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

我做Marketing
13/01/2022

「用戶體驗」好重要!一個好設計如何改變大眾消費模式,增加公司利潤?

#職場 #用戶體驗 #產品設計 #Business Design #Journey Design #Usability Design #消費者 #消費 #改變生活 #Marketing

  用戶體驗 / UX (User Experience)喺現今產品/ 服務設計中扮演著十分重要嘅角色,好嘅設計能夠改善使用體驗之外,亦可以改變大眾消費模式,從而令公司增加利潤。其實UX多年前已融入生活當中,簡單如「左上右落」、「男左女右」設計概念,早已經喺道路、扶手電梯、洗手間等設計中反映出來。

 

  大眾對UX嘅解讀方法有好多,而要造就一個好嘅用戶體驗,從宏觀上看可分三大方向分析同處理,「Business Design」、「Journey Design」、「Usability Design」。「Business Design」重點放於整個生意如何創建,意思係要先搵出巿場上嘅盲點同需求,再配合用戶體驗思維、科技同創意,去設計出全新產品/ 服務推出巿場。近年盛行「電召私家車」App 同「外賣」App 就係一個好好例子。創辦人了解公共交通工具/ 餐廳嘅痛點,知道用家真正需要,再配合手機App去連繫用家、商家同服務提供者,解決問題時亦造出雙/ 三贏局面,所以推出後大受歡迎。

 

(網上圖片)

 

  而「Journey Design」重點係整個流程中不同事件嘅安排。用家喺使用產品/ 服務前/ 中/ 後整個流程,如何設計每個步驟先後次序、如何配合唔同場景嘅出現次數同內容、如何於時間上作最好安排等等,都係Jounery Design。其實呢類設計經常喺日常生活出現,當中「三次點擊法則」就係其中一個常用於手機同手機App設計概念,而Apple於設計iPhone時亦有使用「三次點擊法則」,其意思係希望用家能夠於三次點擊內達成目標。有研究指如果三次點擊後未能夠達成目標,用家開始缺乏耐性,會感到挫敗繼而放棄。所以設計師喺流程上嘅安排、每次畫面上表達多少訊息等都花盡工夫。不過順帶一提,雖然「三次」法則被廣泛使用,但近年漸漸開始受到質疑,因設計師為減少點擊次數而令事情變得更麻煩,近年更有研究指「四次」效果比「三次」好。所以設計重點並不在於兩、三、四次,而係每次點擊嘅原因同出現內容,都要有其意義,先能夠帶領用家經舒服地完成整個流程。

 

  最後「Usability Design」,重點係如何將好嘅用戶體驗同視覺界面(UI/ User Interface)取得平衡。用家使用產品/ 服務當刻,每一個細節位如按鈕位置、產品大小、文字內容及出處等等,美觀之餘亦要簡單易用。最常見例子係,當大家使用手機App時,常用按鈕會放置於手指公附近,方便用家單手操作。而喺內容資訊為主嘅網頁中,較重要嘅內容都放於左上方,配合大部分人左到右嘅書寫同閱讀習慣。

 

  隨著科技同時代嘅改變,以上三個設計概念亦會出現不同變化。但不變嘅事情係,當設計一個好嘅用戶體驗時,必需層層遞進地觀察、分析同設計,先能達至最佳效果。用戶體驗除咗係一種生活嘅美學,更係一種改變思維同習慣嘅學問。

 

17/06/2024

職場女王Son姐|職場如戰場!同事放暗箭爭上位,點應對拆局先算高招?揭穿對方不一定贏!待人處事最緊要記住一口訣

#辦公室求生術 #辦公室政治 #升職 #職場 #人際關係

  上個禮拜同大家講嘅case,留言尚算踴躍,不過我思前想後,從這個case中都有新的體會學習。所以無論留言踴躍還是不踴躍,我都決定要繼續寫多一篇。

 

Read More︰

職場女王Son姐|識做人不等於識睇人眉頭眼額?虛偽、待人接物屬一線之差!同事間該是君子定小人之爭?

 

  2條team分別有兩位同事A和B, A為了增加升職勝算收起了最新數據,只把舊數據給B,自己的報告內的數據是正確的,不管B的報告分析幾獨到也好,數據是錯就是沒用的。 B send email問A再確認一次數據是否最新,得到的答案是確定之后,做了兩手準備。根據A提供的數據做了一份,然後從另一途徑取到的報告亦做一份。所以A交的是一份報告,B交出來的是兩份報告。

 

  B交報告時作了簡單解說,因為得到兩份數據,不能確定哪份最新、最準確,所以用不同角度分別都做了研究分析報告,最主要是想知道公司和老闆的取態和意見,之後再作修正。但就隻字不提A。

 

  A知道B交了兩份報告,暴跳如雷,認為B出貓、自己蝕底了。他馬上找大老闆, B可以交兩份不同角度的報告,爭取自己也可以再寫多一份的機會。用大老闆解釋︰因為B手上有兩份數據,兩份報告基於兩份數據分別造的。A只得一份數據,做多一份幹甚麼?

 

  A有所不知,本來立壞心腸給B的那份舊數據,比起最新的更切合未來發展趨勢,B用舊數據做出來的報告更合用。其實大老闆有問過B為甚麼不是搞清楚哪一份是最新數據就直接了當做,為甚麼要花雙倍時間做兩份報告? B的答案是兩份報告的數據都有價值,對未來的發展趨勢有更多角度參考。所以B升職,並不是因為那份報告比A寫得好幾多,讀者們可知道是因為甚麼?

 

  B由始至終沒有揭穿A,但是A到處張揚講B是非,說他是卑鄙小人,使橫手出貓、用兩份報告搶了本應屬於他的升職機會。作為決策人的大老闆擺明偏私不公,昏庸冇腦鍾意B懂得投其所好識擦鞋,自己則是坦白直率,直斥老闆不公道……

 

  重溫這個case,我想起我當年待人接物處事,點止傻?目空一切恃勢凌人,尋釁滋事小事化大上綱上線,因為我一定是對的,所有人都只能是錯的!像A這樣的對手我當然遇過,以為自己揭穿對方底牌就是贏,結果死在自己手上!沉著應戰,沉默是金;我到了60歲、經歷了這麼多,終於想得通想得明白!職場如戰場,大家小心睇路,無論幾忙都一定要睇我專欄,明燈指路呀!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