賽也陸續出現,包括為人所知的杭州亞運。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BBOY C Plus 施嘉鑫(@szeka_ef)分享的貼文

 

 

  C Plus自言不是天才舞者,但日練夜練,小時候很快贏到很多香港大賽,所以從小就向當「世一」出發!「一直都想趁還有能力時做到世界冠軍,但沒料到會有奧運這個大舞台出現,很多前輩都會跳了一段時間後離開,可能看不到很多突破的事情發生,所以覺得自己很幸運,有時候真的要堅持才會看到希望,並不是看到希望才會堅持這句話是真的」。

 

 

  不斷迎戰高水平比賽,不斷設法與世界各地對手交流令自己進步。十多年來霹靂舞生涯中,C Plus從沒有想過要放棄,更笑稱自己對霹靂舞的感情是「痴迷」。「在霹靂舞生涯中,我覺得堅持很重要,沒有堅持就不會有B-Boy C Plus這個人出現,另外就是追求,我自己比較喜歡挑戰,第三就是享受的態度,人們經常問我辛不辛苦,我都說一定要做自己享受的事才不會覺得苦,以後也會以這三個態度繼續下去,可能到60多歲還會跳,只不過不再做太多高難度動作,又或者轉換一個身份」。

 

  C Plus及其他香港霹靂舞代表隊最終未能於暑假的巴黎奧運亮相,但即將有亞洲及世界錦標賽、世界運動會等賽事,希望屆時在C Plus身上的賽事Hashtag日漸增多,亦有更多人認識香港霹靂舞代表隊。

 

22/12/2023

聖誕燈飾全城打卡!本地設計師昔日將電影場景、演唱會舞台化身商場聖誕燈飾!懷念富溫度感裝置,設計師湯兆榮:希望令大家變返一個小孩!

#張學友 #聖誕 #xmas2023 #xmasplay2023 #打卡熱點 #職場人語 #人物專訪 #演唱會 #聖誕燈飾 #如果愛 #裝飾 #設計師 #打卡 #聖誕裝飾 #湯兆榮 #尖沙咀 #本地設計師 #商場裝飾

  踏入12月,香港每個角落都被聖誕節點亮,這個商場有戶外太空熊,那個商場中庭放置巨型北極熊,就連平日摩登感十足的高樓大廈也掛滿閃爍的燈飾!今年聖誕,你到過多少個地方打卡?每一個發光發亮、無論小型得可觸碰,還是如整座山般巨型的裝置,在鏡頭一秒拍下之前,不知經過多少設計師和人員的努力!設計師Andy湯兆榮以往設計過大大小小的商場聖誕裝飾,或許你和我都曾在他的心血面前拍照留念。究竟從設計師眼中,聖誕裝飾傳遞著甚麼訊息?他最想為人帶來怎樣的體驗?怎樣的聖誕裝飾最令人難忘?

 

 

 

自小對「美」執著埋下讀設計的願望

 

  每次見到Andy都是一身斯文的打扮,衣服上只要有一條皺褶,也要立刻處理好。原來這種整潔與愛美的心,早於幼稚園就開始萌生。Andy回憶起小時候與媽媽的對話:「當時上學的鞋子是布鞋,縫線位置有點皺了,我嚷著一定要換一對,否則不上學」。長大後對藝術產生濃厚興趣,中小學的壁報板成為他展現天賦的舞台,更主動請求視覺藝術科老師讓他報會考,整理自己的作品集!在學期間,一次偶然參觀大學的設計學生畢業展,對於中學生的Andy而言,無疑是大開眼界,對於設計學生的作品嘆為觀止,於是立志要考入設計系!

 

  中學畢業後,Andy果然成功投考香港演藝學院的舞台設計科,幾年間在不分晝夜埋頭苦幹,一手一腳建造出屬於自己的設計、模型,逐步把天馬行空的想法活靈活現地呈現於人前,過程辛苦卻無比享受。

 

 

下一頁:不限制自己的設計路 演唱會、劇院設計也可搬到商場?

 

不限制自己的設計路:演唱會、劇院設計也可搬到商場?

 

  在設計界打滾幾十年,做的同樣是設計,但Andy不時都會轉換範疇,初出茅廬時做過電視台、零售店舖的櫥窗設計,期後做過大型的紅館演唱會舞台設計,許多當紅的歌手可以在台上發光發亮,Andy可說是幕後功臣之一。

 

  連紅館也可以成就解鎖,自認坐立不定的Andy形容每個範疇有一點成就後,就想涉獵其他方面的設計,他當時不禁在想:下一步要「解鎖」甚麼?想著想著,一次機緣巧合碰見合作過的商場負責人,請求他仗義幫忙處理聖誕裝飾,Andy便找到他的答案——開展了商場聖誕裝飾設計之路;以往很多銅鑼灣、尖沙咀等大型商場的裝飾也出自Andy手筆!

 

  Andy一邊與商場洽談,一邊很想融合自己舞台設計的經驗到商場中:「當時商場有一套電影《如果愛》的合作(項目),我們就把商場本身的樓梯設計打造成一個劇院般,上面有一座水晶燈,面向港人最愛的維港景色,十分華麗。」Andy始終沒有獨攬功勞,過了數年,他依舊雀躍地說出這是商場得天獨厚的先天環境優勢,造就了這個大型且奢華的聖誕設計。除此之外,另一年Andy又大膽地把外國的火車站「搬到」同一個商場,兩邊裝飾到如英倫的紅磚設計車站,讓路過的消費者頓時置身車站中,感受「外國」的節日氣氛!

 

電影《如果愛》聯乘尖沙咀商場聖誕裝飾
(受訪者提供相片)

 

(受訪者提供相片)

 

  除了高貴典雅的聖誕裝飾,有時Andy內心也住了一個小孩:「當時剛剛開始做聖誕裝飾,經驗尚淺卻很想把雪景帶到從不下雪的香港,於是想到用化工原料營造仿真雪,看到像真度甚高十分興奮,立即鋪滿整個商場。」Andy一心只想營造既浪漫又歡樂的氛圍,萬萬沒想到成為了設計師的噩夢!「那時想著只要以圍欄圍著仿真雪,大家就會只遠觀而不動手,豈料大家太興奮,小朋友又情不自禁地拿下雪球四處擲!」一天過後,商場關門,留下的是踩到滿地黑色的腳印及污跡,Andy也要親力而為幫忙「剷雪」及清潔!

 

下一頁:設計怎變宗旨仍未變

 

設計怎變宗旨仍未變

 

  經過疫情、經濟環境轉變,加上潮流追求「快、靚、正」,連聖誕裝飾也要「打卡友善」,很多商場的大型兼有主題性的聖誕裝飾不復見,轉為一個個小型裝飾,大家只要用電話,輕鬆按一下按鈕就能拍下聖誕照片,Andy認為不同年代有不同需要。「當現在的金錢預算並非無限量時,寧願做幾個富有話題性的小型裝飾,反而可以製造更多迴響,供人拍照的熱點又多了,還可以試試市場反應。」雖然Andy現時已沒有為香港商場設計節日裝飾,但仍有為內地商場作設計顧問,他說:「其實內地接受程度慢慢變大,今年就為上海的商場打造了一個巴黎為主題的裝飾,同樣受大眾喜愛」。

 

Andy為內地商場聖誕裝飾設計擔任顧問。
(受訪者提供相片)

 

Andy為內地商場聖誕裝飾設計擔任顧問。
(受訪者提供相片)

 

  不過,無論他的設計放在何方,仍然離不開一個宗旨——溫度感。「每做一項設計,都想遊客得到共鳴,希望大家不只覺得聖誕裝飾很華麗、很漂亮,還想他們會被觸動,無論日常生活多繁忙、有多少重擔,來到都可以變回一個小孩,好像進入夢幻世界般放下一切。」

 

  聖誕前、中、後期忙得團團轉,Andy還會如大眾般對聖誕節充滿期待嗎?他說現在放下這些設計工作,多數會去旅行渡佳節,但以往即使完成工作,也不會怠慢,還有一件必做的事,「以往裝飾正式開放後,我會以一般遊客身份走進打卡的人群中,聽聽他們的感受,無論好壞也會十分感恩他們的討論。」作為設計師,Andy習慣長期處於幕後,即使裝飾大受歡迎,大家多數也不會主動了解背後的設計概念及設計師來頭,Andy只希望大家以往遇過出自他手筆的設計時,曾有過歡樂的時光。

 

下一頁:以「香港設計師」身份為榮!

 

以「香港設計師」身份為榮!

 

  無論在商場聖誕裝飾設計,抑或在其他設計範疇,Andy都奪過無數個大大小小的獎項,但他最自豪的始終是「香港設計師」這個身份。他回憶起當時有份為尖沙咀商場賣力的幾年,他不禁說:「看著這片香港人有共鳴的維港景,自然地產生了使命感,當時一心只想著不能丟香港設計師的架,很想讓人知道本地設計師的實力絕不遜色」。

 

  轉換方向,專注室內設計的Andy,有沒有對這些大型裝飾項目感到不捨?他娓娓道來:「最不捨的應該是遊客們拿著相機拍照的開心笑臉,希望有更多新晉設計師嶄露頭角,令香港的聖誕節更閃爍」。Andy沒有想過轉行,亦沒有想過何時退休,他說:「就算有天沒有人找我工作,我要在街頭賣藝作畫也好,我仍然是對設計及藝術感到熱情無比」。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